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发生元件、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248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子发生元件、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离子发生元件中,加热电极被布线成:除了加热沿面放电区域外,还加热感应电极的端子部、放电电极的端子部及加热电极的端子部的各端子部配置区域。从而可防止在这些端子部附近出现结露、或生成硝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子发生元件以及具有该离子发生元件的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离子发生元件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并在通过调色 剂使图像承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潜影、并将其转印定影到打印介质上的图像形成工艺中 使用。 具体而言涉及到在电介质的正反面配置放电电极和感应电极,向两者之间施加 高压交流电压以产生沿面放电,取出所需极性的离子,使被带电体(例如感光体)带电,或 使图像承载体(例如感光体、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例如中 间转印体、记录纸)之前带电的离子发生元件、及具有该元件的带电装置。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该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直以来,在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使感光体带电的带电装置、 使感光体等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静电性地转印到记录纸等的转印装置、使和感光体等静电 接触的记录纸等剥离的剥离装置等中,经常使用电晕放电方式的带电装置。 作为这种电晕放电方式的带电装置,一般具有屏蔽罩,其具有和感光体、记录纸 等被带电物相对的开口部;以及架设在该屏蔽罩内部的线状或锯齿状的放电电极。并且使 用如下装置等所谓无栅格电极型带电器(corotron),通过向放电电极施加高压产生电晕 放电,使被带电物平均带电;所谓有栅格电极型带电器(scorotron),在放电电极和被带电 物之间设置栅格电极,并向该栅格电极施加所需电压,从而使被带电物平均带电(例如参 照专利文献1)。 该电晕放电方式的带电装置用于使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记录纸等转印介质前的调 色剂图像带电的转印前带电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2、3中公开。根据专利文献2、3公开的 技术,即使图像承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内存在带电量的不均,在转印前也可使调色剂 图像的带电量平均。因此,可抑制转印调色剂图像时的转印余量的下降,稳定地将调色剂图 像转印到转印介质。 但是,上述现有带电装置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作为带电装置不仅需要放电电 极,而且需要屏蔽罩、栅格电极等。并且,放电电极和带电对象物之间需要确保一定距离 (10mm)。因此,用于设置带电装置的空间需要较大。 一般情况下在一次转印周边配置显影 装置、一次转印装置,在二次转印部前配置感光体、二次转印装置等,用于配置转印前带电 装置的空间较小。因此,在现有的电晕放电方式的带电装置中,存在难于布局的问题。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作为使感光体自身带电的带电装置,采用了导电辊、导电刷 的接触带电方式。但接触带电方式下,很难不扰乱调色剂图像地带电。并且,在接触带电方 式下,因与感光体的接触、微波空隙中的火花放电,存在加速感光体退化的倾向。因此,存在 感光体寿命降低、工作成本难降低的问题。因此,转印前带电装置使用非接触的电晕放电方 式的装置。X开专利公报'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带电装置的课题,例如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具有下述带电方式 的离子发生元件(沿面放电元件)的带电装置使电介质介于其间而配置外周边具有尖头 形突起的放电电极和感应电极,通过向这些电极之间施加高压交流电压而产生离子(以下 将这种类型的带电方式称为沿面放电方式)。 该沿面放电方式的带电装置因不存在屏蔽罩、栅格电极等而较小。