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德敏专利>正文

灯罩及使用该灯罩的佛光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25092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灯罩及及使用该灯罩的佛光发生装置,其中灯罩为截面呈弧形的柱面体,在该罩体的其中一表面上具有沿罩体高度方向并列连续排列的多个凸透镜,且每一凸透镜又沿罩体的周向延伸而形成弧形的凸透镜组;在另一表面上则具有与凸透镜组相垂直布置的多列凹透镜;发光组自下而上布置,且各发光组中的发光体同心分布而使多个发光体排列成柱面状结构,各发光组还对应于同一高度上的凸透镜组,各发光组中的发光体位于对应凸透镜组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使用时,各发光体的光线在径向上聚焦、在周向上扩散,从而使同一发光组发出的光线形成一光环,并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使各发光组依次有序地发光而得到不断扩散的动态光环,最终模拟出非常逼真的佛光来。(*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罩以及使用该灯罩制成的能模拟出佛光的佛光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人们对佛(或神)能够显灵施福的愿望,人们早已设计出了能够模 拟佛光的发生装置,如中国专利号为00223869. 1的《佛光闪射佛台》和中国专利号为 90213383. 7的《闪光工艺佛》均披露了这样的结构,其中,《佛光闪射佛台》是把刻有轮辐形 槽的面板和设有向四周辐射的轮条的圆盘安装在一起,当二者发生相对转动时产生了活动 的缝隙,光通过这些缝隙照射出来,从而模拟佛光放射的效果。但由于缝隙的数量有限,它 的效果只是一些离散的光点在向外移动,因此很难想象为佛光。而《闪光工艺佛》是在佛像 的空腔内安装了光源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使光源产生五级明暗的变化。即它是一尊会发 光的佛像,只是光的亮度有变化而已,这与人们心目中的佛光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为此,本申请人曾设计出一款新颖的佛光发生器,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 CN200940806Y的《佛光发生器》,该佛光发生器包含有多个发光体,且多个发光体相互排列 成阵状结构并被分成若干个发光组,每一发光组中的各发光体相互串联,且各发光组的一 端通过各自的驱动电路与可编程的微处理器对应输出端相连接,而其另一端则连于供电的 电源上。使用时,由微处理器控制多个发光体有序地发光,最终产生出光线柔和、光芒四射 的模拟佛光来,因而具有较好的佛光效果,且整个装置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但在实际 使用中发现它仍具有以下的不足首先,它只产生径向发射的光芒,没有光环扩散效果,与 人们心目中的佛光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其次,它的发光体的排列过于死板,使光强分布过于 集中在中心,从而也就无法产生理想的佛光效果来。 另一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553238Y的专利文献中披露了带有透镜的灯罩, 但该透镜为只有上半部分的凸透镜或只有下半部的凹透镜或底边在下的三棱镜,且仅分布 在灯罩的出光面上,用来将入射光向同一方向折射,以提高所需角度上的光强,所以这种灯 罩适合用于信号灯上,可以节省能源,降低成本。若将它安装在佛光发生器上,则无法折射 所需的佛光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 使光线在径向上聚焦,在周向上扩散而能形成环形光束的灯罩。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使光线在径向上聚焦,在周向上扩散后形成光环而能模拟出逼真佛光的佛光发生装置。 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灯罩包括透光的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为截面呈弧形的柱面体,在该罩体的内、外表面的其中一表面上具有沿所述罩体高度方向并列连续排列的多个凸透镜,且每一凸透镜又沿所述罩体的周向延伸而形成弧形的凸透镜组,在该罩体的内、外表面的另一表面上则具有与上述凸透镜组相垂直布置的多列凹透镜。 在本方案中,多列凹透镜可以为连续排列,也可以间隔排列,且该凹透镜可以位于 罩体的内表面上,此时凸透镜组位于罩体的外表面上;或凹透镜位于罩体的外表面上,凸透 镜组位于罩体的内表面上,这样的结构均可以达到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在径向上聚焦,在周 向上扩散的目的。 所述的罩体可以采用圆柱面状结构;也可以采用上大、下小的圆台面状结构,此结 构更易于与发光体配合,使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垂直于灯罩而能投射到所需的壁面上。 