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91676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工治具,包括治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本体上设有与待加工工件形状相配合并与该治具本体一端面相贯通的凹部,且在所述的治具本体上还设有用来压持待加工工件的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具有供待加工工件坐落在其内的凹部,因此,一些原先无法在车床上加工的待加工工件,可以先定位在本治具上,通过本治具固定于车床,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辅助这些待加工工件适合在车床上加工,从而保证了待加工工件的合格率,并能简化加工工艺,减少加工工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工治具,具体指一种适合在车床上加工的加工治具。
技术介绍
在实际加工中,一些工件因形状的缘故无法在车床上加工,如,在注塑机中用来顶 出注塑完的产品所配置的斜顶万向头,该万向头主体的中部开有一阶梯孔,用来安装斜顶 杆,万向头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圆台,以便安装在模具的导滑板的导向块轴孔中。由于使用上 的要求,上述圆台的形状位置和尺寸精度要求比较高。而车床只能加工圆柱类的工件,因此 对于万向头的这部分形状,目前只能用铣床来加工。加工时,先铣好一边,拆下翻过来,接着 重新校表,夹持,然后再加工另外一面。显然,经过两次夹持,很难保证两侧配合圆的同心 度,从而导致万向头加工合格率低的现象。并且在装夹、校表的过程中费时费力,还存在着 加工成本高,加工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辅助待加 工工件适合在车床上加工,而能提高产品合格率和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的加工治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加工治具包括治具本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本体上设有与待加工工件形状相配合并与该治具本体一端面相贯 通的凹部,且在所述的治具本体上还设有用来压持待加工工件的压板。为了方便地装拆待加工工件,所述的压板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治具本体上,使得 操作起来较为方便。考虑到治具在车床上夹持的可操作性,所述的治具本体设计成圆柱体,所述的凹 部位于该治具本体的周面上。所述凹部的形状可以与待加工万向头主体的形状相吻。当然也可以加工成适合放 置其它待加工产品的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上具有供待加工工件坐落在其内的凹部,因此, 一些原先无法在车床上加工的待加工工件,可以先定位在本治具上,通过本治具固定于车 床,故本技术能辅助这些待加工工件适合在车床上加工,从而保证了待加工工件的合 格率,并能简化加工工艺,减少加工工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中A-A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该加工治具用来辅助万向头主体的加工,它包括治具本体1,该 治具本体1设计成圆柱体,在该治具本体的周面上开有与待加工万向头主体形状相配合的 凹部11,且该凹部与该治具本体的一端面相贯通,同时在治具本体上还设有用来压持待加 工万向头的压板3。在本实施例中,治具本体上开有螺孔,螺钉4穿过压板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在该 螺孔中,即压板3是通过螺钉4固定在治具本体1上。使用时,将治具本体安装到车床上,对刀,校核好;接着将长度和外圆尺寸事先加 工到位的万向头半成品2放置在凹部中,并使待加工侧面外露于治具本体的端面;然后将 压板压到该半成品上,并用螺钉将压板锁紧在治具本体上,将半成品夹紧;接着开始车削加 工该半成品的侧面而得到所需的圆台21 ;加工好一侧面的圆台后,再将螺钉拧下,取下压 块,把半成品换个方向再加工另一侧面即可得到另一侧的圆台。由于在上述加工过程中不需要将治具本体从车床上拆下,只需要更换工件再压紧 就可以,因而很好的保持了万向头两边圆台的同心度,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节省了二次装 夹、校对的时间,且加工效率高,成本低。权利要求一种加工治具,包括治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本体(1)上设有与待加工工件形状相配合并与该治具本体一端面相贯通的凹部(11),且在所述的治具本体上还设有用来压持待加工工件的压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3)通过螺钉(4)固定 在所述的治具本体(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本体(1)为圆柱体, 所述的凹部(11)位于该治具本体的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1)的形状与待加工万向 头主体的形状相吻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工治具,包括治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本体上设有与待加工工件形状相配合并与该治具本体一端面相贯通的凹部,且在所述的治具本体上还设有用来压持待加工工件的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上具有供待加工工件坐落在其内的凹部,因此,一些原先无法在车床上加工的待加工工件,可以先定位在本治具上,通过本治具固定于车床,故本技术能辅助这些待加工工件适合在车床上加工,从而保证了待加工工件的合格率,并能简化加工工艺,减少加工工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文档编号B23Q3/00GK201618974SQ20092020007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3日专利技术者高登明 申请人:嘉兴信元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治具,包括治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具本体(1)上设有与待加工工件形状相配合并与该治具本体一端面相贯通的凹部(11),且在所述的治具本体上还设有用来压持待加工工件的压板(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登明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信元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