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1708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其包括组件卡槽,所述组件卡槽包括上腔面、下腔面和侧面,在所述上腔面的内侧设置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到所述下腔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突起到所述下腔面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显著改善溢胶现象;通过改善溢胶现象,提升了组件清洁擦拭的效率;进而直接地减少了清洁擦拭造成的电池片隐裂的几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电池组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组件装框工艺过程中 使用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
技术介绍
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装框作为封装工艺中一个很重要 的步骤,起着增加组件的强度、进一步密封组件及延长组件的使用寿命的作 用。封装工艺一般是先通过打胶工艺将硅胶布于边框内,再利用压力将层压 后电池组件与边框结合完成封装。由于目前打胶工艺的不稳定性,另外组件 在装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弯曲和装框工艺的局限性,以及为保证封装后的密 封效果,现有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的卡槽与组件结合后的间隙比较小,导 致了组件在装框过程中出现溢出硅胶的现象。溢出的硅胶会影响组件的外观, 需要人工清理,直接增加了清理的成本和降低了组件生产的效率。另外由于 硅胶的附着强度较大,清理时还会增加电池的隐裂问题,从而造成组件质量 的降低。为了改善溢胶现象,本申请人的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4月18日,专利 号为200520140581. 5的技术专利中提供了如图1中所示的一种带有容胶槽的大型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如图1所示,在边框11的一侧设有组件卡 槽,组件卡槽由上腔面61、下腔面71和侧面81组成,组件卡槽为一个槽底 大、槽口小的楔形状容胶槽。在组件卡槽内放置太阳电池组件41。在太阳电 池组件41与组件卡槽的接合部分填充密封胶21。图2为图1中I的放大示 意图,如图2所示,在组件卡槽的上腔面61上设置挡胶边31。挡胶边31向 组件卡槽内突出,形成突出部。为避免划伤太阳电池组件41,挡胶边31的 横截面设置为弧形等曲面形状。然而,虽然此技术专利揭露的结构能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溢胶现象,但是经实践发现在该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做进一 步的改进以更好的改善溢胶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来达到改善太阳电池组件在装框过程中产生的溢胶现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其包括组件卡槽,所述组件卡槽包括上腔面、下腔面和侧面,在所述上腔面的内侧设置一凹槽。为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如上所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突起到所述下腔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突起到所述下腔面的距离。如上所述,所述第二突起为所述上腔面的自由端朝所述侧面一侧突出而成。如上所述,为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槽底为一曲面。如上所述,所述组件卡槽为一个槽底大、槽口小的楔形状容胶槽。利用本技术的边框,其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显著改善溢胶现象,另外,通过改善溢胶现象,提升了组件清洁擦拭的效率,也能直接地减少电池片隐裂的几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与太阳电池组件装配后的示意截面图。图2为图1中I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的示意截面图。图4为图3中II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与太阳电池组件装配后的示意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迸一步详细描述。参照图3,其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的示意截面图。图3所示的边框1与图1所示的边框11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边框1的组件卡槽5的结构。如图3所示,本技术边框1的组件卡槽5包括上腔面6、下腔面7 以及侧面8,在组件卡槽5的所述上腔面6的内侧设置一凹槽3。凹槽3的形 状可以任意设置。优选地,如图4所示,其为图3中II的放大示意图,凹槽 3的开口处具有第一突起31和第二突起32。突起的设置, 一方面可以增强上 腔面6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突起本身也可以起到如现有技术中描述的挡 胶边31的作用。其中,优选的,第一突起31到下腔面7的距离H1可以设置 得大于第二突起32到下腔面7的距离H2。这样, 一方面可以起到更好的挡 胶作用,另一方面利于夹紧太阳电池组件4。另外,第二突起32可以为沿上 腔面6的自由端朝侧面8 —侧突出而成。凹槽3的槽底可以为一曲面或平面。 另外,整体来讲,组件卡槽5可以为一个槽底大、槽口小的楔形容胶槽,即 组件卡槽5的开口端的宽度比底端的宽度小,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改善溢胶 的效果,也更有利于夹紧太阳电池组件4。图5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与太阳电池 组件装配后的示意截面图。根据本技术,无需增加任何工艺步骤、也无 需增加任何部件即可达到显著改善溢胶现象的目的,从而也可节省太阳电池 组件清洁的成本。另外,本技术的边框结构简单,不会增加边框生产的 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优选实施例而已,凡依本技术权利 要求所做的等同设计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包括组件卡槽(5),所述组件卡槽(5)包括上腔面(6)、下腔面(7)和侧面(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腔面(6)的内侧设置一凹槽(3)。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的开口处具有第一突起(31)和第二突起(32)。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31)到所述下腔面(7)的距离(Hl)大于所述第二突起(32)到所述下腔面(7)的距离(H2)。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起(32)为所述上腔面(6)的自由端朝所述侧面(8) —侧突出而成。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的槽底为一曲面。6、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卡槽(5)为一个槽底大、槽口小的楔形状容胶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其包括组件卡槽,所述组件卡槽包括上腔面、下腔面和侧面,在所述上腔面的内侧设置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具有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到所述下腔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突起到所述下腔面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显著改善溢胶现象;通过改善溢胶现象,提升了组件清洁擦拭的效率;进而直接地减少了清洁擦拭造成的电池片隐裂的几率。文档编号H01L31/0203GK201435393SQ20092014575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7日专利技术者聂俊波, 邓黎明 申请人: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电池组件封装边框,包括组件卡槽(5),所述组件卡槽(5)包括上腔面(6)、下腔面(7)和侧面(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腔面(6)的内侧设置一凹槽(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俊波邓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