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发电机的末级管为场效应管的电压调节器。电路中,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串接电阻R7后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场效应管Q2的源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3的正极、励磁绕组负极N2和电阻R5,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接地端N5。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1,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8。使用时,励磁回路的采样电压N1经过采样电路和比较环节后,作用于三极管Q1,使其导通或关断,从而控制场效应管Q2对励磁电压的斩波动作,调节励磁平均电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用于各种发电机的调压电路,并且具有技术性能好、体积小、噪声低、散热快和可靠性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电机电压调节器,具体说是一种末级管为场效应管 的电压调节器。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发电机的电压调节大多采用由达林顿管构成的调压电路,它 是一种由复合三极管组成的调压电路。这种达林顿管调压器,通常存在有"六 大一小"的缺点,即压降大、功耗大、体积大、噪声大、散热面积大、放大倍 数过大和带宽窄,因而,它在响应时间、动态范围、高频特性、热稳定性、跨 导线性度、放大倍数调节、开关速度、饱和区域等技术特性方面存有严重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达林顿管调压电路的缺陷,改善技术性能,提高可靠程度,本实 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末级管为场效应管的电压调节器,它能广泛用于各类发电机 的电压调节系统。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串接电阻R7后分别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稳压管 V2的负极,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串接电阻R7和电阻R6后连接调压器电源N4; 场效应管Q2的源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3的正极、励磁绕组负极N2和电阻R5; 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接地端N5。三极管Ql集电极串接电阻R6后连接调压器电源N4,稳压管V2的正极 连接接地端N5;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N5;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稳 压管VI的正极,三极管Ql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l,三极管Ql 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8;另外,三极管Ql的基极与励磁绕组负极 N2之间连接有电容C2和电阻R5。二极管V3的负极分别连接采样电压Nl和二极管V4的负极,二极管V4 的正极连接起励电源N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场效应管Q2栅极的前端连接有三极管Ql, 因而可以通过改变三极管Ql的放大倍数来调整调压器的放大倍数。同时,由 于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有二极管V3,场效应管Q2漏极连接接地端N5,因而具有耐压性能好和过电流能力强的优点。本技术还具有压降范围小、功耗低、体积小、噪声低、散热快和可靠性高的特点。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提供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Rl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 阻,R8电阻,VI稳压管,V2稳压管,V3 二极管,V4 二极管,Cl电容,C2 电容,Nl采样电压,N2励磁绕组负极,N3起励电源,N4调压器电源,N5 接地端,Ql三极管,Q2场效应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电路中,本技术的放大倍数由三极管Q1决定,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的比值为三极管Ql的大倍数,励磁回路的采样电压N1就是励磁 电压。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组成采样电路,稳压管V1为比较环节。采样电压N1、 二极管V3和励磁绕组负极N2形成了励磁绕组续流回 路。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1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形成了调制频率调整电 路。三极管Q1的基极、电容C2、电阻R5和励磁绕组负极N2形成了反馈电 路。起励电源N3的作用是在采样电压N1(即励磁电压N1)没有电压的时候, 发电机达到一定转速后,对励磁绕组进行初次激励,使发电机发电。当发电机 发电后,采样电压N1产生电压,供给励磁绕组电流,同时,采样电压N1的电 压比起励电源N3的电压高,并且通过二极管V4使起励电源N3截止,起励电 源N3不再提供电源。运行时,本技术的调压过程是首先,采样电压Nl经过采样电路分 压,进入稳压管V1,并与稳压管V1的设定门槛电压值进行比较,从而控制着三极管Ql的导通或关断。其次,三极管Ql的导通或关断又控制着场效应管 Q2的关断或导通。然后,场效应管Q2的关断或导通,控制着对励磁电压的斩 波动作,从而调节了励磁平均电流。 运行时,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是当三极管Q1导通时,其一,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为低电平,场效应管Q2 关断,经励磁绕组通过场效应管Q2的电流为零;其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 过电阻R7和导通的三极管Q1形成放电回路;其三,由于三极管Q1导通,使 场效应管Q2的栅极没有驱动电压;其四,调压器电源N4通过电阻R6限制着 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流,从而限定了三极管Q1的基极电流。在励磁绕组续流 回路中,场效应管Q2关断时,二极管V3是励磁绕组的续流通道。在调制频率 调整电路中,电容C1连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对调制频率有着 局部调整作用。在反馈电路中,串接在励磁绕组负极N2和三极管Q1的基极之 间的电阻R5和电容C2起着正反馈作用,加速了三极管Q1的导通。当三极管Q1关断时,其一,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为高电平,场效应管Q2 导通,励磁绕组上有励磁电流通过;其二,由于三极管Ql的关断,场效应管 Q2的栅极没有放电回路,场效应管Q2不再通过电阻R7放电;其三,由于稳 压管V2的作用,使场效应管Q2的栅极有着稳定的驱动电压;其四,三极管 Ql关断时,三极管Q1没有集电极电流。在励磁绕组续流回路中,当场效应管 Q2导通时,励磁绕组停止续流,二极管V3上没有正向电流通过。在调制频率 调整电路中,电容Cl连接在三极管Ql基极和集电极之间,对调制频率有着局 部调整作用。在反馈电路中,串接在励磁绕组负极N2和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 的电阻R5和电容C2起着负反馈作用,加速了三极管Q1的关断。权利要求1.一种末级管为场效应管的电压调节器,由电阻、电容、晶体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串接电阻R7后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稳压管V2的负极,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串接电阻R7和电阻R6后连接调压器电源N4;场效应管Q2的源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3的正极、励磁绕组负极N2和电阻R5;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接地端N5。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末级管为场效应管的电压调节器,其特征是三 极管Ql集电极串接电阻R6后连接调压器电源N4,稳压管V2的正极连接接 地端N5;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接地端N5;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稳压管 VI的正极,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1,三极管Q1的基极 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8。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末级管为场效应管的电压调节器,其特征是二 极管V3的负极分别连接采样电压Nl和二极管V4的负极,二极管V4的正极 连接起励电源N3。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用于发电机的末级管为场效应管的电压调节器。电路中,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串接电阻R7后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场效应管Q2的源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3的正极、励磁绕组负极N2和电阻R5,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接地端N5。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电容C1,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8。使用时,励磁回路的采样电压N1经过采样电路和比较环节后,作用于三极管Q1,使其导通或关断,从而控制场效应管Q2对励磁电压的斩波动作,调节励磁平均电流。本技术可广泛用于各种发电机的调压电路,并且具有技术性能好、体积小、噪声低、散热快和可靠性高的优点。文档编号H02P9/00GK201345635SQ20092008378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8日专利技术者凡 文, 曦 陈 申请人:襄樊航力机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末级管为场效应管的电压调节器,由电阻、电容、晶体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串接电阻R7后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稳压管V2的负极,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串接电阻R7和电阻R6后连接调压器电源N4;场效应管Q2的源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3的正极、励磁绕组负极N2和电阻R5;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接地端N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凡,陈曦,
申请(专利权)人:襄樊航力机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