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夹芯板玻璃隔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6449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氨酯夹芯板玻璃隔断结构,包括隔断连续墙体的连接型材、串接被隔断的两段墙体与所述的连接型材的连接嵌条,所述的连接嵌条镶嵌于所述的墙体与所述的连接型材内部,所述的连接型材的内、外壁面与组成所述的墙体的部件的表面平滑过渡且相共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固,安装方便,在隔断内、外墙面上均无积尘点,易清洁,从而能有效地保证洁净车间、尤其是生物类洁净车间内的洁净度关键技术指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活动墙体隔断结构,特别是一种聚氨酯夹芯板玻璃隔断结 构。
技术介绍
洁净室是一种空气悬浮浓度受控的生产车间,其建造和使用都要求最大限度的减 少生产车间内进入、产生和滞留的粒子,生产车间内温度、湿度、压力等其他相关参数也要 求受控。因此由于工艺的需要,经常需要在洁净室的隔断墙体结构上设置连续玻璃观察窗。参照附图4、5、6为现有技术中隔断墙体的结构,包括墙体、连接墙体的连接型材, 墙体的上部为连接在窗框3上的双层玻璃5,墙体的下部为聚氨酯夹芯板6。该连接型材采 用2个截面呈U字形的槽铝7背对背设置,两槽铝7间用拉铆钉8固定联结,两边U字形槽 铝7分别插在墙体中。参照附图5所示,U字形槽铝7直接插在安装有玻璃5的窗框3上; 参照附图6所示,U字形槽铝7上下直接插在将两侧的聚氨酯夹芯板6上。由于此槽铝两侧分别凸出墙体,不能与隔断墙表面共面,容易形成积尘地带,不易 清洁,容易积灰;同时,用拉铆钉固定背对背的槽铝两侧不能完全平齐,形成积尘点;再则, 背对背的槽铝之间密封效果差;表面不美观,结构不牢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断墙体结构,可用于隔断连续的聚氨酯夹芯板玻 璃观察窗的结构。改变以往结构所带来的缺陷,使之更合理,更符合洁净室标准、规范,安装 更方便,结构更稳固,表面更平整,外形更美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聚氨酯夹芯板玻璃隔断结构,包括两段墙体、连接两段所述的墙体的连接型 材,两个所述的墙体的一部分为连接在窗框上的双层玻璃、另外一部分为聚氨酯夹芯板,两 段所述的墙体与所述的连接型材之间均通过左、右两根连接嵌条相连接,所述的连接型材 的横截面为中空的工字型截面,所述的连接型材包括内壁面、外壁面、左侧凹面和右侧凹 面,所述的窗框包括内侧面、外侧面、内框面和外框面,所述的窗框的外侧面与所述的双层 玻璃相连接,位于连接型材左侧的所述的窗框的内侧面与所述连接型材的左侧凹面均连接 在左侧的所述的连接嵌条上,位于连接型材右侧的所述的窗框的内侧面与所述连接型材的 右侧凹面均连接在右侧的所述的连接嵌条上,连接后所述的连接型材的内壁面与两个所述 的窗框的内框面均平滑过渡且共面,所述的连接型材的外壁面与所述的窗框的外框面平滑 过渡且共面,位于连接型材左侧的所述的聚氨酯夹芯板的内端面与所述连接型材的左侧凹 面均连接在左侧的所述的连接嵌条上,位于连接型材右侧的所述的聚氨酯夹芯板的内端面 与所述连接型材的右侧凹面均连接在右侧的所述的连接嵌条上,连接后所述的连接型材的 内壁面与所述的聚氨酯夹芯板的内表面平滑过渡且共面,所述的连接型材的外壁面与所述 的聚氨酯夹芯板的外表面平滑过渡且共面。优选地,所述的连接型材的左、右侧凹面与所述的窗框内、外侧面连接的间隙涂有 密封胶;所述的连接型材的左、右侧凹面与所述的聚氨酯夹芯板的内端面连接的间隙也涂3有密封胶。优选地,位于连接型材左侧的所述的窗框的内侧面与所述连接型材的左侧凹面形 状相对称,位于连接型材右侧的所述的窗框的内侧面与所述连接型材的右侧凹面形状相对 称。优选地,位于连接型材左侧的所述的聚氨酯夹芯板的内端面与所述连接型材的左 侧凹面形状相对称,位于连接型材右侧的所述的聚氨酯夹芯板的内端面与所述连接型材的 右侧凹面形状相对称。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窗框与窗框之间、聚氨酯夹芯板墙体与聚氨酯夹芯板墙体之间通过截面为空 “工”字形的连接型材固定连接,保证了连接的可靠、美观。2、由于采用了空“工”字形的连接型材固定连接,保证了隔断表面相共面,表面平 整光滑、不积尘。3、由于采用了空“工”字形的连接型材固定连接,隔断密封效果显著提高,保证了 洁净室要求密封可靠,减少进入粒子的要求。