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供优异光辉性的拉伸罐的树脂被覆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930672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形成稳定且外观具有光辉性的无缝罐的树脂被覆钢板及其制造方法。为达到此目的的拉伸罐(draw and ironed can)成形用树脂被覆钢板,是于钢板作为罐外侧的面上形成游离锡量#20~#150的第一镀锡层,于该第一镀锡层上形成厚度0.01~3.0μm的第一树脂层,并于钢板作为罐内侧的面上形成厚度10~50μm的第二树脂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树脂被覆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地涉及体部具优异光辉性的拉 伸罐,不使用液体冷却剂,适合以干式润滑成形的树脂被覆钢板及此树脂被覆钢板的制 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的侧面无接缝罐(无缝罐),是将铝板、锡板等金属素材,在拉伸模具 和穿孔机之间施以至少1段的拉伸加工,形成侧面无接缝的体部以及与该体部无接缝一 体相接续的底部所形成的杯状,之后依照期望,在前述体部上于冲挤穿孔机和模具之间 施以冲挤加工,完成容器体部较薄的拉伸冲挤罐(拉伸罐)。拉伸冲挤成形为无缝罐时,一般使用液体的冷却剂,以减少树脂被覆钢板和工 具间的摩擦,但亦有涂布蜡等作为润滑剂,在干燥状态下进行树脂被覆钢板的拉伸冲挤 成形的方法。然而,要进行此种在干燥状态下的冲挤加工,树脂被覆钢板需能耐受严酷加工。过去亦曾有人提出可在此干燥条件下进行绞冲挤加工的涂装金属板,研究其板 材表面涂膜量、电镀条件、皮膜强度(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特开2003-343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近年,在罐的特性上具有光辉性的外观的需求日增,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 的涂装金属板,完全未考虑获得光辉性的材料条件,因此,关于获得光辉性的必要条件 项目及范围,当然未见规定。选用金属板时虽使用较钢板更易产生光辉性的铝,但亦难 以获得具光辉性外观的产物,即便获得具若干光辉性的外观,不使用铝金属板而使用钢 板时,欲形成具光辉性外观的无缝罐依旧困难。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形成稳定且外观具有光辉性的无缝罐的树脂被 覆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可对应干式润滑的拉伸冲挤成形的树脂被覆钢板及 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形成拉伸罐时所用的树脂被覆钢板,是于钢板作为罐外侧的面上形成游 离锡量#20 #150的第一镀锡层,于该第一镀锡层上形成厚度0.01 3.0 μ m的第一树脂 层,并于钢板作为罐内侧的面上形成厚度10 50 μ m的第二树脂层。本专利技术的树脂被覆钢板中,1.钢板与第二树脂层之间,形成有游离锡量为#2 #16的第二镀锡层,2.第一树脂层在25°C下的马氏硬度为50N/mm2以上,3.第一树脂层的玻璃转移温度为20°C以上,4.第一镀锡层的表面算数平均粗度(Ra)为0.15 μ m以下,较为理想。本专利技术所指的游离锡量,是指以JIS G 3303-2008的锡的锡附着量试验方法的电 解剥离法所测定的值。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指的马氏硬度,是指使用株式会社Elionix制超微小压入硬度试 验机ENT-llOOa,依照IS014577-2002,在满足Berkovich压头的压入深度为测定涂膜 1/10以下的条件的最大承重下,测定树脂层的马氏硬度所获得的值。此外,Berkovich压 头使用显示压子磨损的补正长度(Ahc)在15nm以下的压子。样本的镀锡层所形成的钢 板上的树脂层厚度未达Iym时,测定值很可能受到树脂层的表面状态严重影响,固可用 以同一树脂及同样条件下在同一钢板上形成1 μ m的树脂层的样本树脂层所测定出的马氏 硬度值来代用。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指的玻璃转移温度,是指使用理学电气(株)装TAS-300的 TMA装置,依照JIS C 6481-1996,测定物为本专利技术所研究的树脂层而测定的值。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指的算数平均粗度(Ra),是指依照JIS B 0601-1994所测定的值。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具有在钢板的一面形成游离锡量为#20 #150的第一镀锡层的 工序,在前述第一镀锡层上形成厚度0.01 3.0 μ m的第一树脂层的工序,以及在钢板的 另一面形成厚度10 50 μ m的第二树脂层的工序的树脂被覆钢板制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树脂被覆钢板制造方法,是在形成第一树脂层后将钢板加热至锡 的融点以上的温度,同时提升其光辉性的优异方法之一,但由于会带来工序的增加,故 应考量所需的光辉性及经济性,决定是否采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树脂被覆钢板,即使在干式条件下进行拉伸冲挤成形,亦可不产 生金属粉,稳定地制造拉伸罐(拉伸罐)。