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座式双摇臂内抱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29876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的装配装置,特别是一种支座式双摇臂内抱杆,其结构要点在于,转动构件为一种平面回转支承,主杆身顶部一端通过该平面回转支承与桅杆连接,双摇臂通过一种摇臂座安装在平面回转支承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提供一种支座式双摇臂内抱杆,其以平面回转支承作为转动构件,带动双摇臂旋转作业,其一优点是结构精巧、重量轻,因此转动轻便灵活,转动时主杆身不需转动,所以腰箍与上拉线的结构就简单轻便,另一优点就是能够同时承受很大的轴向力和径向力,具有很大的倾覆力矩,因此具有较好的抗弯矩性能。由于采用了平面回转支承,抱杆的整体设计显得更简洁、更合理。(*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的装配装置,特别是一种支座式双摇臂内抱杆,其可适用于4摇臂抱杆。
技术介绍
支座式内抱杆包括有主杆身、桅杆、摇臂、腰箍、滑车组以及转动构件, 主杆身的底部一端座落在扶梯井架上,其另一端,也就是顶端通过转动构件与 桅杆机械连接,双摇臂通过一种摇臂座与转动构件连接;腰箍为四杆构件,四 杆首尾相接形成一方形构件,环围在主杆身四周;滑车组包括有调幅滑车组、 起吊滑车组以及提升抱杆滑车组,调幅滑车组安装在桅杆顶端和摇臂悬浮一端, 起吊滑车组安装在摇臂悬浮一端,提升抱杆滑车组则安装在腰箍连接点和井架 之间,滑车组上通过一种上拉线与主杆身顶端连接,上拉线另一侧通过滑车组 连接巻扬机。使用时,通过巻扬机带动上拉线,在此作用下,提升抱杆滑车组 带动腰箍向上提升主杆身,然后加装一节抱杆身部或爬升井架后落地,帮扎点 后再提升,直到提升到所需要的高度。双摇臂是在提升到高点后用于高空作业,需要在一个较大角度范围内进行 工作,因此双摇臂需要在转动构件的作用下来回转动,以到达作业点。现有的转动构件主要是一种推力轴承,摇臂的转动要由抱杆的整体转动来带动,因此, 转与不转的结合体腰箍与上拉线挂点的结构就比较复杂笨重,转动力矩大且不灵活。转动构件还可以是一种转动轴,其解决了上述问题,摇臂转动轻便灵活, 主杆身是不转的,所以腰箍与上拉线的结构就简单轻便,但其不足之处在于, 转动轴的抗弯矩性能较差,要想取得更大抗弯矩,转动轴就得加长、加粗,使 得转动节显得很笨重,例如2x5t双摇臂抱杆设计抗弯矩为25t,m,转动节就要重 l.lt,而整基抱杆才重4.5t (t为重量单位吨的英文简写)。
技术实现思路
量轻,具有很大倾覆力矩的支座式双摇臂内抱杆。本技术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支座式双摇臂内抱杆,包括有主杆身、桅杆、摇臂以及转动构件,主杆身 的底部一端座落在扶梯井架上,其结构要点在于,转动构件为一种平面回转支 承,主杆身顶部一端通过该平面回转支承与桅杆连接,双摇臂通过一种摇臂座 安装在平面回转支承的上部。平面回转支承是一种广泛用于现代挖掘机与汽车吊上的转动装置,其一优 点是结构精巧、重量轻,因此转动轻便灵活,转动时主杆身不需转动,所以腰 箍与上拉线的结构就简单轻便,另一优点就是能够同时承受很大的轴向力和径 向力,具有很大的倾覆力矩,因此具有较好的抗弯矩性能。本技术可以进一步具体为平面回转支承包括有上转盘和下底座,上转盘位于下部,与主杆身连接, 下底座位于上部,与桅杆连接。本技术采用的是反装方式安装平面回转支承,这样可以减小转动惯量。还包括有一种减速传动装置,其与平面回转支承的上转盘的内齿轮啮合。外力可通过该减速传动装置带动平面回转支承转动,由于双摇臂位于高空, 摇臂长、载荷大,故其转动速度不可过快,惯量必须要小,因此需要减速慢转 才能保证安全。减速传动装置是一种涡轮涡杆。涡轮涡杆具有自锁性能,从而制动摇臂旋转。或者,减速传动装置是一种液压传动装置。液压传动装置的制动效果相对涡轮涡杆可能更好些。但使用涡轮涡杆时可 以加装制动装置增加制动效果。还包括有一种可控电视监视装置,其安装在摇臂座上。由于摇臂基本是处于高空作业,地面指挥时难以看清高空情况,无法有效 指挥,摇臂座上安装可控电视监视装置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本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具体为平面回转支承采用的型号为HJN45 1540A,由徐州起重机厂回转轴承分厂 出品。