一种转炉煤气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05142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炉煤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转炉煤气余热锅炉汽化冷却装置,所述转炉煤气余热锅炉汽化冷却装置包括转炉(1)、转炉煤气余热锅炉(2)、汽包(3)和水循环管道,汽包(3)上还通过带有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7)的管道连接有蒸汽喷射泵(8)和/或厂区低压蒸汽管网,所述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7)之间的管道上还并联和/或串联有蓄热器(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转炉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供RH抽真空系统使用,解决了炼钢车间内蒸汽的供求关系,可以大大减少高压蒸汽管网的蒸汽供应量。提高了转炉煤气余热蒸汽的使用效率,减少了高压蒸汽的使用量,节约了产生高压蒸汽的能源。(*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炉煤气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在利用转炉炼钢的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的转炉煤气,利用转炉煤气余热锅炉汽 化冷却装置可以产生蒸汽。该转炉煤气余热锅炉汽化冷却装置包括转炉煤气余热锅炉、汽 包和水循环管道,转炉煤气余热锅炉设置在转炉上方,转炉煤气余热锅炉的进水口与出汽 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汽包连接,转炉煤气余热锅炉回收转炉冶炼时产生的煤气中的显热,经 过循环产生蒸汽,并从汽包排出供用户使用。由于转炉炼钢工艺的不连续性,利用转炉煤气 的显热产生的蒸汽也是不连续的,随着转炉的操作呈周期性变化。利用转炉煤气余热锅炉 产生的蒸汽为饱和蒸汽,其参数较低,压力、温度也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属于低参数的低品 质蒸汽。随着钢铁企业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各种余热回收技术在钢铁企业得到推广,利用各 种余热回收技术得到的低参数低品质蒸汽越来越多,满足冶炼工艺用汽有富余,如何合理 高效地使用这些余热蒸汽是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利用RH(该名称由Ruhrstahl公司和Heraeus公司的两个首写字母合并而成)抽 真空技术对钢水进行精炼,可以有效的提高钢水的质量,近年来,RH抽真空系统在钢铁企业 不断推广。RH抽真空系统通常采用蒸汽喷射泵抽真空,为了满足RH抽真空系统中蒸汽喷 射泵的要求,需要为蒸汽喷射泵提供合格的蒸汽。在抽真空期间,蒸汽的流量和压力必须稳 定,且具备一定的过热度。RH抽真空系统所需的蒸汽通常由高压蒸汽管网或专用锅炉提供, 耗费大量的能源,且需要蒸汽过热装置、汽水分离器等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炉煤气余热利用系统,利用转炉煤气余热产生 的蒸汽供RH抽真空系统中的蒸汽喷射泵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种转炉煤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转炉煤气余热锅炉汽化冷却装置,所述转炉煤气余热锅炉汽化冷却装置包括转炉、转炉煤气余热锅炉、汽包和水循环管道,转炉煤气余热锅炉设置在转炉上方,转炉煤气余热锅炉的进水口与出汽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汽包连接,汽包还通过管道连接至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上还通过带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的管道连接有蒸汽喷射泵和/或厂区低压蒸汽管网,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之间的管道上还并联和/或串联有蓄热器。 其中,所述蓄热器为微过热蓄热器。 为了在当煤气余热锅炉汽化冷却装置提供不了足够的蒸汽时,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蒸汽喷射泵,带有第三阀门的高压蒸汽管道连接至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的之间管道上。 为了向蓄热器给水,所述给水系统还通过管道连接至蓄热器。为了利用蓄热器中 凝结水,蓄热器上还通过管道连接至汽包。技术的有益效果 利用转炉煤气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供RH抽真空系统中的蒸汽喷射泵使用,解决了炼钢车间内蒸汽的供求关系,可以大大减少高压蒸汽管网的蒸汽供应量。提高了转炉煤气余热蒸汽的使用效率,减少了高压蒸汽的使用量,节约了产生高压蒸汽的能源。 采用本技术的技术,可以提高转炉煤气余热蒸汽的使用效率,减少转炉煤气余热蒸汽的放散量。 特别是当本系统中采用微过热蓄热器时,由于微过热蓄热器释放的蒸汽具有一定 的过热度,可以直接供蒸汽喷射泵使用,不需要在蒸汽喷射泵前安装蒸汽过热装置、汽水分 离器等设备,简化了 RH抽真空系统。 综上所述,本技术是炼钢车间转炉煤气余热蒸汽的一种新型利用技术,解决 了炼钢车间内转炉煤气显热回收蒸汽和RH抽真空系统蒸汽消耗的供求关系,是实现负能 炼钢和提高钢水质量的重要技术。