并且,因放电面 是扁平的,所以易于清洁,维护性能较强。进一步,由于不存在和被带电物的接触、及对被带 电物表面的直接放电作用,因此可降低被带电物的退化。 其中,离子发生元件(沿面放电元件)在高湿环境下具有放电性能降低的倾向。作 为回避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5、6、7、8公开的技术中,将加热部件配置在离子发生元件上, 通过加热元件而去除放电区域的吸附水分,提高放电性能。尤其是专利文献6及8中记载 有,通过和感应电极部分通电,产生焦耳热,兼具有加热器的作用。专利文献6公开的技术 和另行配置加热元件相比,紧凑且成本低。 专利文献1 :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6-11946号公报(公开日:1994年1月 21日)" 专利文献2 :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0-274892号公报(公开日1998年10 月13日)" 专利文献3 :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69680号公报(公开日2004年3月4曰)" 专利文献4 月5曰)" 专利文献5 月3曰)" 专利文献6 月23日)" 专利文献7 月28日)" 专利文献8 :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1-72990号公报(公开日1999年3 月16日)" 但是,具有上述加热电极(加热线路)的离子发生元件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图 10a-l 图10c-l表示现有构成的离子发生元件60、61、62。并且,图10a-2 图10c_2分别 是图10a-l 图10c-l的离子发生元件60、61、62的向视截面图。在离子发生元件60、61、 62中,通过分别配置加热电极26a、26b、26c加热放电电极22附近,去除附着到离子发生元 件60、61、62表面的水分。 图10a-l及图10a-2所示的离子发生元件60在绝缘基材21b的背面设置了整面 状的加热电极(加热电阻)26a,通过供电产生的焦耳热加热放电电极和感应电极相对的放 电区域,在高湿环境下也可使水分不附着到放电部分,可进行稳定的放电。并且,图10b-l 及图10b-2所示的离子发生元件61在和绝缘基材21的感应电极23形成面相同的面上形 成线状的加热电极26b。该离子发生元件61也使放电区域部分较细,为预定的电阻,可获得 所需的热。进一步,图10c-l及图10c-2所示的离子发生元件62在和绝缘基材21b的感应日本国日本国日本国日本国/入X开专利公报'/入X开专利公报'/入X开专利公报'特开2003-249327号公报(公开日2003年9特开2004-157447号公报(公开日2004年6特开2002-237368号公报(公开日2002年8特开平9-305001号公报(公开日1997年11电极23形成面相同的面上,波纹状地配置加热电极26c。并起到同样的作用。 但在这种构成的现有的离子发生元件60、61、62中出现以下问题。在各构成的离 子发生元件60、61、62中,放电区域进行充分的加热,附着的水分蒸发。但在放电区域外,加 热器的加热不充分,存在含有较多水分的高温的空气冷却、结露的情况。图lla及图llb是 上述现象的说明图。并且在放电区域中,和电晕放电器相比虽然较少,但也产生臭氧,与之 相伴生成NO,气体。其溶入到上述结露水分中,因下述反应而生成硝酸(HN03)。 例如,N0X是一氧化氮(NO)或二氧化氮(N02)时,产生以下现象 2N0+02 — 2N02 3N02+H20 — 2HN03+N0 (NO再次返回到上述反应)。 该硝酸(HN03)附着到离子发生元件的电极端子部(接点部)时,引起端子部的腐 蚀,会产生导通不良、迁移等。尤其是将电极端子部设置在元件的端部附近时,加热器的加 热的散热也变多,成为温度不易下降的状态。因此上述结露、硝酸的问题加剧。 并且,因电介质层的材质也会引起绝缘特性的退化。电介质层例如是低温烧制陶 瓷(LTCC)、玻璃等时,硝酸会溶解玻璃成分,可能导致绝缘性能下降。这些现象不仅降低元 件性能,而且可能发展为泄漏导致的异常散热、着火。尤其是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子发生元件,具有夹持电介质层而设置的放电电极和感应电极,通过向上述放电电极和上述感应电极之间施加交流电压,伴随沿面放电而产生离子,其特征在于,上述感应电极设置在绝缘基材上,在上述绝缘基材上设置加热电极,该加热电极通过因通电产生的焦耳热对该离子发生元件加热,上述加热电极被布线成:除了加热上述沿面放电产生的沿面放电发生区域外,还加热配置上述感应电极的端子部、上述放电电极的端子部及上述加热电极的端子部的各端子部配置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足立克己冈本昌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