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浮尸用小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68027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捞浮尸用小艇,其包括小艇主体以与小艇主体后部活动配合的具有出水口的艉板组;小艇主体包括船体、固定在船体中的甲板以及可与船体分离浮筒,在船体底部设有进水口,而甲板后部设有出水口,甲板与船体之间形成压水舱过水通道。在实施打捞作业时,可将浮尸顺利的从小艇主体后部拖入艇舱内,再关闭艉板防止浮尸从小艇中滑出,即可实现浮尸的打捞;而在船体底部进水口及甲板后部出水口的设置形成一压水舱过水通道,令该小艇可以平稳的在水中被拖行,不会翻覆;因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游艇具有较佳的实用价值,令打捞浮尸的作业方便易操作;并且避免操作者与浮尸的直接接触,令打捞作业更加卫生。(*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水上打捞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打捞浮尸用小艇
技术介绍
浮尸一般是人或动物溺水死后,由于胀水漂浮在水面上的尸体。若是夏天的尸体, 由于气温高,尸体会很快漂浮在水面上,若是冬天的尸体,则有可能由于气温太低沉在水 下,直到来年气温升高才会浮出水面。由于尸体被水泡肿,一般都高倍腐烂、有毒,且有阵阵 尸臭,不可用手直接触摸。目前打捞浮尸均采用普通的船只并配合人工直接操作实现,无形 中令该项工作即辛苦又不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令浮尸打捞工作轻松、方便的打捞浮尸用小艇。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令浮尸打捞工作安全、卫生的打捞浮尸用小 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种打捞浮尸用小艇,其包括小艇主体以及与小艇主体后部活动配合的具有出水口的艉板组;小艇主体包括船体、固定在船体中的甲板及与船体可分离的浮筒,在船体底部设有进水口 ,而甲板后部设有出水口 ,甲板与船体之间形成压水舱过水通道。 所述船体近中部的底面上设有进水口 ,在船体前部下方中心处设有一配合滚轮的沉槽,在船体前部两侧位置设有牵引耳朵,以通过牵引绳连接动力母船。 所述浮筒对应船体的上轮廓而形成的U型充气筒,其相对船体两侧的外壁上呈 前后各设有一抬船用拉手,而相对船体两侧内壁的前方各设有一拉绳基座,该拉绳基座横 向形成一开口,而相对船体前方形成套座;另在两侧内壁的后方各设有一套环。 所述浮筒通过船底舷导轨与船体连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艉板组包括一艉板与一拉绳,拉绳配合于艉板上并与小艇主体活动配合。 所述艉板为一对应船体后端的板体,其上分布有出水口 ;艉板底边铰链接在船体 中甲板的尾端,而其上边固定有一供拉绳穿过的穿线管;在艉板相对船体的外表面下方连 接有两车轮。 所述车轮通过轮座固定在艉板上,而车轮相对轮座具有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及水 平与竖直之间位置的至少三档位。 所述拉绳穿过穿线管后,其两端分别穿过浮筒内壁的套环后各固定一具有挂环的 固定头,该固定头的轮廓大于套环的内径及拉绳基座的开口的宽度,而开口的宽度是大于 拉绳的线径。 所述游艇上还设有可打开的遮布,该遮布置于浮筒前端内壁上设置的容置包。 所述甲板、浮筒、艉板及船体形成的艇舱中还铺设有一层裹尸布,裹尸布通过粘扣 活动固定在艇舱中,裹尸布上分布有透水孔,另在裹尸布背面设有可与主体进行分离的手3提带。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打捞浮尸用小艇,由于小艇主体后部设有一可活 动打开与关闭的艉板组,在实施打捞作业时,可将浮尸顺利的从小艇主体后部拖入艇舱中, 再关闭艉板防止浮尸从小艇中滑出,即可实现浮尸的打捞;而在船体底部进水口及甲板后 部出水口的设置形成一压水舱过水通道,令该小艇可以平稳的在水中被拖行,不会翻覆;因 而,本技术的游艇具有较佳的实用价值,令打捞作业方便易操作。 另外,该游艇上滚轮与车轮的设置,令其可在陆地上移动,并配合裹尸布的设置, 可以有效避免操作者与浮尸的直接接触,令打捞作业更加卫生、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1 ; 图2A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2 ; 图3A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技术船底结构截面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状态图1 ; 图6为本技术实施状态图2 ; 图7为本技术裹尸布的展开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裹尸布的实施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打捞浮尸用小艇,包括小艇主体及与小艇主体活 动配合的艉板组,而小艇主体包括船体1 ;甲板2 ;浮筒3 ;艉板组包括艉板4及连接艉板4 的拉绳5 ; 船体1近中部的底面上设有进水口 ll,另在船体1前部下方中心处设有一配合滚 轮6的沉槽12,而滚轮6通过支撑板61而固定在沉槽12处;在船体1前部两侧位置设有 牵引耳朵13,以通过牵引绳连接动力母船而对小艇进行拖行,固定牵引耳朵13的位置距离 约为小艇总长的1/4,高度上是紧邻艇底侧立面底边缘。 