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艾玲玲专利>正文

一种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2123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包括一用于接驳灯座的金属灯尾和一灯形的外层管,所述金属灯尾电连接发光二极管;且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的本体内部,对应所述外层管的位置设置有一导热板,用于固定所述发光二极管;其中,在所述外层管的内部还设置有一内层管,用于固定该导热板;并在所述外层管和内层管之间设置有导热夹层。由于采用了内层金属管与外层玻璃管或塑料管相结合,以及在其间设置导热夹层的技术手段;避免了因金属片的裸露所导致的触电危险,既满足了UL等安规认证的严格要求,又务实的解决了高功率LED节能灯的散热问题;并在同类型的节能灯中,有着更为低廉的生产和销售成本,加快了LED照明产业的推广进程。(*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的是一种发光二极 管式节能灯的改进。
技术介绍
在荧光式节能灯逐步取代传统白炽灯和/或老式日光灯的年代里,有一种新型的节能灯慢慢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LED(Light Emm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以下简称LED)节能灯,因为LED的内在特征就决 定了 LED节能灯应是代替传统光源的最理想光源,其电转换效率高,寿命 长,大有取代当前的荧光节能灯之势。然而,对于可推广照明的LED节能 灯,尤其是低成本高功率的LED节能灯,还面临着许多技术难关,包括散 热、光型、亮度、使用寿命与成本等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领域的难题, LED产业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尤其是散热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将会加速LED亮度衰减(光衰) 现象,进而降低产品的亮度与使用寿命。就目前所见的LED节能灯中,大 多数的产品都采用了棵露的金属外壳,如通过背端金属的背向式散热技术 来解决散热的问题,这样做虽然散热的效果较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却 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般都难以通过UL(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 即美国保险商实验室,是一家产品安全测试和认证机构,以下简称UL)等 安规认证;另外,有的厂家生产的LED节能灯,因其产品所采用的昂贵技 术,使得销售成本居高不下,也成为影响LED照明产业推广的第一障碍。因此,现有技术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既能容易的通过UL等安规认证,又能务实的解决散热问题;在同类型的节能灯中, 能有更低廉的生产和销售成本,能加快LED照明产业的推广进程。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包括一用于接驳灯座的金属灯尾和一灯形 的外层管,所述金属灯尾电连接发光二极管;且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式节能 灯的本体内部,对应所述外层管的位置设置有一导热板,用于固定所述发 光二极管;其中,在所述外层管的内部还设置有一内层管,用于固定该导 热板;并在所述外层管和内层管之间设置有导热夹层。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其中,所述内层管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层 管的内侧壁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内层管的外侧面贴靠所述外层管的内侧壁。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为直流发光二极 管;且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的本体内部,对应所述金属灯尾的位置 设置有一交直流转换器;该交直流转换器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金属灯尾,另 一端电连接所述直流发光二极管;用于将所述金属灯尾接入的交流电转换 成直流电,并输送给所述直流发光二极管。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为交流发光二极 管,并直接连接所述金属灯尾。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其中,所述内层管为片状的金属散热管。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其中,所述外层管为透光的玻璃散热管。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其中,所述外层管为透光的塑料散热管。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其中,所述导热夹层为导热硅胶或导热 硅脂。