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21648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包括机架、控制单元、电机、第一输送单元,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还设置有第二输送单元和传动单元,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单元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洁,通过齿轮传动,传动稳定可靠;通过两对输送单元进料,输送动力增大,可用于输送料料径较大的输送装置。(*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输送装置,特别是用于进料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输送装置包括一对辊轮组、电机、齿轮,辊轮组包括上辊 轮、下辊轮,下辊轮和电机固定在底座上,上辊轮、下辊轮采用同一台电 机带动,通过两个垂直方向啮合的齿轮传动实现进料,上辊轮可以小范围 的调整升降位置。但是存在以下缺陷当输送料的料径较大时, 一对辊轮 组的输送动力不足,设备不平稳,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当输送料的料径较大时, 一对辊轮组输送动力不足 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结构的输送装置。本技术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输送 装置,包括机架、控制单元、电机、第一输送单元,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 单元相连,还设置有第二输送单元和传动单元,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单 元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相连。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包括第一上输送 件、第一下输送件;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包括第二上输送件、第二下输送件; 第一上输送件、第一下输送件、第二上输送件、第二下输送件均安装于所 述机架上。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是,还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 构,所述第一升降单元包括第一滑块、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的第一气缸, 所述第一滑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一上输送件相连;所述 第二升降单元包括第二滑块、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 滑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第二上输送件相连。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是,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的光学 物料检测单元,所述光学物料检测单元产生的光线经过先运送输送料的所 述第一上输送件和所述第一下输送件之间的间隙。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光学物料检测单元为光电开关。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传动单元为过桥齿轮组,所述过 桥齿轮组包括第一过桥齿轮、与所述第一过桥齿轮垂直方向相啮合的第二 过桥齿轮、第一过桥轴、第二过桥轴,所述第一过桥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 过桥轴上,所述第二过桥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过桥轴上。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包括第一输送轴、 第二输送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下输送件和所述第一齿轮均 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轴上,所述第一上输送件和所述第二齿轮均安装在所 述第二输送轴上;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包括第三输送轴、第四输送轴、第三 齿轮、第四齿轮,所述第二下输送件和所述第三齿轮均安装在所述第三输 送轴上,所述第二上输送件和所述第四齿轮均安装在所述第四输送轴上;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过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过桥 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过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 所述第二过桥齿轮相啮合。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是,还设置有第一定位臂和第二定位臂, 所述第一定位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过桥轴、所述第二输送轴相连;所 述第二定位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过桥轴、所述第四输送轴相连。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第一输送轴、所述第二输送轴、 所述第三输送轴、所述第四输送轴、所述第一过桥轴、所述第二过桥轴均 通过轴承固定在机架上。 '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为第一辊轮组,所 述第一上输送件为第一上辊轮,所述第一下输送件为第一下辊轮;所述第 二输送单元为第二辊轮组,所述第二上输送件为第二上辊轮,所述第二下 输送件为第二下辊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洁,通过 齿轮传动,传动稳定可靠;通过两对输送单元进料,输送动力增大,可用 于输送料料径较大的输送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输送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至图4中电机10、第一输送轴20、第一齿轮21、第一下输送 件22、第二输送轴23、第二齿轮24、第一上输送件25、第三输送轴26、 第三齿轮27、第二下输送件28、第四输送轴29、第四齿轮30、第二上输 送件31、第一过桥轴32、第一过桥齿轮33、第二过桥轴34、第二过桥齿 轮35、第一气缸40、第一滑块41、第二气缸42、第二滑块43、第一定位 臂50、第二定位臂51、机架60、支座61。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一种输送装置,包括机架60、控制 单元、电机10、第一输送单元,所述电机10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还设 置有第二输送单元和传动单元,所述电机10通过所述传动单元与所述第一 输送单元、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相连,从而所述电机10驱动所述第一输送单 元和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一起转动。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一起进料, 输送动力增大,可用于输送料料径较大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工作流程是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电机10驱动所述第一 输送单元和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一起转动,当有工件进入时,第一输送单元 把要输送的工件夹紧并带动工件向前进入第二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同 样把要输送的工件夹紧并带动工件向前进入下一工作单元;工件进入下一 工作单元后,调整使第一输送单元之间的间距变大,同时也使第二输送单 元之间的间距也变大,等待下一次进料。如图l、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包括第一上输送件 25、第一下输送件22;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包括第二上输送件31、第二下输 送件28;第一上输送件25、第一下输送件22、第二上输送件31、第二下 输送件28均安装于所述机架60上。如图l、图2所示,机架60包括支座61,第一下输送件22、第二下 输送件28和电机10固定在支座61上、不上下移动;第一上输送件25、 第二上输送件31均可以稍微调节升降位置。如图l、图2所示,还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 一升降单元包括第一滑块41、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的第一气缸40,所述第 一滑块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40和所述第一上输送件25相连;所 述第二升降单元包括第二滑块43、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的第二气缸42,所 述第二滑块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气缸42和所述第二上输送件31相 连,第一气缸40和第二气缸42由所述控制单元驱动,保证同步性,第一气缸40驱动第一滑块41在导轨上滑动、从而使与第一滑块41相连的第一 上输送件25移动一距离,第二气缸42驱动第二滑块43在导轨上滑动、从 而使与第二滑块43相连的第二上输送件31同方向移动同样的距离,这有 利于提高装置的可靠性;且第一上输送件25、第二上输送件31由各自的 升降机构带动调节升降的位置,使装置响应更为灵敏,运作更为平稳。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的光学物料检测单元,所述光学物料检 测单元产生的光线经过先运送输送料的所述第一上输送件25和所述第一 下输送件22之间的间隙。所述光学物料检测单元为光电开关,当光电开关产生的光线受阻时, 说明有工件进入,控制单元根据反馈信号驱动第一气缸40、第二气缸42 运动,使第一上输送件25向下运动压紧工件,第一上输送件25和第一下 输送件22朝相同方向转动、带动中间夹紧的工件进入第二输送单元,此时 第二上输送件31也向下运动同样的距离,使第二上输送件31和第二下输 送件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装置,包括机架、控制单元、电机、第一输送单元,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第二输送单元和传动单元,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单元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