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可倾斜的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77358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ABS概念应用于办公座椅等一般座椅,以减轻后倾斜和反向倾斜中头颈部等的身体的负荷的座椅。该座椅设置有相对于使靠背后倾斜的转动臂的转动而沿反方向具有偏心力的第一弹性装置和具有平行于座部的前方方向的、在拉伸方向的偏心力的第二弹性装置;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的弹性特性,使反作用力在靠背的后倾斜中线性增大,并使反作用力在反向倾斜中的变化与其在所述后倾斜中的变化呈同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特别涉及一种靠背可倾斜的座椅
技术介绍
以前,作为座椅的倾斜装置,提出有下述技术方案,在腿支柱的上部的固定框体上 以可倾斜方式安装有靠背支架的座椅中,设置有扭簧,其一个臂固定于所述固定框体内;作 用部件,其与所述靠背支架连接,以可滑动方式支承所述扭簧的另一个臂;和滑动装置,其 随着所述靠背支架的后倾,带动作用部件沿着另一个臂移动,以使该作用部件支撑于使另 一个臂变短的位置上(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如果采用该结构,则可以获得下述效果,通过随着后倾的负荷的重心移动,即使施 加于作用部件的负荷的变化量增大,由于作用部件随着后倾在将弹簧的另一个臂的长度缩 短的位置上作用于弹簧,所以能够降低相对于负荷的变化量的弹簧的位移量,在整个倾斜 范围内,使相对于倾斜量的弹簧的位移量(反作用力)稳定,从而能够提供体感上稳定的倾 斜感觉,特别是在倾斜最后阶段,能够确保毫无不稳定感的倾斜感觉。然而,在座椅上就座使靠背后倾的情况,就座者首先用鱼际蹬地板,由此产生的力 经由腿关节、膝关节和胯关节作用于骨盆,随着重心的移动使靠背后倾。以上为对残障者乘坐的轮椅的稳定性研究中阐明的一系列的作用,且对于可适应 任何一种座椅的非残障者为对象的实验中是难得的动态,可以说,其阐明了即使是非残障 者也适用的稳定性的本质。这样,作为轮椅的稳定性的研究,将以改进头颈部的调整为目标的技术称为动态 平衡座椅设置(以下简称为“ABS”)。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07-2893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现有技术,着眼于后倾时就座者的重心移动,提供后倾最后阶段(后倾的最 大角度)的稳定感。如果考虑以上述鱼际为后倾动作的起点的移动,则该现有技术未解除 因后倾而造成的头颈部的负担。S卩,在现有的座椅中,未形成可通过上述一系列作用使靠背自然而然地后倾的结 构,就座者使用背肌并用胸廓倾倒靠背。另外,特别因为座面和靠背的薄板未形成可支持上 述一系列作用的结构,所以未将用鱼际蹬地板时产生的力很好地传递给骨盆。因此,如上所 述,从重心移动的观点来考虑,与现有的座椅相比,虽然解除了不稳定感,但是存在着后倾 时产生背屈反射、给身体添加负担的问题。一般而言,人在做前倾运动时,实际上是在做身体的腹侧肌运动。就座者由后倾斜 切换施行反向倾斜的情况,在进行上述腹侧肌运动之前,首先施行起因于颈部弯曲的重心 移动。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未对有关该反向倾斜中的身体保护提供支持。因此,由于靠背未 充分地支持上述身体运动,所以反向倾斜中,也存在着颈部承受有重负荷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所述问题的焦点,以提供一种将ABS概念应用于办公座椅等一 般的座椅、减轻后倾斜和反向倾斜中头颈部等的身体的负荷的座椅为课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座椅,具有固定于腿支柱的上部的支座、设置于 该支座上部的椅座部、和立设于该椅座部的后方的靠背,为了使该靠背倾斜,设置有转动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具有转动臂,其一端以可转动方式轴支承于支座,另一端 固定于靠背,使靠背倾斜;第一弹性装置,其相对于使靠背后倾斜的转动臂的转动沿反方向 具有偏心力;和第二弹性装置,其相对于使靠背后倾斜的转动臂的转动具有平行于所述椅 座部的前方方向的拉伸方向的偏心力;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的弹性 特性,使反作用力在靠背的后倾斜中线性增大,并使反作用力在反向倾斜中的变化与其在 所述后倾斜的变化呈同相。如果采用该结构,则根据ABS概念,借助于第一弹性装置与第二弹性装置的互补 的作用,由于后倾时的靠背的反作用力线性增大,因此在后倾斜中,随着反作用力的增大, 随着后倾角度变大平缓地作用;而在反向倾斜中,从先于重心移动施行的头颈部的初始移 动开始,按照与后倾斜相同的轨迹作用。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可以使用扭簧,其设置于所述支座内部,在卷绕部动嵌合有所 述转动臂的轴,一端卡定于转动臂,另一端以沿着反抗靠背的后倾斜的方向可调整反作用 力的方式固定。