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1为转炉,件2为转炉煤气余热锅炉,件3为汽包,件4为第三阀门,件5 为第一阀门,件6为蓄热器,件7为第二阀门,件8为蒸汽喷射泵,件9为给水系统,件10、11为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l所述,转炉l炼钢时产生大量高温的转炉煤气,高温的转炉煤气通过转炉煤 气余热锅炉2其显热被回收,产生蒸汽,在汽包3内进行汽水分离并排出蒸汽。转炉煤气余 热锅炉2产生的蒸汽通过带有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7的管道送到RH抽真空系统中的蒸汽 喷射泵8,供RH抽真空系统使用。由于转炉和RH抽真空系统的工作周期不相同,在系统中 安装了蓄热器,蓄热器采用微过热蓄热器,其释放的蒸汽具有一定的过热度,其过热度可达 5 15°C,能够满足蒸汽喷射泵8的用汽要求,不需要在蒸汽喷射泵8前安装蒸汽过热装 置、汽水分离器等设备。 当转炉煤气余热锅炉2产生的蒸汽量大于蒸汽喷射泵8的蒸汽消耗量时,蒸汽被 送入微过热蓄热器蓄存起来;当转炉煤气余热锅炉2产生的蒸汽量小于蒸汽喷射泵8的蒸 汽消耗量,或者转炉1不吹氧,转炉煤气余热锅炉2不产生蒸汽时,微过热蓄热器放出蒸汽 供蒸汽喷射泵8使用。为了维持系统的水量平衡,系统运行时,利用给水系统向转炉煤气余 热锅炉2的汽包3补水,利用管道11向微过热蓄热器内补水。因为蓄热器凝结水水质好, 排水量大,可以通过管道10回收利用蓄热器的凝结水至给水系统9。 受转炉炼钢和RH精炼工作周期的影响,如果转炉煤气余热锅炉2产生的蒸汽量不 能满足RH抽真空系统的使用,可以从打开第三阀门4从高压蒸汽管网中输入过热蒸汽供蒸 汽喷射泵8使用;如果RH抽真空系统不使用,或者其蒸汽消耗量小于转炉煤气余热锅炉2 产生的蒸汽量,多余的蒸汽可以送入厂区低压蒸汽管网。 当然,当炼钢车间内具有多台转炉和RH抽真空系统时,应该根据蒸汽产生和消耗 的量统一考虑和设置,根据转炉煤气余热锅炉2产生蒸汽的总量和RH抽真空系统的蒸汽消 耗总量计算确定蓄热器的总蓄热能力,设置微过热蓄热器。 采用本技术的系统时,实现了利用转炉煤气余热锅炉2产生的蒸汽供RH抽真 空的蒸汽喷射泵8使用,使转炉冶炼过程中煤气汽化冷却装置产生的蒸汽得到了有效合理 的利用,可以减少转炉煤气余热蒸汽的放散,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压蒸汽的使用量,节约了能 源,提高转炉负能炼钢的水平。 以上所述,仅是泵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 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转炉煤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转炉煤气余热锅炉汽化冷却装置,所述转炉煤气余热锅炉汽化冷却装置包括转炉(1)、转炉煤气余热锅炉(2)、汽包(3)和水循环管道,转炉煤气余热锅炉(2)设置在转炉(1)上方,转炉煤气余热锅炉(2)的进水口与出汽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汽包(3)连接,汽包(3)还通过管道连接至给水系统(9),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3)上还通过带有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7)的管道连接有蒸汽喷射泵(8)和/或厂区低压蒸汽管网,所述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7)之间的管道上还并联和/或串联有蓄热器(6)。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煤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6)为微过热蓄热器。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炉煤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带有第三阀门(4)的 高压蒸汽管道连接至第一阀门(5)与第二阀门(7)之间的管道上。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煤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炉煤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转炉煤气余热锅炉汽化冷却装置,所述转炉煤气余热锅炉汽化冷却装置包括转炉(1)、转炉煤气余热锅炉(2)、汽包(3)和水循环管道,转炉煤气余热锅炉(2)设置在转炉(1)上方,转炉煤气余热锅炉(2)的进水口与出汽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汽包(3)连接,汽包(3)还通过管道连接至给水系统(9),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3)上还通过带有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7)的管道连接有蒸汽喷射泵(8)和/或厂区低压蒸汽管网,所述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7)之间的管道上还并联和/或串联有蓄热器(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茂张军侯祥松董茂林姜小萍孙明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