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地草地恢复植被发展生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934537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沙地草地恢复植被发展生产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沙地草地上用养禽代替放牧牛羊恢复沙地草地植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沙地草地恢复植被、发展生产的方法考虑了我国四大沙地草地的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特征、植被特征及其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容易操作,节粮省本,生长周期长,疾病少,肉质好,经济效益高;可提高牧草产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同时增加牧民收入,是广大牧民增收的好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沙地草地恢复植被、发展生产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北方沙地草地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由于连续多年的超载过牧,已造成不同 程度的退化,诱发了沙尘暴、虫鼠害等生态问题,直接影响其生态服务功能发挥,给当地社 会经济发展带来危害,并影响到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放牧牛羊一直被当作草地的主要生产功能,草地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超载放 牧,只要减轻放牧压力,多数退化草场可以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得到恢复。然而采取围封禁 牧、生态移民、退牧还草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虽能恢复沙地生态功能,但在没有替代产业的 前提下提倡牧区减畜或禁牧是行不通的,必须为当地的居民找到生产和生活的出路。 草原上发展大中型反刍食草动物(牛羊)经济效益低,草原畜牧业必须另辟蹊径, 走创新发展道路。以往进行的草原生态治理工程,基本都是从草地的生产者入手,没有涉及 到草地生态系统主要消费者牛羊的替代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沙地草地恢复植被、发展生产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沙地草地恢复植被、发展生产的方法,是在沙地草地上放养家禽代替放牧牛羊,恢复沙地草地植被。 其中,所述家禽的放养密度小于等于2只/亩。所述沙地草地划分为单元,每个单 元划分成区,所述家禽在每个区内轮换放养。具体可按如下进行,所述沙地草地划分为单 元,每个单元占地面积为6000亩,每个单元划分成10个区,每个区占地面积为600亩,所述 家禽在每个区内放养,每10天换另一个区放养,共放养100天。 所述家禽可为鸡。所述鸡具体可为柴鸡。所述放养开始时,所述柴鸡的体重为 200-250克。所述放养时,所述柴鸡按如下方法饲养每天只在傍晚喂粮食,每只鸡日均喂 粮食小于等于30克。 所述体重为200-250克的柴鸡按照如下方法获得 柴鸡孵化鸡苗在保温育雏棚中饲喂,育雏棚的温度在第1周为35-33t:、第2周为 33-3rC、第3周为31-28、第4周为28_24°C,相对湿度保持在65% 70% ;育雏棚使用 0.2%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雏鸡的饲料为玉米63% (质量百分含量),麦麸6.5% (质 量百分含量),豆饼25.5% (质量百分含量),5% (质量百分含量)复合预混料;3 7日 龄雏鸡饲料中添加0. 04% (质量百分含量)痢特灵,8 12日龄雏鸡饲料中添加2000单 位的青霉素;7 15日龄雏鸡饲料中添加0.05% (质量百分含量)土霉素;7 15日龄雏鸡用n系新城疫疫苗滴鼻和饮水免疫法接种法氏囊疫苗。 沙地草地恢复植被的方法依据3/4生物代谢法则,个体小的动物的能量转化效率 高于个体大的动物,将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消费动物由原来的食草性的牛羊替代为杂食性的禽类,充分考虑我国北方草地雨热同期的特点,鸡的放养期为4个月,优化草地资源利用 的时空格局,大幅度提高牧民收入。草原散养鸡仅在夏季(5-9月份)养殖一茬,周期长,同 时远离环境污染,疫病便于控制;放养的家禽以天然食物为主兼有少量喂养粗饲,家禽的个 体健康,也利于防病。 本专利技术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恢复退化沙地草地的以禽代畜的方法,通过 建立适宜的人工食物链,优化畜牧业结构,将天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与市场的产业链有机 结合起来,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增加牧民经济收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本专利技术的沙地草地恢复植被、发展生产的方法考虑了内蒙古沙地草地的气候特 征、空间特征、地形地貌和植被特征,容易操作,节粮省本,生长周期长,疾病少,肉质好,经 济效益高;可提高牧草产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同时增加牧民收入,是广大牧民增收的好 方法。