另外,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可以使用拉簧,其设置于所述支座内部,拉簧一端的钩 挂固定于在所述支座的底座的前部设置的钩挂固定部上,另一端的钩挂固定于与所述转动 臂连接的联动部上,如果转动臂使靠背后倾斜,则随着与该转动臂的转动联动的所述联动 部的移动,产生拉伸反作用力。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倾斜作用,例如,可以通过调整弹簧特性使用整体的板弹簧而 实现,可是这样做存在耐久性低、成本高的问题。因此,考虑耐久性和成本方面的情况,采用 了上述扭簧与拉簧的上述组合。所述座部的座面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即所述倾斜时使坐骨结节部深度沉陷,则使 座面上骨盆的压力中心在前后的宽范围内移动,支承坐骨结节前方部。另外,所述靠背的薄 板,可在所述后倾斜时,缓慢地在后方释放胸廓,从后方支承骨盆。该座面和靠背的薄板,在倾斜时可以发挥支持就座者的身体负担的作用。如以上的说明所明示的那样,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座椅具有下述效果,通过鱼际蹬地产 生的力为契机的重心移动实现倾斜,能够减轻后倾斜和反向倾斜中头颈部的负荷,从而提 供平滑而舒适的倾斜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座椅的侧视图;图2(a)为支座内部在倾斜之前的状态图,图2(b)为支座内部在倾斜之后的状态 图;图3为说明反作用力调整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4(a_l)为在座面上设置有狭缝的椅座部的俯视图,(a_2)为(a_l)的侧剖视图, (b-Ι)为座面使用了网状材料的椅座部的俯视图,(b-2)为(b-Ι)的侧剖视图5为图示靠背在倾斜时的变化(倾斜角度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的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附图标记1表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座椅的腿支柱,腿支柱1的下部配合插入 腿部2内,腿部2具有从配合插口(未图示)、相对于地板面沿着水平方向呈放射状延伸的 多个腿。腿部2通过设置于各腿前端部的脚轮3与地板面接触。在腿支柱1的上部,设置有具有气弹簧等(未图示)且使腿支柱1可伸长及可转 动地活动的配合部4。在配合部4的上部,通过支座5设置有座框7。该座框7通过上述配 合部4的作用,随着腿支柱1的伸长和转动而伸长和转动。另外,支座5和座框7通过在支 座5的上部设置的凸状连接部6连接。在座框7上覆设有椅座部8,在座框7的后端立设有靠背9。另外,在靠背9的下 端,固定安装有使靠背9倾斜的转动臂10的一端。该转动臂10的另一端,以可转动方式安 装于支座5的侧面后部。如果就座者对靠背9施加体重而斜靠,则转动臂10沿着向下方向 转动,靠背9后倾斜,即,调节靠背。另外,为了抑制后倾斜时的不稳定,在座框7的侧面后 部设置有固定轴11,其与靠背大致平行地竖立设置;和辅助转动臂12,其与转动臂10基本 平行地设置,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轴11,另一端固定安装于靠背9。因此,形成 下述连杆机构如果转动臂10为使靠背9倾斜而转动,则辅助转动臂12也联动而转动。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座椅的左右侧均设置有该转动臂10、固定轴11和辅助转动臂 12,即转动臂10、固定轴11和辅助转动臂12均成对地设置(未图示)。支座5,内部设有用于控制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靠背9的倾斜的各构件的底座51。在底 座上,设置有可转动地支承上述左右转动臂10的转动轴52。在转动臂10使靠背向后倾斜的情况下,为了在与该转动臂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具有固定于腿支柱的上部的支座、设置于该支座上部的椅座部、和立设于该椅座部后方的靠背,为了使该靠背倾斜,设置有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装置具有转动臂,其一端以可转动方式支承于所述支座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靠背,使靠背倾斜;第一弹性装置,其相对于使靠背后倾斜的转动臂的转动沿反方向具有偏心力;和第二弹性装置,其相对于使靠背后倾斜的转动臂的转动具有平行于所述椅座部的前方方向的拉伸方向的偏心力;  通过调整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的弹性特性,使反作用力在靠背的后倾斜中线性增大,并使反作用力在反向倾斜中的变化与其在所述后倾斜中的变化呈同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平孝志八田达夫西村重男神谷成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内田洋行国立大学法人北海道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