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线组装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12920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线组装工具,包含一套筒,一运动压杆及一复位弹簧。套筒一端内缘具有凸缘,凸缘与套筒侧壁定义出一轴向通孔。复位弹簧穿设于套筒内,一端抵住凸缘。运动压杆穿设于套筒内并穿过复位弹簧,运动压杆上一压制件与复位弹簧的另端接触。将电缆线的接头嵌入轴向通孔,将套筒一端套上基板的电缆线接口,下压运动压杆而将接头与电缆线接口接合。释放压力,复位弹簧将运动压杆向上推动,完成电缆线组装操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工工具,尤其是指一种组装电缆线的工具。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主要包括裸线、电磁线及电机电器用绝缘电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缆与光缆。电缆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器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多股导线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很多电子产品上都有运用电缆,由于产品工艺种类繁多,所使用的电缆线也大相径庭,所以目前还无法用机器完全替代传统的手工压合组装。在手工压合组装操作中,组装工人需要将电缆线接头在所需压合的接口处定位,再以手或工具将接头嵌压入接口中,这一操作完全以人工方式实现,故其组装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有的操作需组装5根以上的电缆线,使用手工组装手易受伤,质量也不稳定,还会出现电缆线组装不到位和受损伤的情况,并且效率不高,工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保护手、高效率的电缆线组装工具。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线组装工具,包含一套筒,一运动压杆及一复位弹簧。套筒一端内缘具有凸缘,凸缘与套筒侧壁定义出一轴向通 L。复位弹簧穿设于套筒内,一端抵住凸缘。运动压杆穿设于套筒内并穿过复位弹簧,运动压杆上一压制件与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接触。将电缆线的接头嵌入轴向通孔,将套筒一端套上基板的电缆线接口 ,下压运动压杆而将接头与电缆线接口接合。释放压力,复位弹簧将运动压杆向上推动,完成电缆线组装操作。 运用本技术所披露的电缆线组装工具,当电缆线接头卡入轴向通孔时,用手握住套筒筒体,将套筒一端套上基板的电缆线接口 ,压合运动压杆,杆体底端便将电缆线接头卡入接口处。操作人员的手不直接接触电缆线接头及接口 ,使双手免于受伤。由于使用工具压合,使组装质量保持稳定,避免出现组装不到位及使电缆线或接口受损伤的情况出现,且縮短组装时间,提高了组装效率。 本
技术实现思路
以简化的形式介绍了一些将在实施方式中细述的操作。本
技术实现思路
既不用于确定权利要求主体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用于决定权利要求主体的研究范围。附图说明图1A所示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1B所示为图1A所示实施例的作业位置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又一较佳实施例; 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再一较佳实施例; 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再又一较佳实施例; 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 其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运动压杆 102:压制件 104 :运动压杆杆体 104B:螺纹杆体 106:受力圆盘 10SB:受力圆环 IIO:运动压杆底表面 200 :套筒 202 :凸缘 204:轴向通孔 206 :电缆线槽 210 :阶梯形套筒小径部分 212 :阶梯形套筒大径部分 214 :环形肩 216 :套筒底表面 300 :复位弹簧 400 :电缆线接头具体实施方式图1A所示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参照图1A,套筒200内缘一端具有一凸缘202,凸缘202与套筒侧壁定义出一轴向通孔204。套筒200内穿设有一复位弹簧300,其一端抵住凸缘202。运动压杆100穿设于套筒200内并穿过复位弹簧300,运动压杆100上具有一压制件102,与复位弹簧300的另一端接触。将电缆线的接头400经由套筒一端的电缆线槽206嵌入轴向通孔204。 图1B所示为图1A所示实施例的作业位置示意图。参照图1B,将套筒200 —端套上基板的电缆线接口 ,下压运动压杆100而将电缆线接头向下方推动,进而将电缆线接头与电缆线接口接合。释放压力之后,复位弹簧300伸展而将弹力作用于运动压杆压制件102上,以此将运动压杆向上推动直至复位,至此完成电缆线组装操作。 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图2,套筒200是呈现为阶梯形,与前一实施例相比较,套筒200与电路板接触端的外径的小径部分210内縮,这将有助于操作时准确将电缆线接头400定位于基板接口。另外,运动压杆IOO顶端具有一受力圆盘106,受力圆盘106提供了较大的受力面积,可使作用于运动压杆杆体104的力更为均匀,进而使压合稳定。套筒200内凸缘202与套筒侧壁定义出一轴向通孔204,从阶梯形套筒外径的大径部分212的环形肩214处轴向延伸至该套筒底表面216,且从该轴向通孔204侧壁径向延伸至该套筒小径部分210外表面的电缆线槽206。 运动压杆100穿装于套筒200内,运动压杆杆体104直径与套筒的轴向通孔204相同,起到定位与稳定操作的作用。运动压杆杆体104上有一与腔室直径相同的环形压制件102,压制件102与套筒腔室环形底表面216间的运动压杆杆体部分上装有复位弹簧300。运动压杆100由与腔室直径相同的环形压制件102和与轴向通孔204直径相同的运动压杆杆体104插入轴向通孔204内的前端部分定位,与套筒200共轴且杆体底表面不超过环形肩214或与之在同一平面内。当电缆线接头400由电缆线槽206卡入轴向通孔204时,用手握住套筒200,将套筒小径部分210对准所需组装的电缆线接口,拇指压合运动压杆受力圆盘106直至被套筒筒体顶住,在压力的作用下运动压杆底表面110与电缆线接头400接触并将其卡入接口处。 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再一较佳实施例。参照图3,受力圆环106B经由中心部分螺纹与螺纹杆体104B连接,当调整螺纹旋进位置,运动压杆100的下压距离也同时被调整。因此,当电缆线接头400由电缆线槽206卡入轴向通孔204时,可根据其与接口位置的距离来调整螺纹旋进位置,来适应不同组装要求。 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再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图4,运动压杆杆体104上的压制件102为凸块状,这样既能保证运动压杆100的定位以及与复位弹簧300 —端的接触,又减少了材料的使用。 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参照图5,电缆线槽206为梯形槽,在将电缆线接头400卡入电缆线槽206时,将电缆线从梯形电缆线槽206宽边处向窄边处移动,当移动到合适位置,电缆线将被梯形电缆线槽206的两边卡住,使压合操作更稳定、可靠。这样在组装不同型号规格的电缆线时使得电缆线接头400的固定更方便、高效。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披露的轴向通孔的横向面积及形状都大致与运动压杆的横向截面相当,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为适用于较大的电缆线接头,亦可以将轴向通孔向外扩张,使轴向通孔的横向面积大于运动压杆的横向截面。 虽然本技术已以实施例的方式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改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权利要求一种用于组装电缆线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筒;一凸缘,位于所述套筒一端的内侧壁上,所述凸缘及所述套筒的内侧壁定义出一轴向通孔;一复位弹簧,穿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住所述凸缘;以及一运动压杆,穿设于所述套筒内并穿过所述复位弹簧,所述运动压杆上具有一压制件与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接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装电缆线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组装电缆线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筒;一凸缘,位于所述套筒一端的内侧壁上,所述凸缘及所述套筒的内侧壁定义出一轴向通孔;一复位弹簧,穿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住所述凸缘;以及一运动压杆,穿设于所述套筒内并穿过所述复位弹簧,所述运动压杆上具有一压制件与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胜林文汉
申请(专利权)人: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