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衰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3496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激光领域,尤其涉及激光衰减器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激光衰减器利用晶体直角棱镜或棱镜对或晶体光楔对晶体棱镜的双折射效应,并利用1/2波片旋转光轴,部分激光分量产生方向偏振,并直接用光阑除去这部分偏离主光路的光,实现激光能量的衰减。该结构无需镀反射膜,具有结构简单、制备容易的优点,可应用于较高功率激光的衰减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激光领域,尤其涉及激光衰减器领域。
技术介绍
光衰减器是随着光通信技术发展出现的一种重要的纤维光学无源器件,是 光学,特别是激光调制及应用技术中常用的器件,其作用是使光通过时光强达 到一定程度的衰减,可用于光通信线路、系统评估、研究及调整、校正等方面。 目前使用的激光衰减器有介质膜、光栅、光楔和吸收型衰减片等。采用吸收型 中性玻璃作为衰减片对激光功率的衰减,在较高功率下会被漂白,而且不能连续可调;采用普通介质膜对激光功率的衰减,虽然功率衰减可以连续调节,而且也可与经受一定功率的辐照,但不适合较高功率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备容易且可应用于高功率激光 的衰减器,该衰减器结构无需镀反射膜,可应用于较高功率激光。 本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专利技术的激光衰减器,包括 第一双折射分光器件,设置于初始激光入射处,被配置为将入射的初始激光 分成具有一定间隔的o光和e光;1/2波片,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双折射分光器件的出射处,其光轴与入射光的振 动面成一夹角e,且好45°,所述的o光和e光透射经过该1/2波片;第二双折射分光器件,设置于所述的1/2波片出射处,被配置为将入射的一 束光分成具有一定间隔的o'光和e'光,将入射的另一束光成为o"光和e〃光;光阑,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双折射分光器件的出射处,其上有通光孔,被配置为允许o'光与e〃光通过,阻止e'光和o"光通过。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激光衰减器还可以包括合束器件,其设置于所述的光 阑的e'光和o"光的出射处,^皮配置为将入射的e'光和o"光合成一束激光输出。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合束器件是work - of f晶体。或者,所述的合束器件 是与所述的第一双折射分光器件和第二双折射分光器件对称的光学结构器件。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双折射分光器件和第二双折射分光器件是晶体直角 棱镜。或者,所述的第一双折射分光器件和第二双折射分光器件是晶体光学楔 角片对。所述的晶体光学楔角片对是渥拉斯顿棱镜或尼科耳棱镜。本技术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无需镀反射膜,具有结构简单、制备容易 的优点,可应用于较高功率激光衰减。附图说明图l(a)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l(b)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l(c)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2(a)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2(b)是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示意图; 图2(c)是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就是利用晶体直角棱镜对或光学楔角片的双折射效应,使入射 激光分为彼此有一定间隔的o光和e光,利用1/2波片使两束光的偏振方向均 旋转一定角度,并使这两束光再通过另一个晶体直角棱镜对或光学楔角片,使光束进一步分为四束光,部分出射光将与主光路光分开一定角度,利用光阑除 去这部分光即可得到所需功率激光。如图l(a)所示的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其中,101为入射光束,102A、 102B 为晶体直角棱镜,其光轴垂直于入射光束101, 103为1/2波片,其光轴与入射 光的振动面成一夹角e,且好45°, 104为光阑。光束IOI垂直棱镜102A表面入 射后,分解为o光1011和e光1012。根据双折射的性质,在晶体前部分两光束 的传播方向一致,不分开。由于反射斜面与光轴Z成45。角,两束线偏振光将在 45。反射面上全反射,o光服从均匀介质的反射定率,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o 光反射后沿晶体的光轴方向传播。e光反射前振动方向是z向,反射后近似沿z 向传播,其振动方向变为y向,两个偏振方向不同的光离开棱镜时呈一定的夹 角。两出射线偏振光o光1011和e光1012进入1/2波片103后,偏振方向》走 转一定角度。o光1011正入射棱镜102B后,分解为o'光和e'光,并在45。反射 面上全反射,出射o'光与入射光束101平行,e'光则偏离一定的角度出射。同理 e光1012也分解为o"光和e"光,e〃光与o'光平行出射,o"光偏离一定角度出射。 o'光与e〃光分开一定距离,但间隔很小。在距离棱镜102B长L处设置光阑。此 时o'光、e〃光与e'光、o"光在空间上分开一定距离,采用光阑104使o'光与e〃 光通过,阻止e'光和o〃光通过,从而实现激光功率的衰减,通过调整1/2波片 103与o光1011及e光1012偏振方向的夹角可调节激光功率的衰减程度。本技术结构的优点在于没有镀介质膜,可以承受较高的光功率密度, 损伤阈值高,缺点在于光中心存在分裂。如将其耦合到光纤中,由于光纤直径 大,可以忽略其引起的损失。本技术也可采用图l(b)、图l(c)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结 构来消除该分裂中心。如图l(b)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结构,其前面部分与图l(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 的结构一致,只是采用work-off晶体106补偿o'光与e"光的空间分开,将其合 为一束输出光107。如图l(c)所示的是第三实施例结构,与图l(b)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结构不同 的是其采用对称的晶体棱镜对结构102C和102D将o'光与e〃光合为一束输出光 107。如图2(a)所示的是第四实施例结构,其中101为入射光束,202A、 202B为 光学楔角片对,如渥拉斯顿棱镜或尼科耳棱镜,楔角片202A的光轴与纸面平行, 楔角片202B的光轴垂直于纸面;203为1/2波片,204A、 204B也为光学楔角片 对,楔角片204A的光轴垂直纸面,楔角片204B的光轴平行纸面,两楔角对若 用相同材料晶体制作,其楔角角度相同,205为光阑。入射光束101垂直入射楔 角片202A后,分解为o光和e光,二者不分开,再进入楔角片202B时二者发 生偏离,形成出射光o光2011和e光2012。两光束经过1/2波片203后,偏振 方向均旋转一定角度,再入射到光学楔角片对204A、 204B后,分为四束光,其 中光束2021和光束2022平行于入射光束,光束2023和光束2024偏离入射光 束。利用光阑205〗吏光束2021和光束2022通过,>&而实现激光功率的衰减。如图2(b)所示的是第五实施例结构,其采用对称结构的光学结构器件作为合 束器件,利用光学楔角片对206和光学楔角片对207将光束2021和光束2022 和为一束。图2(c)所示的是第六实施例结构,光学楔角片对203和光学楔角片对204 之间相距较长,利用光束2023和光束2024的偏离使其自然发散,采用光学楔 角片对206将光束2021和光束2022合为一束。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 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 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 围。权利要求1.一种激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双折射分光器件,设置于初始激光入射处,被配置为将入射的初始激光分成具有一定间隔的o光和e光;1/2波片,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双折射分光器件的出射处,其光轴与入射光的振动面成一夹角θ,且θ≠45°,所述的o光和e光透射经过该1/2波片;第二双折射分光器件,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激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双折射分光器件,设置于初始激光入射处,被配置为将入射的初始激光分成具有一定间隔的o光和e光; 1/2波片,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双折射分光器件的出射处,其光轴与入射光的振动面成一夹角θ,且θ≠45 °,所述的o光和e光透射经过该1/2波片; 第二双折射分光器件,设置于所述的1/2波片出射处,被配置为将入射的o光分成具有一定间隔的o′光和e′光,将入射的e光成为o″光和e″光; 光阑,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双折射分光器件的出射处, 其上有通光孔,被配置为允许o′光与e″光通过,阻止e′光和o″光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砺陈燕平马英俊凌吉武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