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思超专利>正文

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99426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一音频反射体内装有导流套,导流套内靠近出口处设有涡流发生体组件,涡流发生体组件的前端连接有支杆,支杆的另一端与一音频发生器连接,在导流套内伸入有一导气管,涡流发生体组件所具有的涡流发生体为半球状,在导流套内装有一前端敞口的套管,套管的前端与涡流发生体组件后端对接,导气管与套管相接且与其内腔相通,在音频发生器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它所产生的复合变化高强音频,能达到更好的除尘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声波除灰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
技术介绍
工业燃煤锅炉中用于热交换的管束上在热交换中都会产生积灰、结渣、 结垢等问题,在管壁上形成积灰、结渣、结垢现象,会使管束的导热系数大 幅降低,严重的积灰、结垢还会危及到锅炉的安全运行。为消除管束上的积 灰、结渣、结垢,目前通常采用高压蒸气吹灰器、静电除灰器、旋转式蒸气 吹灰器、布袋除灰器、钢球振打吹灰器、声波除灰器等对管束进行除灰。现 有的一种声波除灰器的结构为 一音频反射体内装有导流套,导流套内靠近出口处设有涡流发生体组件,涡流发生体组件的前端连接有支杆,支杆的另 一端与一音频发生器连接,在导流套内伸入有一导气管,导气管的出口与涡 流发生体组件的后端相对。这种声波除灰器存在的不足是涡流发生体组件 前部的涡流发生体为圆锥体,气流通过它以后所形成涡流不够强;音频发生 器不能形成复合变化的音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它能使气流形成 较强的涡流,且能形成复合变化高强音频,进而达到更好的除尘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一 音频反射体内装有导流套,导流套内靠近出口处设有涡流发生体组件,涡流 发生体组件的前端连接有支杆,支杆的另一端与一音频发生器连接,在导流 套内伸入有一导气管,涡流发生体组件所具有的涡流发生体为半球状,在导 流套内装有一前端敞口的套管,套管的前端与涡流发生体组件后端对接,导 气管与套管相接且与其内腔相通,在音频发生器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凹槽。由上述方案可见,由导气管吹出的气流经过半球状的涡流发生体后,气 流会形成较强的涡流,由于音频发生器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凹槽,气流经 过音频发生器的内壁反射后,会形成复合变化的音频,该复合变化的音频再 通过音频反射体的反射,可形成复合变化的高音频,这种复合变化的高音频可达到更好的除尘效果。本技术结构合理,它所产生的复合变化高强音频,能达到更好的除 尘效果。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参见附图本技术提供的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具有的音频反射体5内装有导流 套6,导流套6内靠近出口处设有涡流发生体组件,涡流发生体组件由涡流发 生体4a与内部具有隔板4c的导流帽4b构成,涡流发生体4a与隔板4c相连 为一体,隔板4c上具有两个以上的通孔4d。涡流发生体组件所具有的涡流发 生体4a为半球状,涡流发生体4a与导流套6之间具有空隙3,空隙3的最窄 处为0.5 2.0mm。涡流发生体组件的前端连接有支杆2,支杆2的一端与涡流 发生体4a连接,支杆2的另一端与音频发生器1连接。在导流套6内伸入有 一导气管9,在导流套6内装有一前端敞口的套管7,套管7的前端与涡流发 生体组件后端对接,导气管9与套管7相接且与其内腔相通。在音频发生器1 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凹槽la。另外,导气管10上固定有定位挡帽8,定位 挡帽8与套管7的后端抵靠,音频反射体5的后端连接有定位盘11,定位盘 11与导气管9固定,在导气管9后端连接有安装法兰10。为保证本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能够产生较强的复合变化音频,以实现较 佳的除尘效果,涡流发生体4a的前端与音频发生器1端口之间的距离A为 25 30mm;涡流发生体4a的前端与音频反射体5内腔后端面的距离B为18 28 mm。权利要求1、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一音频反射体内装有导流套,导流套内靠近出口处设有涡流发生体组件,涡流发生体组件的前端连接有支杆,支杆的另一端与一音频发生器连接,在导流套内伸入有一导气管,其特征在于涡流发生体组件所具有的涡流发生体为半球状,在导流套内装有一前端敞口的套管,套管的前端与涡流发生体组件后端对接,导气管与套管相接且与其内腔相通,在音频发生器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凹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其特征在于涡流发生 体组件由涡流发生体与内部具有隔板的导流帽构成,涡流发生体与隔板相连, 隔板上具有两个以上的通孔。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其特征在于涡流发生体的前端与音频发生器端口之间的距离为25~30m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其特征在于涡流发生体的前端与音频反射体内腔后端面的距离为18 28mm。专利摘要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一音频反射体内装有导流套,导流套内靠近出口处设有涡流发生体组件,涡流发生体组件的前端连接有支杆,支杆的另一端与一音频发生器连接,在导流套内伸入有一导气管,涡流发生体组件所具有的涡流发生体为半球状,在导流套内装有一前端敞口的套管,套管的前端与涡流发生体组件后端对接,导气管与套管相接且与其内腔相通,在音频发生器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凹槽。本技术结构合理,它所产生的复合变化高强音频,能达到更好的除尘效果。文档编号F23J3/00GK201382426SQ20092014372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4日专利技术者琛 何, 张思超 申请人:张思超;何 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一音频反射体内装有导流套,导流套内靠近出口处设有涡流发生体组件,涡流发生体组件的前端连接有支杆,支杆的另一端与一音频发生器连接,在导流套内伸入有一导气管,其特征在于:涡流发生体组件所具有的涡流发生体为半球状,在导流套内装有一前端敞口的套管,套管的前端与涡流发生体组件后端对接,导气管与套管相接且与其内腔相通,在音频发生器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超何琛
申请(专利权)人:张思超何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