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绒背有绒根组成的图案的丝绒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7630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绒背有绒根组成的图案的丝绒织物,包括由地经纱1、地纬纱2组成的底织物和绒经纱3,经割绒后形成绒面立绒,绒经纱3根据设计的图案要求与地纬纱2进行交织,绒经纱3的绒根在底织物的绒背形成设计的图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只使用一组经纱和一组纬纱就能实现在丝绒织物的绒面和绒背都得到设计的图案,比具有双面图案的现有技术少使用了一组经纱和一组纬纱,使得产品的成本比现有技术降低近一半,产品的厚度也比现有技术缩小一半,解决了现有双面织有图案的丝绒织物不具有轻、薄等特征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美观、使用范围广、具有飘逸感的丝绒织物,可广泛应用于正反面使用的毛毯、服装、装饰等领域。(*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丝绒织物,尤其是涉及一种绒背的绒根具有设计图案的丝绒 织物。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有图案的丝绒织物,一般都是只在绒面上有图案,例如经过直接织造 织成的提花丝绒和经过后整理得到的如拷花、轧花、烂花、浮雕、印花等丝绒织物,这种丝 绒织物只有绒面具有美感,而绒背由于没有图案,为单一形式,这种丝绒织物由于只有一 面有观赏价值,所以在使用中一般只能将绒面朝外使用,降低了丝绒织物两个面的使用价 值,同时也使得丝绒织物的使用范围大大缩小。当然,现在市场上也已经出现了双面都织 有图案的丝绒织物,如申请人的法定代表人朱永祥于2007年12月27日申请的申请号为 200710305120. 2,专利技术名称为丝绒织物的织造工艺及双面都织有图案的丝绒织物及专利号 为200720186601. 1,名称为双面都织有图案的丝绒织物,这种双面都织有图案的丝绒织物 尽管实现了绒面和绒背都织有图案的目的,扩大了丝绒织物的使用范围,但由于这种丝绒 织物需要使用两组经纱和两组纬纱,使原材料的使用增加了近一倍,成本高,同时由于是用 了两组经纱和两组纬纱,织出的织物的厚度也比常规的丝绒织物增加了一倍,缺少了丝绒 织物应有的轻、薄和飘逸感,这些因素又降低了双面图案丝绒织物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成本高、织物厚度大、不轻薄、没有飘逸 感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织物厚度薄、轻盈、飘逸的双面都织有图案的丝绒织物。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包 括由地经纱1、地纬纱2组成的底织物和绒经纱3,经割绒后形成绒面立绒,其特征在于绒 经纱3根据设计的图案要求与地纬纱2进行交织,绒经纱3的绒根在底织物的绒背形成设 计的图案。作为优选,绒经纱3根据设计的图案要求呈W型与地纬纱2进行交织,呈W型的绒 经纱3 —半跨越2-8股地纬纱2与地纬纱2交织。作为优选,绒经纱3根据设计的图案要求呈U与地纬纱2进行交织,呈U型的绒经 纱3跨越2-8股地纬纱2与地纬纱2交织。作为优选,绒经纱3根据设计的图案要求按W型和U型交替间隔的方式与地纬纱 2进行交织,绒经纱3的W型的一半跨越2-8股地纬纱2与地纬纱2交织,呈U型的绒经纱 3跨越2-8股地纬纱2与地纬纱2交织。作为优选,绒经纱3按平变组织结构与地纬纱2交织。作为优选,绒经纱3按斜变组织结构与地纬纱2交织。作为优选,绒经纱3按缎变组织结构与地纬纱2交织。作为优选,绒经纱3按小提花组织结构与地纬纱2交织。3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的特点,同时既实现了双面都具有图案的丝绒织 物的目的,又由于只使用一组经纱和一组纬纱就能实现在丝绒织物的绒面和绒背都得到设 计的图案,比现有技术少使用了一组经纱和一组纬纱,使得产品的成本比现有技术降低近 一半,产品的厚度也比现有技术缩小一半,解决了现有双面织有图案的丝绒织物不具有轻、 薄等特征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美观、使用范围广、具有飘逸感的丝绒织物,可广泛应用 于正反面使用的毛毯、服装、装饰等领域,特别是当因绒背组有图案而绒根复盖了大部份以 上绒背时,这种双面都具有图案的丝绒织物更因可以双面都是真丝或竹纤等高档原料却用 量较小而大大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示意性横截面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种示意性横截面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种示意性横截面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的绒面、绒背效果图案;幅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种的绒面、绒背效果图案;附图6是本技术的第三种的绒面、绒背效果图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 本技术包括由地经纱1、地纬纱2组成的底织物和绒经纱3,绒经纱3根据平 变组织结构的要求呈W型与地纬纱2进行交织,前一个呈W型的绒经纱3的一半跨越2股 地纬纱2与地纬纱2交织,后一个呈W型的绒经纱3的一半跨越8股地纬纱2与地纬纱2 交织,前后两种W型交替交织(参见图1),绒经纱3的绒根在底织物的绒背就形成如图4所 示的图案,同时经割绒后在绒面也形成如图4所示的立绒图案。