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沙地草地恢复植被、发展生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实行全年禁牧; 2)放养家禽替代放牧牛羊由杂食性的禽类替代食草性的牛羊,去除牲畜的过度啃食和践踏,通过灯光诱虫和通过禽类自由捕食昆虫减少草原虫害并节省饲料;通过家禽 放养留下粪便等排泄物补偿因牧草收获而带走的养分,实现沙地草地土壤养分的动态平衡,维持天然草地的生产力。 3)牧草集中利用 根据气候条件和物候期,结合植物养分的运转和分配规律,收获牧草,就地晾晒后 打捆储存并集中供给于牛羊养殖区。 下述实施例以内蒙古地区的沙地草地为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沙地草地恢复植被、 发展生产的方法。 实施例1 、沙地草地恢复植被、发展生产的方法 选取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巴音胡硕嘎查(牧村)3. 6万亩退化沙地草地,覆盖度为 20%左右,分成6个单元,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单元面积为6000亩,其中3个单元采用本发 明的沙地草地恢复植被、发展生产的方法,另外3个单元只采用围封禁牧的方法恢复植被。 连续试验2年。沙地草地恢复植被、发展生产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实行全年禁牧 2)沙地草地放养鸡 鸡品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优良柴鸡,柴鸡长成后毛重量在1. 5kg左右; 饲料育雏阶段需要的饲料为玉米63% (质量百分含量),麦麸6.5% (质量百分含量),豆饼25.5% (质量百分含量),5% (质量百分含量)复合预混料(北京伟嘉集团生产);散养阶段需要的饲料从临近的农区购进,饲料粮的质量标准按照国家粮食安全相关标准执行,不使用由饲料厂加工的饲料,直接使用原粮进行散养柴鸡的补饲。 A)育雏,4月_5月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鹏源孵化厂引进优质柴鸡孵化鸡苗,在有保温设施的育雏棚进行集中育雏。在保温育雏棚中饲喂,育雏棚的温度在第1周为35-33。C,第2周为33-31。C,第3周为31-28。C,第4周为28_24°C、相对湿度保持在65% 70% ;使用0. 2%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3 7日龄用0. 04%痢特灵拌料,防止白痢,8 12日龄用青霉素,每只2000单位拌料,抑菌和防止球虫;7 15日龄用II系新城疫疫苗1 : 20稀释滴鼻和饮水免疫法接种法氏囊疫苗,同时用0.05%土霉素拌料防止禽霍乱。育雏4周,雏鸡生长到200-250克,即能够适应野外生存环境。 B)放养密度,每个单元分成10个区,每区600亩,1.2万只鸡在一个区内集中放养,公鸡和母鸡按l : 10左右的比例进行混养,放养密度为20只/亩,10天后换另外一个区继续放养,10个区轮换放养,平均放养密度为2只/亩。该放养密度符合欧盟生产有机鸡肉对放养密度的要求。 C)放养5月下旬,雏鸡达到4周龄、体重达到200克以上,能适应野外放养环境后,将其散放于沙地草地里,早放晚归,夜间在简易棚舍里过夜;白天不补充粮食,让其自寻昆虫、草籽、嫩叶、灌木籽,傍晚补充适量玉米粒或小麦粒。每个单元有l个劳动力操作。放养期为ioo天,放养期间按常规防疫流程开展,遇重大突发疫情接受当地防疫部门指导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操作。 D)看护为防止当地大型野生动物偷食鸡,在每群鸡中混养10只鹅,鹅在鸡群中起看护和报警作用。 E)出栏8月底9月初,散养柴鸡的毛重达到1.5公斤左右,符合出栏标准,可以集中出售或屠宰加工。 3)牧草集中利用 在8月下旬收获牧草,就地晾晒后打捆储存并集中供给于牛羊养殖区。 连续2年试验后,于第2年8月份统计6个单元中每个单元的植被覆盖率,其中,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沙地草地恢复植被、发展生产的方法恢复植被的3个单元的植被覆盖率分别为87%、90%和95%;每亩产草量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沙地草地恢复植被、发展生产的方法,是在沙地草地上放养家禽代替放牧牛羊,恢复沙地草地植被。

【技术特征摘要】
沙地草地恢复植被、发展生产的方法,是在沙地草地上放养家禽代替放牧牛羊,恢复沙地草地植被。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禽的放养密度小于等于2只/亩。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沙地草地划分为单元,每个单元 划分成区,所述家禽在每个区内轮换放养。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禽为鸡。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鸡为柴鸡。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养开始时,所述柴鸡的体重为200 250克。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养时,所述柴鸡按如下方法饲养 每天只在傍晚喂粮食,每只鸡日均喂粮食小于等于30克。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高明李永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