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佛光发生装置包 括被分成若干个发光组的多个发光体以及罩设在发光体外的灯罩,各发光组的一端通过各 自的驱动电路与可编程的微处理器对应输出端相连接,而各发光组的另一端则连于供电电 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的罩体为截面呈弧形的柱面体,在该罩体的内、外表面的其中 一表面上具有沿所述罩体高度方向并列连续排列的多个凸透镜,且每一凸透镜又沿所述罩 体的周向延伸而形成弧形的凸透镜组,在该罩体的内、外表面的另一表面上则具有与上述 凸透镜组相垂直布置的多列凹透镜;上述若干个发光组自下而上布置,且各发光组中的发 光体同心分布而使多个发光体排列成柱面状结构,各发光组还对应于同一高度上的凸透镜 组,各发光组中的发光体位于对应凸透镜组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同样,在上述方案中,多列凹透镜可以为连续排列,也可以间隔排列,当连续排列 时,使各发光体的光线在周向上的扩散更加均匀。而所述的罩体可以采用截面呈弧形的圆 柱面状结构;也可以采用上大、下小且截面呈弧形的圆台面状结构,这时多个发光体也排列 成上大、下小的圆台面状结构,该结构使发光体与灯罩更好地配合,便于将形成的环形光束 光投射到佛像头后的壁面上。 各发光组中的发光体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当灯罩采用上大、下小的圆台面状 结构时,自下而上分布的发光组中的发光体个数最好依次递增,且上下相邻发光体错位布 置,这样使投射后的光线均匀,确保各光环的强度一致,以具有更加逼真的模似效果。 在上述佛光发生装置的各方案中,各发光组与灯罩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 制成互不相等的结构,以便按需获得更好的模似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可以利用灯罩上环形的凸透镜组和多列凹透 镜,使各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在径向上聚焦、在周向上扩散,从而使原来径向发射状的光线变 换成环状光,使同一发光组发出的光形成一光环,并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使各发光组依次 有序地发光而得到不断扩散的动态光环,并具有光芒四射的效果;特别是当发光体选用红、 绿、蓝三色时,尤如不断扩散的彩虹闪闪发光,若将它投射在佛像头的后壁上,就能模拟出 非常逼真的佛光来,故本技术能产生较理想的佛光而能起到更好的模似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灯罩与壳体分离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发光体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灯罩的背视立体图; 图5为图1中八组发光体形成八个光环的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该佛光发生装置包括外壳1、位于外壳内的可编程的微处理器、 驱动电路、多个发光体以及罩设在发光体外的灯罩2,其中,各发光体采用发光二极管3,在 本实施例中共有60个发光二极管3,分别安装在一个线路板4上,该线路板4为截面呈弧 形的柱面体,截面的圆心角为240。,在这里采用上大、下小截面呈弧形的圆台面状结构,即 为圆台形的片状体;上述60个发光二极管3分成八个发光组,各发光组体依次在线路板上 自下而上排列,在这里,自下而上排列的发光组中各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采用4个、5个、 6个、7个、8个、9个、10个和11个,且上下相邻发光二极管错位布置,即依次递增并有序排 序;同一组的发光二极管在线路板上还要求处于同一高度的圆周上,也就是同心分布,请参 见图3,从而使60个发光二极管排列成圆台面状结构。当然,也可以将线路板制成其它结 构,如每一发光组配制一线路板,只要使排列后的60个发光二极管形成圆柱面状或圆台面 状结构即可。 所述灯罩2的罩体与上述线路板4的形状相匹配,也为上大、下小且截面呈弧形 的圆台面状结构,即圆台形的片状体。在该罩体的内表面上具有沿罩体高度方向并列连续 排列的多个凸透镜,且每一凸透镜又沿罩体的周向延伸而形成弧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罩,包括透光的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为截面呈弧形的柱面体,在该罩体的内、外表面的其中一表面上具有沿所述罩体高度方向并列连续排列的多个凸透镜,且每一凸透镜又沿所述罩体的周向延伸而形成弧形的凸透镜组,在该罩体的内、外表面的另一表面上则具有与上述凸透镜组相垂直布置的多列凹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敏
申请(专利权)人:陈德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