甲板2是焊接在船体1中,其后部设有复数个出水口 21,则甲板2下表面与船体1 的底面之间形成压水舱过水通道。 浮筒3是对应船体1的上轮廓而形成的U型充气筒,其相对船体1两侧的外壁 上呈前后各设有一抬船拉手31,而相对船体1两侧内壁的前方各设有一拉绳基座32,配合 图3A所示,该拉绳基座32横向形成一开口 321,而相对船体1前方形成套座322 ;另在两侧 内壁的后方各设有一套环33 (见图2A所示);浮筒3通过浮筒连接管34与船体1连接固 定在一起。 艉板4为一对应船体1后端的板体,其上分布有出水口 41 ;艉板4的底边通过筋 框42铰链接在船体1中的甲板2的尾端,而其上边固定有一穿线管43以供拉绳5穿过;另 在艉板4相对船体1的外表面下方两侧分别通过轮座71而连接有车轮7,该车轮7相对轮座71具有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及水平与竖直之间位置的至少三档位。 拉绳5穿过穿线管43后,其两端分别穿过浮筒3内壁的套环33后各固定一具有 挂环52的固定头51 (见图3A所示),该固定头51的轮廓大于套环33的内径及拉绳基座 32的开口 321的宽度,而开口 321的宽度是大于拉绳5的线径。 配合图2、3所示,艉板4相对船体1具有一水平与竖直的两种状态,水平状态时, 艉板4以将船体1的后部打开,此时拉绳5的一端的固定头51是卡制在套环33处;而竖直 状态时,艉板4是将船体1的后部挡住,此时拉绳5的两固定头5分别卡制在拉绳基座32 的套座322中。由此可见浮筒3上套环33与固线头座32之间的距离为艉板4水平与竖直 两种状态变化时拉绳5 —端的行程。 实施打捞前,艉板4相对船体1是水平状态,如图2所示,而车轮7亦相对艉板4 为水平状态,在由动力母船在水中对此小艇进行拖行时,如图4所示,水流会从船体1底面 的进水口 11进入与甲板2形成的压水舱过水通道,再由甲板2后的出水口 21流出,如此保 证水流的顺利流动,同时令无负载的小艇平稳在水中被拖行;并且该小艇在被牵引时,吃水 很浅,如此可以减少小艇被牵引的阻力,节省动力母船的燃料;而当小艇停下来时,其又会 下沉到一定位置,以方便浮尸进入艇舱。 而在打捞浮尸时,处在动力母船上的操作者利用工具将浮尸从水中由处于打开艉 板4的游艇尾部拖入船体1的甲板2上,之后,再钩住挂环52拉动拉绳5 —端,并将固定头 51卡制在拉绳基座32的套座322中,此时艉板4被拉起呈竖直状态,如图3的示,如此对小 艇中的浮尸具有一阻挡防止其从游艇中滑出。艉板4上出水口 41的设置一是对进入船体 1底部的水流从甲板2的出水口 21流出后具有一出口的功能;二是对打捞起的浮尸拖带的 残水具有一排流的功能。 如图5所示,为防止打捞起的浮尸在游艇上完全暴露,在游艇上还设有可打开的 遮布8,该遮布8在不使用时可巻收后置于浮筒3前端内壁上设置的容置包36中,即遮布8 的一端是固定在此浮筒3上,展开使用时,其另外的自由端通过拉链一直延伸至艉板4附近 的浮筒3处。 如图6所示,当小艇被拖到岸时,可将艉板4后部的两车轮7调至竖直状态,此时 便形成一可以在陆地上移动的车体,手持浮筒3外壁上的拉手31即可轻松的将小艇在陆地 上移动。 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捞浮尸用小艇,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艇主体以与小艇主体后部活动配合的具有出水口的艉板组;小艇主体包括船体、固定在船体中的甲板以及可与船体分离浮筒,在船体底部设有进水口,而甲板后部设有出水口,甲板与船体之间形成压水舱过水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打捞浮尸用小艇,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艇主体以与小艇主体后部活动配合的具有出水口的艉板组;小艇主体包括船体、固定在船体中的甲板以及可与船体分离浮筒,在船体底部设有进水口,而甲板后部设有出水口,甲板与船体之间形成压水舱过水通道。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浮尸用小艇,其特征在于船体近中部的底面上设有进水 口 ,在船体前部下方中心处设有一配合滚轮的沉槽,在船体前部两侧位置设有牵引耳朵,以 通过牵引绳连接动力母船。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浮尸用小艇,其特征在于浮筒对应船体的上轮廓而形成 的U型充气筒,其相对船体两侧的外壁上呈前后各设有一抬船用拉手,而相对船体两侧内 壁的前方各设有一拉绳基座,该拉绳基座横向形成一开口,而相对船体前方形成套座;另在 两侧内壁的后方各设有一套环。4.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打捞浮尸用游艇,其特征在于浮筒通过船底舷导轨与船 体连接固定在一起。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浮尸用小艇,其特征在于艉板组包括一艉板与一拉绳,拉 绳配合于艉板上并与小艇主体活动配合。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留典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飞鹏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