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由于采用了内层金属管与外层玻璃管或塑料管相结合,以及在其间设置导热夹层的技术手段; 避免了因金属片的棵露所导致的触电危险,既满足了 UL等安规认证的严格 要求,又务实的解决了高功率LED节能灯的散热问题;并在同类型的节能 灯中,有着更为低廉的生产和销售成本,加快了 LED照明产业的推广进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的灯泡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的灯管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的直管状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主要核心点在于采用了内层 管和外层管相结合,以及设置导热夹层的技术手段,解决了散热问题;至 于LED、 DC LED、 AC LED、 UL认证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 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其常常采用的一种实施方式,如 附图1所示,外形如同以往的白炽灯形状,金属灯尾101可接驳标准的灯 座,具体的接口形式为螺口或其他规定的接口形式,所述金属灯尾101电 连接发光二极管103;在外形上和金属灯尾101紧密衔接的是灯泡形的外层 管102,通常情况下,该外层管102采用透光的玻璃或者塑料制成,最好具 有一定的导热和散热性能;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的本体内部,对应 所述外层管102的位置设置有一导热板104,用于固定阵列排布的所述发光 二极管103,并可将这些发光二极管103产生的热量传递出去;而与所述导 热板104固定连接有还一内层管105,再将导热板104上的热量向外传递给6所述外层管102;最后由外层管102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带走这些热量, 减緩了发光二极管103的亮度衰减(光衰)现象,进而延长了发光二极管 式节能灯的亮度与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层管105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层管102的内侧壁 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内层管105的外侧面贴靠所述外层管102的内侧壁, 如果所述外层管102采用传统头大尾小的锥型灯泡,可将所述外层管102 的大端制成一个半球形或碗型面罩,小端制成一个锥形管,待所述内层管 105安装后在套装面罩;要不所述外层管102也可采用直管的形式,如附图 3所示,因该实施例的结构与附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区别在于外 层管302的形状为直管状,以方便内层管305的装配,其余结构相同,如 金属灯尾301同金属灯尾IOI,发光二极管303同发光二极管103,导热板 304同导热板104,其间的装配关系此处就不再复述;同时,为了使发光二 极管式节能灯的散热效果更好,如附图1所示的在所述外层管102和内层 管105之间设置了导热夹层106,相同的还有,如附图3所示的所述外层管 302和内层管305之间设置了导热夹层306,都是通过大面积紧密接触以减 少热阻,类似的还有附图2所示的导热夹层206。通常情况下,可采用导热硅胶或导热硅脂将所述内层管105和外层管 102粘接固定,此时,该层导热硅胶或导热硅脂就是所述导热夹层106 (或 206或306)的导热体。由于导热硅胶或导热硅脂在使用的过程中,处于膏 状或糊状,其形状可随周围变化,大大增加了接触的面积。 一般来说,导 热硅胶一般都具有粘性,有些还可以固化;而导热硅脂一般不会固化,甚 至也不具有粘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热夹层106 (或206或306)为含金属或不含金 属的的导热体,虽然金属的导热性能较佳,例如4艮、铝、铜、铁等金属材 质,但是含金属的导热体往往绝缘性能较差,而且价格要比不含金属的导 热体高,尤其是含银等贵金属的导热硅胶或导热硅脂。所以,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自行选择使用那一种导热体。当然,以附图1为例,也不排除存在一种特例,那就是在发光二极管103数量不多,外层管102空间较大时,也可以不采用导热夹层106,而将 内层管105与外层管102直接大面积接触,其间较小的接触热阻不足以影 响到发光二极管103的亮度和寿命。从使用安全和UL等认证的角度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包括一用于接驳灯座的金属灯尾和一灯形的外层管,所述金属灯尾电连接发光二极管;且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的本体内部,对应所述外层管的位置设置有一导热板,用于固定所述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层管的内部还设置有一内层管,用于固定该导热板;并在所述外层管和内层管之间设置有导热夹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包括一用于接驳灯座的金属灯尾和一灯形的外层管,所述金属灯尾电连接发光二极管;且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的本体内部,对应所述外层管的位置设置有一导热板,用于固定所述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层管的内部还设置有一内层管,用于固定该导热板;并在所述外层管和内层管之间设置有导热夹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 层管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层管的内侧壁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内层管的外侧面 贴靠所述外层管的内侧壁。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 光二极管为直流发光二极管;且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式节能灯的本体内部, 对应所述金属灯尾的位置设置有一交直流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玲玲黄继革
申请(专利权)人:艾玲玲黄继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