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低压侧向自适应接触取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07442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中低压侧向自适应接触取电装置,涉及一种在港口大型货场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RTG)使用电网电力工作的自动取电装置。是在集装箱货堆场箱区的盲道中心,沿RTG行驶轨道方向布置多个立柱,在立柱间布置连接杆件,在连接杆件上侧向布置两条供电滑触线,并与供电滑触线平行布置用于导引RTG大车行走光电检测板,导引控制RTG大车自动纠偏,保持取电距离。在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下横梁侧安装侧向自适应接触取电装置,自适应接触取电装置的取电弓板调节取电接触压力、柔性接触供电滑触线,侧向从供电滑触线上取得直流馈电,供双侧两组多台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作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高效、安全;制作简单、运输方便、安装容易、成本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新型实用的,涉及一种在港口码头大型货场集装箱龙门吊使用电 网电力工作的中低架自动取电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外各主要港口大型集装箱货场轮胎龙门吊(RTG)均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作 为动力,虽转场灵活,但柴油发电机组有效利用率很低,只有25%左右,无功消耗 很大、油耗惊人、噪声大、环境污染大,特别是在能源紧张、油价不断上涨形势下, 轮胎龙门吊的使用成本不断增加,而电力的价格相对稳定,成本低廉,各大港口都 在进行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的"油改电",采用市电驱动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作业, 实现降低营运成本,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排放,降低噪声的要求,达到节约能源,清 洁环境目的。"油改电"的方式有多种高架滑触线、低架安全滑线、电缆巻筒等,高架滑 触线方式对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转场来说是最方便的,但投入成本很高;低架安全 滑线和电缆巻筒方式投入成本少,但需要辅助人员帮助转场,效率低。针对低架安全滑线和电缆巻筒供电方式无法避免的辅助作业量,我司投入大量 人力,进行研究开发,推出一种中低压侧向自适应接触取电装置,适用中低架方式, 该取电装置无需辅助人工员,达到自动、高效、安全,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能自动收放,操作简便、效 率高、总工程成本低,无需人工辅助,接电运行可靠稳定、安全、无污染的一种中 低压侧向自适应接触取电装置。本技术目的的实现方式为, 一种中低压侧向自适应接触取电装置,在轮胎 式集装箱起重机堆场箱区的盲道中心,沿集装箱起重机行驶轨道方向,两端固定端 立柱、中间等间距布置多个中立柱,作为支撑结构,在立柱间布置上滑线支架、下 滑线支架以及光电检测板,在上、下滑线支架上布置正负极供电滑触线,供电滑触 线的两端设置滑触线张紧装置,在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下横梁侧前后两排安装自动 对位取电装置的底座、驱动装置,底座上装调节装置,在底座上安装小象鼻梁、大拉杆、主臂架,在小象鼻梁的头部连接小拉杆,在3大拉杆的头部连接大象鼻梁,小象鼻梁、大拉杆由连杆连接,小象鼻梁、连杆、小拉 杆、大象鼻梁、大拉杆、主臂梁组成组合连杆机构,各杆件之间采用铰连接,铰点 采用滚动轴承,主臂架一端与底座铰连接,另一端与大象鼻梁铰接,在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上前、后安装激光测距传感器,光电检测板与供电滑触 线平行布置,取电装置的取电弓板与小拉杆、大象鼻梁间采用垂直铰及随动弹簧柔 性连接,控制部分的PLC控制及变频器驱动系统与两侧的前、后激光测距传感器和 正负取电装置,大车左、右侧行走电机连接,右侧的前、后激光测距传感器与光电 检测板连接,正、负取电装置分别与正、负供电滑触线连接。本技术不同于高架滑触线、低压安全滑线、电缆巻筒取电装置,在轮胎 式集装箱起重机(RTG)堆场箱区的盲道中心,沿RTG行驶轨道方向,两端固定端 立柱、中间等间距布置多个中立柱,作为供电滑触线等装置的支撑结构,在立柱间 布置上滑线支架、下滑线支架以及光电检测板,在上、下滑线支架上布置正负极供 电滑触线,供电滑触线的两端设置滑触线张紧装置,在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下横梁 侧前后两排安装侧向自适应接触取电装置、驱动装置和调节装置。通过光电检测板 反射RTG上激光测距传感器光信号自动导引RTG大车左右行走纠偏。 