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6002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电装置,配置在影像形成设备中,并用以对朝旋转方向旋转的感光鼓的表面充电。此装置包含放电电极及网状电极,其与感光鼓的纵向相对配置。网状电极配置在放电电极与感光鼓之间,并通过该网状电极使感光鼓的表面充电。网状电极包含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第一区段具有多个第一孔隙及第一开口率。第二区段具有多个第二孔隙及第二开口率。第一开口率大于第二开口率。其中,垂直于该纵向的任两条平行线通过该网状电极上的多个孔隙区域的长度总和相等。(*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用于影像形成设备的充电装置,尤其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网 状电极的充电装置(scorotron)。
技术介绍
关于通过影像形成设备来形成影像,通常通过感光鼓充电、激光离子束成像、调 色剂传送及显影、定着等步骤而执行。可利用的充电技术包含电晕充电、滚轮充电及刷 毛充电。其中,电晕充电技术具有高充电均匀性的优点,从而频繁地被应用至一般可利 用的激光影像形成设备。电晕充电用以在感光鼓的表面建构电场,其中电场的能量高到足以电离周围气体, 从而能使感光鼓的表面接触离子化空气,且被充电而带有电荷。成像品质取决于带电荷 的感光鼓表面的电位及充电均匀性。因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使带电荷的感光鼓 的表面达到预定的电压水平,并提高充电的均匀性,从而能提供较佳的成像品质,使感 光鼓的充电步骤可在较短的一段时间之内完成,且可提供较高的打印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充电装置,其具有被分成至少两个区段的网状电极,且网 状电极进一步包含位于第一区段的多条第一网状电线以及位于第二区段的多条第二网 状电线,两个区段的特征并不相同。举例而言,在任何两条相邻的第一网状电线之间平 行于感光鼓的纵向的距离,长于任何两个相邻的第二网状电线之间平行于纵向的距离, 或第一网状电线与第二网状电线以不同的角度倾斜,从而能使不同的充电效果可能通过 这两区段的网状电极而产生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因此,这样的设计可增加带电荷的感光4鼓的表面的电位,并可提供较佳的充电均匀性。因此,可提供较佳成像品质。根据本技术,提出一种配置在影像形成设备中的充电装置,用以对感光鼓的表 面充电。感光鼓以旋转方向旋转并沿着纵向延伸。充电装置包含放电电极及网状电极。 放电电极与网状电极与感光鼓的纵向并列配置。网状电极配置在放电电极与感光鼓之 间,并通过该网状电极使感光鼓的表面充电状态到达的理想电位。在本技术中,网 状电极至少被分成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第一区段具有多个第一孔隙及第一开口率。第 二区段具有多个第二孔隙及第二开口率。第一开口率大于第二开口率。此外,垂直于该 纵向的任两条平行线通过该网状电极上的多个孔隙区域的长度总和相等。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 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影像形成设备的一部分构造的侧视图。图2为显示图1的充电装置的剖面图。图3为显示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网状电极的示意图。图4为显示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网状电极的示意图。图5A为显示本技术的网状电极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5B为显示沿着图5A的感光鼓的线A-A'的表面电位的图表。图6A为显示现有技术的网状电极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6B为显示沿着图6A的现有技术的感光鼓的线B-B'的表面电位的图表。图7与8为分别显示依据本技术的其他两个实施例的网状电极的示意图。附图符号说明P:纸张R:旋转方向sll sl6:孔隙区域s21 s25:孔隙区域5dl、 dl, d2、 d2, d3、 d3, 9。 