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墙体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A-A截面剖面图;附图3为附图1中B-B截面剖面图;附图4为现有技术中墙体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4中C-C截面剖面图;附图6为附图4中D-D截面剖面图;附图7为本技术的连接型材截面图;附图8为本技术的窗框截面图;其中1、连接型材;2、连接嵌条;3、窗框;4、密封胶;5、玻璃;6、聚氨酯夹心板;7、 槽铝;8、拉铆钉;9、内壁面;10、外壁面;11、左侧凹面;12、右侧凹面;13、内框面;14、外框 面;15、内侧面;16、外侧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一种聚氨酯夹芯板玻璃隔断结构,包括两段墙体、连接两段墙体的连接型材1,墙 体的中部为连接在窗框3上的双层玻璃5,墙体的上、下部为聚氨酯夹芯板6。墙体与连接 型材1是通过左、右两根连接嵌条2相连接的。连接型材1的横截面为中空的工字型截面, 它包括内壁面9、外壁面10、左侧凹面11和右侧凹面12。窗框3包括内侧面15、外侧面 16、内框面13和外框面14,其外侧面16与双层玻璃5相连接。位于左侧的窗框3的内侧面 15与连接型材1的左侧凹面11形状相对称,并且两者均连接到位于左侧的连接嵌条2上。 位于右侧的窗框3的内侧面15与连接型材1的右侧凹面12形状相对称,并且两者均连接 到位于右侧的连接嵌条2上。连接后连接型材1的内壁面9与左、右窗框3的内框面13平 滑过渡且共面,连接型材1的外壁面10与左、右窗框3的外框面14平滑过渡且共面。聚氨 酯夹芯板6的结构以及其连接型材1之间的连接方式都与窗框3相类似,具体为位于连接型材1左侧的聚氨酯夹芯板6的内端面与连接型材1的左侧凹面11形状相对称,位于连接 型材1右侧的聚氨酯夹芯板6的内端面与连接型材的右侧凹面12形状相对称,位于连接型 材1左侧的聚氨酯夹芯板6的内端面与连接型材1的左侧凹面11均连接在左侧的所述的 连接嵌条2上,位于连接型材1右侧的聚氨酯夹芯板6的内端面与连接型材1的右侧凹面 12均连接在右侧的连接嵌条2上,连接后连接型材1的内壁面9与聚氨酯夹芯板6的内表 面平滑过渡且共面,连接型材1的外壁面10与聚氨酯夹芯板6的外表面平滑过渡且共面。为了防止灰尘渗入到连接型材1的内部,连接型材1的左、右侧凹面11和12与窗 框3内、外侧面15和16连接的间隙涂有密封胶4 ;连接型材1的左、右侧凹面11和12与 聚氨酯夹芯板6的内端面连接的间隙也涂有密封胶4。本新型结构在于提供一种平滑过渡的洁净室用的聚氨酯夹芯板隔断连续玻璃观 察窗结构。隔断两侧均可作为“室内”与“室外”,在实际建造中,两侧空间的地位是对等的, 安装结构也是完全相同的。无论将哪一侧作为“室内”都可以。如上所述,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洁净厂房(车间)。相关领域的聚氨酯夹芯板连 续玻璃隔断均可适用。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内。权利要求一种聚氨酯夹芯板玻璃隔断结构,包括两段墙体、连接两段所述的墙体的连接型材(1),两个所述的墙体的一部分为连接在窗框(3)上的双层玻璃(5)、另外一部分为聚氨酯夹芯板(6),其特征在于两段所述的墙体与所述的连接型材(1)之间均通过左、右两根连接嵌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氨酯夹芯板玻璃隔断结构,包括两段墙体、连接两段所述的墙体的连接型材(1),两个所述的墙体的一部分为连接在窗框(3)上的双层玻璃(5)、另外一部分为聚氨酯夹芯板(6),其特征在于:两段所述的墙体与所述的连接型材(1)之间均通过左、右两根连接嵌条(2)相连接,所述的连接型材(1)的横截面为中空的工字型截面,所述的连接型材(1)包括内壁面(9)、外壁面(10)、左侧凹面(11)和右侧凹面(12),所述的窗框(3)包括内侧面(15)、外侧面(16)、内框面(13)和外框面(14),所述的窗框(3)的外侧面(16)与所述的双层玻璃(5)相连接,位于连接型材(1)左侧的所述的窗框(3)的内侧面(15)与所述连接型材(1)的左侧凹面(11)均连接在左侧的所述的连接嵌条(2)上,位于连接型材(1)右侧的所述的窗框(3)的内侧面(15)与所述连接型材(1)的右侧凹面(12)均连接在右侧的所述的连接嵌条(2)上,连接后所述的连接型材(1)的内壁面(9)与两个所述的窗框(3)的内框面(13)均平滑过渡且共面,所述的连接型材(1)的外壁面(10)与所述的窗框(3)的外框面(14)平滑过渡且共面;位于连接型材(1)左侧的所述的聚氨酯夹芯板(6)的内端面与所述连接型材(1)的左侧凹面(11)均连接在左侧的所述的连接嵌条(2)上,位于连接型材(1)右侧的所述的聚氨酯夹芯板(6)的内端面与所述连接型材(1)的右侧凹面(12)均连接在右侧的所述的连接嵌条(2)上,连接后所述的连接型材(1)的内壁面(9)与所述的聚氨酯夹芯板(6)的内表面平滑过渡且共面,所述的连接型材(1)的外壁面(10)与所述的聚氨酯夹芯板(6)的外表面平滑过渡且共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净化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