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永乐专利>正文

泛舟艇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39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泛舟艇的改良,其是由长条左囊、右囊及底部所构成,其中该左囊及右囊是为一封闭体;其特征在于,该左囊及右囊于至少一端部向上弯折一特定角度后局部相通,通过此以增加泛舟刺激度,并于该泛舟艇翻覆后通过由该特定角度支撑该泛舟艇,让泛舟者不至于为该底部所覆盖。(*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泛舟艇的改良,尤指一种于左囊及右囊的至少一端部向上弯折一特定角度后局部相通,通过此以增加泛舟刺激度,并于该泛舟艇翻覆后通过由该特定角度支撑该泛舟艇,让泛舟者不至于为该底部所覆盖者的泛舟艇。
技术介绍
现有的泛舟艇,如图3所示,其绘示现有传统泛舟艇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传统泛舟艇是由一长条左囊60、右囊65及底部70所构成,通常其底部70不具有排水的功能,因此进水后船底就下陷,就容易使泛舟者重心不稳。如图4所示,其绘示另一现有泛舟艇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现有泛舟艇与图3的泛舟艇的差异在于其底部90上具有复数个气室91及排水孔92,通过由该复数个气室91可增加该底部90的耐震度及耐磨度,而该排水孔92则可于泛舟过程中不断排出该泛舟艇中的水,以改进图3的泛舟艇的缺点。惟该泛舟艇的长条左囊80、右囊85端部虽具有些微角度的弯折,惟其弯折角度不够大,于泛舟艇翻覆时,该左囊80、右囊85及底部90所围成的密闭空间会完全覆盖于水面上,因此若泛舟者被覆盖于该密闭空间中,不但会增加泛舟者的恐惧感且会增加救生员的救援时间,诚属美中不足的处。例如已核准的中国台湾新型第388386号专利(其申请日为1998年12月02日,公告日为2000年04月21日)即提供一种「充气橡皮艇的改进结构」,其艇身的长条左囊、右囊端部即具有些微角度的弯折,但其弯折角度不够大,因此并无法解决上述现有泛舟艇的缺点。有鉴于此,申请人乃本于长年来从事产品研发与产销的经验,潜心研究,期能克服上述缺失,经再三实验,乃创作出本技术的「泛舟艇的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泛舟艇的改良结构,其是由长条左囊、右囊及底部所构成,其中该左囊及右囊是为一封闭体;其特征在于,该左囊及右囊于至少一端部向上弯折一特定角度后局部相通,通过此以增加泛舟刺激度,并于该泛舟艇翻覆后通过由该特定角度支撑该泛舟艇,让泛舟者不至于为该底部所覆盖者。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兹附以图式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a)及(b)为示意图,其分别绘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泛舟艇的上视及侧面示意图;图2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技术的泛舟艇1于翻覆后的示意图;图3为一示意图,其绘示现有传统泛舟艇的示意图;图4为一示意图,其绘示另一现有泛舟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a)及(b)为示意图,其分别绘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泛舟艇的上视及侧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泛舟艇1包括左囊10;右囊20;以及底部30所组合而成。其中,该左囊10及右囊20是为一封闭体,且该左囊10及右囊20于至少一端部11、21向上弯折一特定角度后局部相通,该弯折的特定角度例如但不限于为20°~60°间,且其例如但不限于为位于该泛舟艇1的前端或两端。此外,该左囊10及右囊20向上弯折的长度较佳不超过泛舟者的肩部,以避免阻碍泛舟者的视线。此外,该底部30进一步包括复数个气室31及排水孔32,其中该复数个气室31是与该左囊10及右囊20的长度方向平行,其可增加该底部30的耐震度及耐磨度,而该排水孔32则可于泛舟过程中不断排出该泛舟艇1中的水。此外,该底部30与左囊10、右囊20之间进一步具有至少一肋囊40,且其数量较佳是为两个,以支撑该泛舟艇1。而该左囊10及右囊20上进一步具有至少一握把11、21,以供固持一桨(图未示)。请参照图2,其绘示本技术的泛舟艇1于翻覆后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泛舟艇1下水后,因该左囊10及右囊20具有此向上弯折的角度,因此其与水面的接触面积会减少,如此将会增加泛舟艇1上下摆荡程度,以增加泛舟的刺激度。此外,又因该左囊10及右囊20具有此向上弯折的角度,因此于泛舟艇1翻覆时,该左囊10、右囊20及底部30与水面间会因该向上弯折的角度而撑起一开放空间,因此泛舟者即不会被密闭空间所覆盖,如此不但可降低泛舟者的恐惧感且会减轻救生员的救援负担。因此,本技术的泛舟艇1确可改善现有泛舟艇的改良的缺点。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泛舟艇的改良较现有技术而言,其提供一种于左囊及右囊的至少一端部向上弯折一特定角度后局部相通,通过此以增加泛舟刺激度,并于该泛舟艇翻覆后通过由该特定角度支撑该泛舟艇,让泛舟者不至于为该底部所覆盖者的泛舟艇的改良。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少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泛舟艇的改良,其是由长条左囊、右囊及底部所构成,其中该左囊及右囊是为一封闭体;其特征在于,该左囊及右囊于至少一端部向上弯折一角度后局部相通,通过此以增加泛舟刺激度,并于该泛舟艇翻覆后通过由该角度支撑该泛舟艇,让泛舟者不至于为该底部所覆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舟艇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底部与左、右囊之间进一步具有至少一肋囊,且其数量为两个。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舟艇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角度为20°~6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舟艇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角度是位于该泛舟艇的前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舟艇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角度是位于该泛舟艇的两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舟艇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底部进一步包括复数个气室及排水孔,其中该复数个气室是与该左囊及右囊的长度方向平行,其可增加该底部的耐震度及耐磨度,而该排水孔则可于泛舟过程中不断排出该泛舟艇中的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舟艇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左囊及右囊上进一步具有至少一握把,以供固持一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舟艇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左囊及右囊向上弯折的长度不超过泛舟者的肩部,以避免阻碍泛舟者的视线。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泛舟艇的改良,其是由长条左囊、右囊及底部所构成,其中该左囊及右囊是为一封闭体;其特征在于,该左囊及右囊于至少一端部向上弯折一特定角度后局部相通,通过此以增加泛舟刺激度,并于该泛舟艇翻覆后通过由该特定角度支撑该泛舟艇,让泛舟者不至于为该底部所覆盖。文档编号B63B7/00GK2797200SQ200520004558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8日专利技术者林永乐 申请人:林永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泛舟艇的改良,其是由长条左囊、右囊及底部所构成,其中该左囊及右囊是为一封闭体;其特征在于,该左囊及右囊于至少一端部向上弯折一角度后局部相通,通过此以增加泛舟刺激度,并于该泛舟艇翻覆后通过由该角度支撑该泛舟艇,让泛舟者不至于为该底部所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乐
申请(专利权)人:林永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