e2、dl":第-d2":第: d3":第」 0 3、 9 / -二距离距离 e ,,Al、 A2、 Bl、 B2、 Cl、 C2:交点 10:充电装置20:感光鼓 20a:表面 100:影像形成设备 110:放电电极 120:网状电极 120':网状电极120a、 120a':第一区段 120b、 120b':第二区段 120c、 120c':第三区段121:第一网状电线 121(1):第一网状电线 121(2):第一网状电线 122:第二网状电线 122(1):第二网状电线122(2):第二网状电线 123:第三网状电线 123(1):第三网状电线123(2):第三网状电线121h:第一孔隙 122h:第二孔隙e , 、 e2" 、 e3":角度1 丄J",:第三孔隙130:外壳190:信息光束192:曝光装置194:显影装置196:除电装置198:清洁装置199:除电装置520:网状电极520a:第一区段520b:第二区段520c:第三区段522:第二网状电线523:第三网状电线620:网状电极620a:第一区段620b:第二区段620c:第三区段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与图2,本实施例提供充电装置10。该充电装置配置在影像形成设备100 中,并对感光鼓20的表面20a进行充电。感光鼓20朝旋转方向R旋转,并朝纵向延伸。 充电装置10包含放电电极110及网状电极120。放电电极110与感光鼓20相对配置。 网状电极120配置在放电电极110与感光鼓20之间,且与感光鼓20相对配置,用以通 过该网状电极而使感光鼓20的表面20a而到达理想电位。显示在图1的影像形成设备100包含感光鼓20,其是圆柱状,并沿着显示在图17的旋转方向R旋转。在感光鼓20周围且沿着旋转方向R,影像形成设备100包含充电装 置10、曝光装置192,用以发射信息光束190、显影装置194、转印装置196、清洁装置 198及除电装置199。充电装置10配置在感光鼓20的表面20a上,并均匀地对感光鼓 20的表面20a进行充电。信息光束190对应于影像信息来执行曝光操作,例如利用激光 光学系统以在感光鼓20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94例如是显影卡匣,用以通过依 据静电潜像而施加调色剂以附着在感光鼓20的表面20a,而使静电潜像视觉化,然后, 潜像通过显影的调色剂而形成在感光鼓20的表面20a上。转印装置196从感光鼓20的 表面20a将显影的调色剂转移至纸张P之上。清洁装置198清理残留在感光鼓20上的 调色剂。然后,除电装置199用以使感光鼓20的表面20a上的电位降至零,以便下一 影像形成程序的进行。请参见图2,其显示充电装置10的剖面图。充电装置IO包含放电电极110、网状 电极120及外壳130。放电电极110配置在外壳130中。放电电极110与网状电极120 对准在感光鼓20的纵向y。网状电极120配置在放电电极110与感光鼓20之间,并通 过该网状电极使感光鼓20的表面20a到达理想电位。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网状电极120包含第一区段120a及第二 区段120b。此外,第一区段120a具有多个第一孔隙121h及第一开口率,而第二区段 120b具有多个第二孔隙122h及第二开口率。第一开口率大于第二开口率。因为第一区 段120a的较大开口率,使放电电极110的较大量的放电电流传递至表面20a。因此,在 第一区段120a中,表面20a被充电至高于使用现有的网状电极的电压水平。此外,沿 着任两条平行线ax:与ax2在网状电极上的孔隙区域实质上相等,这两条平行线a^与ax2 横越过第一区段120a与第二区段120b,并垂直于纵向y。因此,带电荷的感光鼓20的 表面20a的电位可达到用以获得高品质影像的预定的理想电位,且可提供较佳充电均匀 性。因此,可提供较佳成像品质。在以下实施例中,将以具有三个区段的网状电极的例子作说明。然而,在不背离本 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网状电极也可被分成至少两个区段。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网状电极120被分成具有不同的开口率的三个区段120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装置,位于影像形成设备中,用以对朝旋转方向旋转并朝纵向延伸的感光鼓的表面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含: 放电电极,与所述感光鼓相对配置;及 网状电极,配置在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感光鼓之间,并与所述感光鼓相对配置, 用以通过所述网状电极控制所述感光鼓的所述表面的充电状态,所述网状电极包含: 第一区段,其具有多个第一孔隙及第一开口率;及 第二区段,其具有多个第二孔隙及第二开口率,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率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率; 其中,垂直于所述纵 向的任两条平行线通过所述网状电极上的多个孔隙区域的长度总和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藤田克彦林家晖
申请(专利权)人: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虹光商用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