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接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74021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置,其包含至少一个光接收单元(11),设置有光接收单元(11)的底部基板(12A),朝向底部基板(12A)和光接收单元(11)放置的透明基板(13A),以及放置在底部基板(12A)和透明基板(13A)之间的光接收单元(11)周围的框架构件(14A)。框架构件(14A)由固化的树脂组合物组成。所述树脂组合物包含碱溶性树脂、光聚合性树脂和9重量%或更少的无机填料。所述光聚合性树脂包含丙烯酸类多官能单体。框架构件(14A)的透湿率为12[g/m2.24h]或更高,且其在80℃下的弹性模量为100Pa或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通常已知固态图像传感器采用如图10所示的中空封装。图10是与底部基板101 和透明基板102的基板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横截面视图。此类固态图像传感器具有在其上 形成微透镜阵列(microlens array)的底部基板101,透明基板102,由微透镜阵列组成的 光接收单元104和形成于光接收单元104周围的框架构件103。在此类固态图像传感器的加工中,使用了诸如曝光和显影的光刻技术。专利文件1 显示了此类技术的实例。根据专利文件1的技术,框架构件103由包含光固化性树脂的树 脂组合物组成。因此,可根据框架构件103中包含的光固化性树脂的性质,将底部基板101 和透明基板102图案化以形成具有高精度且精细的图案的框架构件103。在上述固态图像传感器中,框架构件103通常由包含填料的树脂组合物形成,以 防止在透明基板102和底部基板101中出现结露。此外,通常向树脂组合物中添加热固性 树脂以提高框架构件103和透明基板102之间的粘合性并改善装置可靠性。专利文献1 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布第2004-296453号。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接收装置,其包含:  至少一个光接收单元;  设置有所述光接收单元的底部基板;  朝向所述底部基板和所述光接收单元放置的透明基板;和  放置在所述底部基板和所述透明基板之间的所述光接收单元周围的框架构件;其中  所述框架构件由固化的树脂组合物组成;  所述树脂组合物包含:  碱溶性树脂,  光聚合性树脂,和  9重量%或更少的无机填料;  所述光聚合性树脂包括丙烯酸类多官能单体;  所述框架构件满足以下条件(a)和(b):  (a)所述框架构件根据JIS Z0208方法B测定的透湿率为12[g/m↑[2].24h]或更高;和  (b)在经水银灯全波长曝光直至365nm的i线束的累积曝光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8-5-30 2008-143199;JP 2008-12-2 2008-3070461.一种光接收装置,其包含 至少一个光接收单元;设置有所述光接收单元的底部基板;朝向所述底部基板和所述光接收单元放置的透明基板;和放置在所述底部基板和所述透明基板之间的所述光接收单元周围的框架构件;其中所述框架构件由固化的树脂组合物组成;所述树脂组合物包含碱溶性树脂,光聚合性树脂,和9重量%或更少的无机填料;所述光聚合性树脂包括丙烯酸类多官能单体;所述框架构件满足以下条件(a)和(b)(a)所述框架构件根据JISZ0208方法B测定的透湿率为12 [g/m2 · 24h]或更高;和(b)在经水银灯全波长曝光直至365nm的i线束的累积曝光量达700mJ/cm2后,所述框 架构件在80°C下的弹性模量为100 或更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光聚合性树脂包括环氧乙烯基酯树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的重量含量是所述树 脂组合物的3-30%。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接收装置,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多官能单体是(甲 基)丙烯酸酯化合物。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接收装置,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多官能单体是三官 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或四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接收装置,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多官能单体是三羟 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石史广高桥丰诚佐藤敏宽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