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随动放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02585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随动放大系统,该系统包括计算机处理子系统、数模转换电路、反向电压跟随器、正向电压跟随器、三极管一、三极管二、输出端,所述的计算机处理子系统把控制指令分离成符号位与数值位,所述的数值位进入数模转换电路,所述的数模转换电路处理得到的电压信号分别同时进入反向电压跟随器、三极管二,所述的符号位包括用于控制三极管一导通或截止的符号位C1、用于控制三极管二导通或截止的符号位C2,所述的三极管一设于反向电压跟随器和正向电压跟随器之间,所述的三极管二设于数模转换电路和正向电压跟随器之间,所述的反向电压跟随器与数模转换电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延迟时间短、收敛速度快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大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随动放大系统。技术背景现有自动控制系统都是由计算机作为运算核心,将反馈量与设定量比较后输出控 制指令。外围电路接到控制指令后将控制指令进行数模转换,直接生成或正或负的电压信 号,然后送到随动放大系统进行放大以驱动伺服电机或正或反转动。这种设计虽然结构简 单明了,却存在着从控制指令发出到伺服电机动作延迟较长,反应不够迅速,阻尼振荡周期 长,收敛缓慢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延迟时间短、收 敛速度快的新型随动放大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随动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计算机处理子系统、数模转换电 路、反向电压跟随器、正向电压跟随器、三极管一、三极管二、输出端,所述的计算机处理子 系统把控制指令分离成符号位与数值位,所述的数值位进入数模转换电路,所述的数模转 换电路处理得到的电压信号分别同时进入反向电压跟随器、三极管二,所述的符号位包括 用于控制三极管一导通或截止的符号位C1、用于控制三极管二导通或截止的符号位C2,所 述的三极管一设于反向电压跟随器和正向电压跟随器之间,所述的三极管二设于数模转换 电路和正向电压跟随器之间,所述的反向电压跟随器与数模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的正向电 压跟随器与输出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有延迟时间更短,伺服系统反映更迅速,收敛速度快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电机控制上,在电机停转控制时,无须等到控制电压为零,可以通 过对两个符号位赋值来灵活快速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随动放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随动放大系统,该系统包括计算机处理子系统1、数模转换 电路2、反向电压跟随器3、正向电压跟随器4、三极管一 5、三极管二 6、输出端7,所述的计 算机处理子系统1把控制指令分离成符号位与数值位,所述的数值位进入数模转换电路2,所述的数模转换电路2处理得到的电压信号分别同时进入反向电压跟随器3、三极管二 6, 所述的符号位包括用于控制三极管一 5导通或截止的符号位C1、用于控制三极管二 6导通 或截止的符号位C2,所述的三极管一 5设于反向电压跟随器3和正向电压跟随器4之间,所 述的三极管二 6设于数模转换电路2和正向电压跟随器4之间,所述的反向电压跟随器3 与数模转换电路2连接,所述的正向电压跟随器4与输出端7连接。 控制命令中C1C2被赋值“01”时,三极管二 6导通三极管一 5截止由数模转换电 路5送来的电压信号被允许送入正向电压跟随器4放大电路,输出端7得到放大的正电压, 驱动伺服电机正转。当控制命令中C1C2被赋值“10”时,三极管一 5导通三极管二 6截止 由数模转换电路5送来的电压信号先经由反向电压跟随器3的反向电压跟随器3反向后允 许送入正向电压跟随器4放大电路,输出端7得到放大的负电压,驱动伺服电机反转。当控 制命令中C1C2被赋值“00”时,三极管二 6、三极管一 5全部截止,不论数模转换电路5送来 的电压信号是否为零,输出端7都将为零,电机马上停转。权利要求1. 一种新型随动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计算机处理子系统、数模转换电 路、反向电压跟随器、正向电压跟随器、三极管一、三极管二、输出端,所述的计算机处理子 系统把控制指令分离成符号位与数值位,所述的数值位进入数模转换电路,所述的数模转 换电路处理得到的电压信号分别同时进入反向电压跟随器、三极管二,所述的符号位包括 用于控制三极管一导通或截止的符号位C1、用于控制三极管二导通或截止的符号位C2,所 述的三极管一设于反向电压跟随器和正向电压跟随器之间,所述的三极管二设于数模转换 电路和正向电压跟随器之间,所述的反向电压跟随器与数模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的正向电 压跟随器与输出端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随动放大系统,该系统包括计算机处理子系统、数模转换电路、反向电压跟随器、正向电压跟随器、三极管一、三极管二、输出端,所述的计算机处理子系统把控制指令分离成符号位与数值位,所述的数值位进入数模转换电路,所述的数模转换电路处理得到的电压信号分别同时进入反向电压跟随器、三极管二,所述的符号位包括用于控制三极管一导通或截止的符号位C1、用于控制三极管二导通或截止的符号位C2,所述的三极管一设于反向电压跟随器和正向电压跟随器之间,所述的三极管二设于数模转换电路和正向电压跟随器之间,所述的反向电压跟随器与数模转换电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延迟时间短、收敛速度快等优点。文档编号H02P29/00GK102035464SQ200910196670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赵培, 闫兵兵 申请人:上海黄浦船用仪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随动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计算机处理子系统、数模转换电路、反向电压跟随器、正向电压跟随器、三极管一、三极管二、输出端,所述的计算机处理子系统把控制指令分离成符号位与数值位,所述的数值位进入数模转换电路,所述的数模转换电路处理得到的电压信号分别同时进入反向电压跟随器、三极管二,所述的符号位包括用于控制三极管一导通或截止的符号位C↓[1]、用于控制三极管二导通或截止的符号位C↓[2],所述的三极管一设于反向电压跟随器和正向电压跟随器之间,所述的三极管二设于数模转换电路和正向电压跟随器之间,所述的反向电压跟随器与数模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的正向电压跟随器与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培闫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黄浦船用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