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50848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成缆装置,用以形成光电复合缆。成缆装置包括分线板,分线板具有板体、贯穿部、第一穿孔以及第二穿孔。其中,贯穿部用以通过电缆线芯,第一穿孔用以通过光缆线芯,第二穿孔用以通过填充线芯,并且贯穿部、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均匀地设置于板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成缆装置可以克服光缆和填充绳在绞线分线盘与拼线模之间的抖动现象,使光缆和填充绳平稳的、位置相对固定地进入拼线模,提高了产品的圆整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光电复合缆的成缆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往往同时需要传输光信号和电力,作为光信号传输的光缆和 作为电力传输的电缆通常分别敷设。例如,用于传输电力的海底电缆和用于传输通信信号 的海底光缆一般分别敷设于海底,这种做法不仅给施工带来困难,也增加了使用及施工成 本。 —种现有的技术的情况(参见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200520101437. O),提出了一种具传输电力和传输通信信号双重功能的光电复合结构海缆,在电力电缆的内护套 层内还包覆有以不锈钢套管包覆的光纤单元,光纤单元置于芯线间隙,并且芯线和光纤单 元的四周空隙填充有填充物。这种光电复合结构海缆既能传输电力,又能传输通信信号,大 大节省了制造和敷设的费用。 在生产光电复合海缆的过程中,需要将光缆同填充绳一起填充到电缆的空隙内。 然而,原有的成缆设备仅考虑通过绞线分线盘的转动达到成缆目的,由于光缆和填充绳在 绞线分线盘与拼线模之间有抖动现象,使成缆后光缆的位置发生变化,即填充绳与光缆之 间发生错位现象。这样,将导致成品复合缆在弯曲情况下光缆发生相对滑动,光缆内的光纤 容易断裂,而且成缆后的圆整度也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缆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 的缺失。 本技术提出一种成缆装置,用以形成光电复合缆。成缆装置包括分线板,分线 板具有板体、贯穿部、第一穿孔以及第二穿孔。其中,贯穿部用以通过电缆线芯,第一穿孔用 以通过光缆线芯,第二穿孔用以通过填充线芯,并且贯穿部、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均匀地设 置于板体。 进一步的,所述分线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上述光电复合缆的中心线。 进一步的,所述成缆装置还包括绞线分线盘与拼线模,其中绞线分线盘用以提供上述光缆线芯、上述电缆线芯以及上述填充线芯,上述拼线模用以压紧上述光电复合缆。 进一步的,所述分线板设置于上述绞线分线盘与上述拼线模之间,且靠近上述拼线模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贯穿部为扇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穿孔与上述光缆线芯紧密配合,上述第二穿孔与上述填充线 芯紧密配合。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缆装置,这种成缆装置可以克服光缆和填充绳在绞线分线盘与拼线模之间的抖动现象,使光缆和填充绳平稳的、位置相对固定地进入拼线模,这样光缆就不容易产生位移,光纤安全度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圆整度。 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电复合缆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成缆装置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成缆装置的分线板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图l所示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电复合缆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根据 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成缆装置示意图。请一并结合图1与图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成缆 装置2用以形成光电复合缆1。 如图1所示,光电复合缆1包括电缆线芯10、光缆线芯11以及填充线芯12。在本 实施例中,两根光缆线芯11分别在三根电缆线芯10之间,填充线芯12充填在电缆线芯10 与光缆线芯11四周空隙中。并且,电缆线芯10与光缆线芯11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在其它 实施例中,电缆线芯10与光缆线芯1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任意数目,线芯结构也可以 设计为任意形状,本技术对此并不作出限制。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成缆装置2包括模架20、拼线模21、分线板22以 及绞线分线盘23。其中,绞线分线盘23用以提供电缆线芯10、光缆线芯11以及填充线芯 12。 在本实施例中,拼线模21固定于模架20上,且拼线模21用以压紧光电复合缆1 。 在其它实施例中,模架20下方还可设置一个拼线模21,用以更好的压紧光电复合缆1。 具体来说,拼线模21为圆形压紧装置,其直径略大于上述光电复合缆1的直径,拼 线模21可以使光缆线芯11与填充线芯12准确的充填在电缆线芯10的空隙中。 在本实施例中,分线板22设置于绞线分线盘23与拼线模21之间,并且靠近拼线 模21 —端。由于绞线分线盘23与拼线模21之间的距离较大,光缆线芯11与填充线芯12 在成缆的过程中会出现抖动现象,将分线板22设置于靠近拼线模21 —端,且分线板22所 在的平面垂直于光电复合缆1的中心线,以使得光缆线芯11与填充线芯12平稳的进入拼 线模21。 图3所示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成缆装置的分线板的局部示意图。请一并 结合图1与图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成缆装置2的分线板22具有板体220、贯穿部221、第 一穿孔222以及第二穿孔223。 在本实施例中,贯穿部221、第一穿孔222以及第二穿孔223均匀地设置于板体 220。如图3所示,分线板22具有三个贯穿部221,三个第一穿孔222以及十八个第二穿孔 223。第一穿孔222分布于靠近板体220中心的区域,第二穿孔223分布于板体220的外围 区域。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穿孔222与第二穿孔223的分布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技术对此并不作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贯穿部221用以通过电缆线芯10。如图3所示,贯穿部221为扇 形。具体来说,贯穿部221是由板体220掏空制得。如果贯穿部221做成和电缆线芯10直 径接近的贯穿孔状,则在上述成缆装置2停止工作时,贯穿部221容易划伤电缆线芯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穿孔222用以通过光缆线芯11 ,第二穿孔223用以通过填充线 芯12。并且,第一穿孔222与光缆线芯11紧密配合,第二穿孔223与填充线芯12紧密配合。 具体来说,第一穿孔222的直径略大于光缆线芯11的直径,第二穿孔223的直径 略大于填充线芯12的直径。这样,当光缆线芯11与填充线芯12分别通过分线板22时,第 一穿孔222与第二穿孔223对光缆线芯11与填充线芯12的运动起到限制作用,可以有效 的防止抖动现象。 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 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 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缆装置,用以形成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线板,具有:  板体;  贯穿部;  第一穿孔;以及  第二穿孔;  其中,上述贯穿部用以通过电缆线芯,上述第一穿孔用以通过光缆线芯,上述第二穿孔用以通过填充线芯,并且上述贯穿部、上述第一穿孔以及上述第二穿孔均匀地设置于上述板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成缆装置,用以形成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线板,具有板体;贯穿部;第一穿孔;以及第二穿孔;其中,上述贯穿部用以通过电缆线芯,上述第一穿孔用以通过光缆线芯,上述第二穿孔用以通过填充线芯,并且上述贯穿部、上述第一穿孔以及上述第二穿孔均匀地设置于上述板体。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线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上述 光电复合缆的中心线。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成缆装置还包括绞线分线盘与 拼线模,其中绞线分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寿福顾忠伟朱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上缆藤仓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