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树脂被覆钢板,所得的拉伸罐的体部,除了有优异的光辉 性,并具有优异的耐蚀性。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树脂被覆钢板的剖面构造的一例的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树脂被覆钢板的剖面构造的另一例的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树脂被覆钢板的剖面构造的另一例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钢板;2-第一镀锡层;3-第一树脂层;4-第二树脂层; 5_第二镀锡层;6、7-后处理层。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树脂被覆钢板的重要特征,是在拉伸冲挤成形罐的成形时使用的树脂 被覆钢板,如图1所示的剖面构造,钢板1作为罐外侧的面上形成游离锡量#20 #150 的第一镀锡层2,在第一镀锡层2上形成厚度0.01 3.0 μ m的第一树脂层3,并于钢板1 作为内侧的面上形成厚度10 50 μ m的第二树脂层4。由于树脂被覆钢板很难抑制在冲挤加工时因铁表面的结晶粒变形导致的粗糙, 故无法获得优异光辉性的拉伸罐,但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钢板罐外侧的面上的延展性锡层 的游离锡量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并且在锡层上形成厚度在上述范围内的树脂层,借此可=让锡层等容易冲挤,有效发挥冲挤带来的表面平滑作用,发现可形成外观具有优异光辉 度的拉伸罐。从后述的实施例结果亦可明显看出(实施例1 16),本专利技术的树脂被覆钢板, 在拉伸冲挤加工上具有优异成形性,可形成具优异光辉性及耐蚀性的拉伸罐。也就是,在本专利技术中,设于罐外侧的钢板表面的锡层游离锡量在上述范围内, 对于所得的罐的光辉性具有重要影响,游离锡量若少于上述范围,在后述比较例1的结 果亦可明显看出,其正反射率低,无法获得优异光辉性。另一方面,若游离锡量多于上 述范围,则表面粗糙有变大倾向,会带来正反射率的低下。另外,锡层上所形成的第一树脂层厚度位于上述范围内,亦对所得的罐的光辉 性及成形性有重要影响,若树脂层的厚度较上述范围薄,会产生金属表面被削落的金属 粉末,此金属粉可能造成罐内侧发生针孔出现漏液(比较例2),另一方面,若树脂层的 厚度较上述范围厚,即使游离锡量于上述范围内形成锡层,亦可能产生光辉度低劣的罐 (比较例3)。再者,在本专利技术中,形成于罐内侧的面上的第二树脂层厚度位于上述范围内, 亦对所得的拉伸冲挤成形罐是否能发挥作为内容物保存容器的机能有重要影响,若树脂 层的厚度较上述范围薄,则可能发生被覆缺陷,产生漏液(比较例4),另一方面,若树 脂层的厚度较上述范围厚,将无法期待品质的提升,仅会带来经济层面的不利。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树脂被覆钢板中,理想的是在如图1所示的基本构造上,如 图2所示于罐内侧的面的钢板1表面和第二树脂层4之间形成游离锡量在#2 #16范围 内的第二镀锡层5,可具有特别优异的内容物保存性能,也就是耐蚀性。此外,游离锡量 即使较上述范围多,耐蚀性也不会更理想,仅会带来经济层面的不利,故第二锡层的游 离锡量理想的是在上述范围内。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树脂被覆钢板中,亦可如图3所示,第一镀锡层2及第二镀锡 层5经过回焊处理与钢板1侧的部分合金化,由第一锡层2a及铁-锡合金属2b、第二锡 层5a及铁-锡合金属5b所形成。再者,亦可根据其用途,在第一镀锡层2及第二镀锡 层5上以后述的冷却处理等形成后处理层6、7。(钢板)本专利技术的树脂被覆钢板所使用的钢板,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于形成拉伸罐时所用的树脂被覆钢板,其特征是于钢板作为罐外侧的面上形成游离锡量#20~#150的第一镀锡层,于该第一镀锡层上形成厚度0.01~3.0μm的第一树脂层,并于钢板作为罐内侧的面上形成厚度10~50μm的第二树脂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8-6-3 2008-1461191.一种于形成拉伸罐时所用的树脂被覆钢板,其特征是于钢板作为罐外侧的面上形 成游离锡量#20 #150的第一镀锡层,于该第一镀锡层上形成厚度0.01 3.0 μ m的第一 树脂层,并于钢板作为罐内侧的面上形成厚度10 50 μ m的第二树脂层。2.如权利要求1的树脂被覆钢板,其中所述钢板与第二树脂层之间,形成有游离锡量 为#2 #16的第二镀锡层。3.如权利要求1或2的树脂被覆钢板,其中所述第一树脂层在25°C下的马氏硬度为 50N/mm2 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村高明东乡洋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钢钣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