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7156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压产生装置,包括回授单元以及阻抗调整单元。回授单元具有第一参考端、回授端及第二参考端,其第一参考端接收第一参考电压,其第二参考端接收第二参考电压,其回授端产生回授参考电压。阻抗调整单元具有串行接口并用以提供等效阻抗。阻抗调整单元通过串行接口以进行组态并调整等效阻抗。(*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压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装置日益的普及并成为人门日常生活中不可获缺的重要工具。而计算机装置的功能,也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以及使用者需求的增加而越形强大。 一台具有全功能服务的计算机装置也成为市场上的宠儿。在传统的计算机装置中,其主板上配置有许多不同的电子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 Unit, CPU)及存储器模块等)。而这些不同的电子元件中,需要动态调整工作电压的不外乎中央处理单元的核心电压VC0RE或中央处理单元的端接端口的端接电压VTT以及提供动态存储器模块(Dua1-In-line MemoryModule, DIMM)的模块电压。由于上述的这些电压的电压电平相近,因此主板上通常配置一个电压产生装置来产生输出电压来因应。以下请配合参照图1绘示的传统的电压产生装置100的示意图,在动态调整电压产生装置IOO所产生的输出电压时,传统的主板多利用并列的多个端口来提供多个位的电压组态信号VID0 VID7,以调整所需要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这个电压组态信号VID0 VID7的位数与要调整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的精度是成正比的,为了提升调整的输出电压的电压电平的精度通常是需要很高的电压组态信号VID0 VID7的位数。相对的,这也占去了主板上例如通用型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 GPI0)的很多个端口,而形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压产生装置,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压产生装置调整所产生输出电压的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压产生装置,包括回授单元以及阻抗调整单元。回授参考端接收第一参考电压,其第二参考端接收第二参考电压,而其回授端产生回授参考电压。阻抗调整单元则具有串行接口并用以提供等效阻抗。阻抗调整单元串接在回授单元的回授端及回授单元的第一参考端间。且阻抗调整单元通过串行接口以进行组态(configure)并调整等效阻抗。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参考电压为接地电压。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阻抗调整单元包括串行转并列电路以及可变电阻。串行转并列电路耦接串行接口,接收并转换串行接口接收的串行组态信号以获得并列组态信号。可变电阻耦接串行转并列电路,依据并列组态信号产生等效阻抗。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串行接口为内部整合电路(Inter IntegratedCircuit, 12<:)或串行外围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SPI)。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回授单元包括第一、第二参考电阻。第一参考电阻耦接在回授单元的回授端及回授单元的第一参考端间,而第二参考电阻耦接在回授单元的回授端及回授单元的第二参考端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压产生装置更包括核心电路及电感。其中的核心电路具有回授端、电压组态端及脉波输出端,其回授端耦接回授单元的回授端,其脉波输出端产生脉宽调变信号,其电压组态端接收电压组态信号。电感则串接在核心电路的脉波输出端及回授单元的第一参考端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压产生装置更包括稳压电容,串接在回授单元的第一参考端及回授单元的第二参考端间。其中,回授单元的第一参考端产生输出电压。基于上述,本技术通过串行接口的阻抗调整单元来提供等效阻抗,并藉以调整电压产生器的回授单元回授参考电压。如此一来,便可以在不占用过多的输入输出端口的状态下,有效的提升电压产生装置的电压调整精度。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绘示传统的电压产生装置100的示意图。图2绘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压产生装置200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以下请参照图2,图2绘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压产生装置200的示意图。其中电压产生装置200包括回授单元210、核心电路220以及阻抗调整单元230。回授单元210具有第一参考端Al、回授端AR及第二参考端A2。第一参考端A1接收第一参考电压,第二参考端A2接收第二参考电压(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参考电压为接地电压GND),而回授端AR产生回授参考电压VR。阻抗调整单元230则具有串行接口 。另外阻抗调整单元230并提供等效阻抗。回授单元210包括第一参考电阻R1及第二参考电阻R2,其中,第一参考电阻Rl耦接在回授单元210的回授端AR及回授单元210的第二参考端A2间。而第二参考电阻R2则耦接在回授单元210的回授端AR及回授单元210的第二参考端间A2。阻抗调整单元230串接在回授单元210的回授端AR及回授单元210的第一参考端Al间。阻抗调整单元230通过其串行接口接收串行组态信号I2CIN以进行组态,并产生对应的等效阻抗。在此,针对组态的方式举一个范例来说明,例如利用串行组态信号I2CIN传输串行的逻辑码"0 0 0"表示组态阻抗调整单元230以提供5欧姆的等效阻抗,或利用串行组态信号I2CIN传输串行的逻辑码"0 1 0"表示组态阻抗调整单元230以提供5x3=15欧姆的等效阻抗。此处的串行接口可以为内部整合电路(Inter Integrated Circuit, I2C),也可以为串行外围接口(Serial PeripheralInterface, SPI)。而利用上述的串行接口传输串行组态信号I2CIN为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所能轻易实施,此处不多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第一实施例中,阻抗调整单元230包括串行转并列电路231以及可变电阻ER。串行转并列电路231耦接串行接口并通过串行接口接收并转换串行接口接收的串行组态信号I2CIN以获得并列组态信号SR。而阻抗调整单元230再通过可变电阻ER依据并列组态信号SR产生所需的等效阻抗。在此,本第一实施例利用阻抗调整单元230来透过串行接口进行组态,并提供等效阻抗以改变回授单元210中串接在其第一参考端Al及其回授端AR中及串接在其第二参考端A2及其回授端AR中的电阻值。在经过阻抗调整单元230的调整后,可变电阻ER被分成两个电阻ER1、 ER2。因此,输出电压VOUT则被改变为如下式(l)所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 (1)其中的R1IIER1代表电阻R1与电阻ER1并联后的电阻值,而R2HER2代表电阻R2与电阻ER2并联后的电阻值。核心电路220则具有回授端VF、电压组态端ID及脉波输出端PO。其回授端VF耦接回授单元210的回授端AR,其脉波输出端PO产生脉宽调变信号,其电压组态端ID接收电压组态信号VID。核心电路220的脉波输出端PO所产生脉宽调变信号提供至与脉波输出端P0耦接的电感L1,以进行电压转换的动作。这种利用脉宽调变信号透过电感L1来进行电压转换并产生输出电压V0UT的方式为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所熟知,此处不多赘述。另外,电压产生装置200更包括稳压电容Cl,稳压电容Cl耦接在回授单元210的第一参考端Al及回授单元210的第二参考端间A2。稳压电容Cl耦接回授单元210的第一参考端A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回授单元,具有第一参考端、回授端及第二参考端,其第一参考端接收一第一参考电压,其第二参考端接收一第二参考电压,其回授端产生一回授参考电压;以及 一阻抗调整单元,具有一串行接口并用以提供一等 效阻抗,该阻抗调整单元串接在该回授单元的回授端及该回授单元的第一参考端间,该阻抗调整单元通过该串行接口以进行组态并调整该等效阻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方杰林祖成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