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取电装置侧向自适应性安全取电接触,让取电弓板始终处于相对垂直状态, 保证弓头滑板与供电滑触线的良好接面,调节装置自动调节接触压力,即使轮胎式 集装箱起重机适度跑偏,接触取电也不受影响;取电装置的取电弓板设计有缓冲减 震弹簧,保证RTG行走时良好的自适应性;采用取电绝缘子、绝缘瓷瓶双重绝缘设 计,保证取电弓板与支撑连杆金属间绝缘,使用更为安全;2) 低架供电滑触线两侧同时上电,供两侧场区作业的两组RTG取电,同时单 侧箱区可多台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作业取电,满足箱区作业的要求,节约箱区空间 和成本;3) 釆用激光测距控制RTG大车左右行走速度,保持侧向自适应接触取电装置 与供电滑触线间距离在L+AL之内(L为固定值,AL《200rara),实现自动纠偏;在 司机室内操作,通过自动限位控制取电装置的收放,无需地面辅助人员,高效、安 全;4) 采用中低压立柱,相对于高架,自重轻、制作简单、运输方便、安装容易; 整体建造成本低,同时由于立柱高度的降低,基础承载的要求也大为降低,为高架的1/20,造价大为减少,占用的场地时间短,对场地的影响少,改造时效性好;5) RTG采用左右两侧、正负共四套侧向自适应接触取电装置,取电装置可统 一规格标准。附图说明 图la、 b是本技术结构主视图、俯视图, 图2是侧向自适应接触取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a、 b是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4a、 b是调节装置示意图,图5是光电检测板导引RTG大车行走自动纠偏控制示意图, 图6、 7是装置控制与限位保护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由供电装置、取电装置及控制部分组成。供电装置包含立柱基础、供电支撑、供电滑触线、滑触线张紧装置组成。取 电装置包含支撑四连杆、取电弓板、随动弹簧、取电绝缘、绝缘瓷瓶、滑板,驱动 装置、调节装置、收放限位开关组成。控制部分包含激光测距传感器、光电检测板、 收放限位开关、RTG机上PLC控制及变频器驱动系统组成。 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技术。参照图la、 lb,在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堆场箱区的盲道中心,沿轮胎龙门起重 机(RTG)行驶轨道方向,两端固定端立柱l、中间等间距布置多个中立柱2,作为 供电滑触线8的支撑结构。在立柱间布置上滑线支架4、下滑线支架5以及光电检 测板3。在上滑线支架4、下滑线支架5布置正、负极供电滑触线8,供电滑触线8 的两端设置滑触线张紧装置6,滑触线张紧装置6与两端端立柱1连接,使供电滑 触线8呈直线要求,满足自适应接触取电装置7的侧向接触要求。供电滑触线8采 用双沟铜滑线,并左右双侧、垂直上下安装,供两侧两组多台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 同时取电。参照图2,在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下横梁侧17前后两排安装侧向自适应接触 取电装置7的底座18,在底座18上安装小象鼻梁11、大拉杆19、主臂架20,在 小象鼻梁11的头部连接小拉杆12,在大拉杆19的头部连接大象鼻梁13,小象鼻 梁ll、大拉杆19由连杆11A连接,小象鼻梁ll、连杆11A、小拉杆12、大象鼻梁 13、大拉杆19、主臂梁20组成组合连杆机构。各杆件之间采用铰连接,铰点采用滚动轴承。主臂架20—端与底座18铰连接,另一端与大象鼻梁13铰接,支撑组 合连杆收放。小拉杆12、大象鼻梁13右端设计成垂直安装轴孔,之间用垂直铰21连接,垂 直铰21上安装取电绝缘子14,取电绝缘子14上安装四个绝缘瓷瓶22,经随动弹 簧15连接取电弓板16,垂直铰21始终保持取电弓板16垂直。两道绝缘保证取电 弓板16与金属支撑组合连杆绝缘,取电安全。取电弓板16在侧向自适应接触取电 装置7放下时与供电滑触线8滑触取电。随动弹簧15采用片簧结构,使取电弓板 16与取电绝缘子i4间有一定的柔性,补偿震动位移。参照图3a、 3b,侧向自适应接触取电装置7由驱动装置9驱动,驱动装置9 的制动器9. 1与巻筒9. 2、减速器9.3和电机9.4通过轴连接,制动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低压侧向自适应接触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堆场箱区的盲道中心,沿集装箱起重机行驶轨道方向,两端固定端立柱、中间等间距布置多个中立柱,作为支撑结构,在立柱间布置上滑线支架、下滑线支架以及光电检测板,在上、下滑线支架上布置正负极供电滑触线,供电滑触线的两端设置滑触线张紧装置,在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下横梁侧前后两排安装自动对位取电装置的底座、驱动装置,底座上装调节装置, 在底座上安装小象鼻梁、大拉杆、主臂架,在小象鼻梁的头部连接小拉杆,在大拉杆的头部连接大 象鼻梁,小象鼻梁、大拉杆由连杆连接,小象鼻梁、连杆、小拉杆、大象鼻梁、大拉杆、主臂梁组成组合连杆机构,各杆件之间采用铰连接,铰点采用滚动轴承,主臂架一端与底座铰连接,另一端与大象鼻梁铰接, 在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上前、后安装激光测距传感 器,光电检测板与供电滑触线平行布置,取电装置的取电弓板与小拉杆、大象鼻梁间采用垂直铰及随动弹簧柔性连接,控制部分的PLC控制及变频器驱动系统与两侧的前、后激光测距传感器和正负取电装置,大车左、右侧行走电机连接,右侧的前、后激光测距传感器与光电检测板连接,正、负取电装置分别与正、负供电滑触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爱国熊海明范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港迪电气有限公司武汉港迪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赤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