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特点在于,提供一种支座式双摇臂内抱杆,其以 平面回转支承作为转动构件,带动双摇臂旋转作业,其一优点是结构精巧、重 量轻,因此转动轻便灵活,转动时主杆身不需转动,所以腰箍与上拉线的结构 就简单轻便,另一优点就是能够同时承受很大的轴向力和径向力,具有很大的 倾覆力矩,因此具有较好的抗弯矩性能。由于采用了平面回转支承,抱杆的整 体设计显得更简洁、更合理。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述支座式双摇臂内抱杆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例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给出的是2xl0t,见格的支座式双摇臂内抱杆。参照附图1,支座式 双摇臂内抱杆,包括有主杆身1、桅杆2、双摇臂3、腰箍7、滑车组8以及转 动构件4,转动构件4为平面回转支承, 一种广泛用于挖掘机和汽车吊上的转动 装置,釆用的型号为HJN45 1540A,由徐州起重机厂回转轴承分厂出品。平面 回转支承包括有上转盘41和下底座42,上转盘41位于下部,与主杆身1连接, 下底座42位于上部,与桅杆2连接。主杆身1的底部一端座落在4夫梯井架6上,顶部一端与平面回转支7K4的下 部,既上转盘连接,桅杆2的底部一端支撑在摇臂座5上;双摇臂3通过一种摇臂座5与平面回转支承4连接摇臂3绞支在摇臂座5上,摇臂座5安装在 平面回转支承4的上部,既下底座上。腰箍7为四杆构件,四杆首尾相4妄形成 一方形构件,环围在主杆身1四周;滑车组包括有调幅滑车组81、起吊滑车组 82以及提升抱杆滑车组83,调幅滑车组81安装在桅杆2顶端和摇臂3悬浮一 端,起吊滑车组82安装在摇臂悬浮一端,提升抱杆滑车83组则安装在腰箍7 连接点和井架6之间,滑车组上通过一种上拉线9与主杆身1顶端连接,上拉 线另一侧通过滑车组连接巻扬机。使用时,通过巻扬机带动上拉线,在此作用 下,提升抱杆滑车组83带动腰箍7向上提升主杆身1,然后加装一节抱杆身部 或爬升井架后落地,帮扎点后再提升,直到提升到所需要的高度。 为了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还增加如下要点1、 还包括有一种减速传动装置,其与平面回转支承的上转盘的内齿轮啮 合。外力可通过该减速传动装置带动平面回转支承转动,由于双摇臂 位于高空,摇臂长、载荷大,故其转动速度不可过快,惯量必须要小, 因此需要减速慢转才能保证安全。该减速传动装置可以是一种涡轮涡 杆或者是一种液压传动装置,液压传动装置的制动效果可能好于涡轮 涡杆,涡轮涡杆安装时可以增加一制动装置。2、 还包括有一种可控电视监视装置,其安装在摇臂座上。由于摇臂基本 是处于高空作业,地面指挥时难以看清高空情况,无法有效指挥,摇 臂座上安装可控电视监视装置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所述抱杆允许不平衡吊重可达5t,但使用中应该尽量避免以策安全。本技术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支座式双摇臂内抱杆,包括有主杆身(1)、桅杆(2)、摇臂(3)以及转动构件(4),主杆身(1)的底部一端座落在扶梯井架(6)上,其特征在于,转动构件(4)为一种平面回转支承,主杆身(1)顶部一端通过该平面回转支承与桅杆(2)机械连接,双摇臂(3)通过一种摇臂座(5)安装在平面回转支承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支座式双摇臂内抱杆,包括有主杆身(1)、桅杆(2)、摇臂(3)以及转动构件(4),主杆身(1)的底部一端座落在扶梯井架(6)上,其特征在于,转动构件(4)为一种平面回转支承,主杆身(1)顶部一端通过该平面回转支承与桅杆(2)机械连接,双摇臂(3)通过一种摇臂座(5)安装在平面回转支承的上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式双摇臂内抱杆,其特征在于,平面回转支承 包括有上转盘和下底座,上转盘位于下部,与主杆身(l)连接,下底座 位于上部,与桅杆(2)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式双摇臂内抱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光林兆淦张德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第二电力建设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