实施例2 本技术包括由地经纱1、地纬纱2组成的底织物和绒经纱3,绒经纱3根据斜 变组织结构的要求呈U型与地纬纱2进行交织,绒经纱3的U型的排列顺序是前一个呈U 型的绒经纱3跨越2股地纬纱2与地纬纱2交织,后一个呈U型的绒经纱3跨越8股地纬 纱2与地纬纱2交织,前后两种U型交替排列交织(参见图2),绒经纱3的绒根在底织物的 绒背就形成如图5所示的图案,同时经割绒后在绒面也形成如图5所示的立绒图案。实施例3 本技术包括由地经纱1、地纬纱2组成的底织物和绒经纱3,绒经纱3根据缎 变组织结构的要求按w型和U型与地纬纱2交替进行交织,绒经纱3的W型的一半跨越2 股地纬纱2与地纬纱2交织,呈U型的绒经纱3跨越5股地纬纱2与地纬纱2交织,W型和 U型交替交织(参见图3),绒经纱3的绒根在底织物的绒背就形成如图6所示的图案,同时 经割绒后在绒面也形成如图6所示的立绒图案。当然,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上述组合,本技术中所提及的W 型的绒经纱3与地纬纱2交织的示意性横截面图下,绒经纱3的W型的一半不仅可以跨越2股或8股地纬纱2,还可以跨越2-8股之间的任何股数的地纬纱2 ;同样,本技术中提及 的U型的绒经纱3所跨越地纬纱的股数也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U型的绒经纱3跨越 2-8股之间任何一种股数的地纬纱并与之交织,使绒根在绒背组成了图案的,都落入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同理即使在如图1、图2、图3的所示的示意性横截面图下,也并不仅仅是 只能使用平变组织、斜变组织、缎变组织三种结构,它还可以采用小提花大提花结构及有色 经纬纱编排等等结构使绒根在绒背组成了图案的,这样的变化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 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绒背有绒根组成的图案的丝绒织物,包括由地经纱(1)、地纬纱(2)组成的底织物和绒经纱(3),经割绒后形成绒面立绒,其特征在于所述绒经纱(3)根据设计的图案的要求与所述地纬纱(2)进行交织,所述绒经纱(3)的绒根在所述底织物的绒背形成设计的图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绒背有绒根组成的图案的丝绒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绒经纱(3)根据设计的图案的要求呈W型与所述地纬纱(2)进行交织,所述绒经纱(3)的 W型的一半跨越2-8股所述地纬纱(2)与所述地纬纱(2)交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绒背有绒根组成的图案的丝绒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绒经纱(3)根据设计的图案要求呈U型与所述地纬纱(2)进行交织,呈U型的所述绒经纱 (3)跨越2-8股所述地纬纱(2)与所述地纬纱(2)交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绒背有绒根组成的图案的丝绒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绒经纱(3)根据设计的图案要求按W型和U型交替间隔的方式与所述地纬纱(2)进行交织, 所述绒经纱(3)的W型的一半跨越2-8股所述地纬纱(2)与所述地纬纱(2)交织,呈。型 的所述绒经纱(3)跨越2-8股所述地纬纱(2)与所述地纬纱(2)交织。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绒背有绒根组成的图案的丝绒织物,其特 征在于所述绒经纱(3)按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绒背有绒根组成的图案的丝绒织物,包括由地经纱(1)、地纬纱(2)组成的底织物和绒经纱(3),经割绒后形成绒面立绒,其特征在于:所述绒经纱(3)根据设计的图案的要求与所述地纬纱(2)进行交织,所述绒经纱(3)的绒根在所述底织物的绒背形成设计的图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国栋朱永祥刘佳林曹琨朱晓娥陈燕青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天时纺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