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袜类针织机的、将针织组织从针自身转移至相邻针的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0483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袜类针织机的针,用于将针织组织从所述针转移至相邻针,所述针包括针杆(2)、钩状头部(3)和针舌(4),所述头部(3)设置在针杆(2)的纵向端或上端,所述针舌(4)在靠近头部(3)处铰接至针杆(2)以打开或关闭头部(3),所述针包括至少一个薄片(6a、6b),所述薄片连接至针杆(2)且具有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所述部分可从不工作位置弹性弯曲至工作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薄片(6a、6b)的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对装配在针杆(2)上、薄片(6a、6b)的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处的针织环(9)进行加宽,并且相邻针(1b)的头部(3)可插入在处于工作位置的薄片(6a、6b)的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与针杆(2)的对应侧面(7a、7b)之间所包含的空间中,以拾取针织环(9),所述薄片(6a、6b)具有至少一个致动区域(31a、31b),所述致动区域可被致动装置配合以将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转移至或保持在不工作位置,或者将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转移至或保持在工作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袜类针织机的针,该针将针织组织从所述针转移至相邻针。
技术介绍
在袜类针织机领域,已知针设置成允许将针织组织或针织环从一个针转移至设置 在同一针床中的相邻针。例如在W0-02/070799中示出了这些针中的一种针。同一申请人的W02007/057041(假设在此以参见的方式包括在申请中)示出了一 种能够根据要求将针织组织转移至设置在必须释放针织组织的针的一侧的针、或另一侧的 针。基本上,根据W02007/057041的针包括针杆、头部和针舌,头部设置在针杆的纵 向端或上端,针舌在靠近头部处绕基本上垂直于针杆纵向轴线的枢转轴线铰接至针杆,且 可绕所述枢转轴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头部。针包括至少一个可弹性弯曲的薄片,该薄片与 针杆相关联,并在针杆的相反两侧上且在针舌下方限定两个容座,在针杆的每侧各有一个 容座。可以将相邻针的头部插入这些各个容座,从而将由针杆携带且设置在容座中的针织 环从所述针转移至相邻针。更具体地说,薄片在针的两侧上具有可弹性弯曲部分,该部分可 从不工作位置弹性弯曲至工作位置,在不工作位置,该部分展平抵靠在针杆的对应侧面上, 在工作位置,该部分与针杆的对应侧面隔开,从而限定使设计成接纳针织组织或针织环的 针必须插入其中的容座。在这种类型的针中,薄片的可弹性弯曲部分从不工作位置到工作位置的转移简单 地通过薄片的可弹性弯曲部分的弹性反作用力来获得,该可弹性弯曲部分在没有作用于其 上的力时成形为处在工作位置。基本上,薄片的可弹性弯曲部分至工作位置的转移由于可 弹性弯曲部分的弹性反作用力而在针处于如下位置时发生针筒的容纳针或沉降片的槽的 侧面不阻碍薄片的可弹性弯曲部分自由转移至工作位置。薄片的可弹性弯曲部分从工作位 置到不工作位置的转移由于针沿其纵向轴线相对于针织机的所述槽移动而发生,槽的侧面 通过配合可弹性弯曲部分而引起该可弹性弯曲部分朝向针杆的对应侧面弯曲。在测试期间,该针已被证明有改进,这些改进主要针对在薄片的可弹性弯曲部分 从不工作位置到工作位置或反之的转移方面来增大致动可能性,以及减少薄片和被转移针 织环的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宗旨是提供一种用于袜类针织机的针,该针将针织组织从所述针转移至 相邻针,其中,可根据要求致动薄片的可弹性弯曲部分从不工作位置到工作位置或反之的 转移,而独立于针织机的相邻元件。在这一宗旨之内,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针,该针可减少在针织组织或针织5环上或在转移针织组织或针织环的针部分上的应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针,该针确保在转移针织组织或针织环时的高度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针,该针在使用时高度灵活。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针,该针能够具有减小的厚度,从而允许其在高精 度针织机上使用,尤其是在每英寸12针以上的针织机上使用。这一宗旨以及这些和其它目的将在下文中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它们通过一种用于 袜类针织机的针来实现,该针用于将针织组织从所述针转移至相邻针,所述针包括针杆、头 部和针舌,所述头部设置在所述针杆的纵向端或上端且构型为类似朝向所述针杆的前侧敞 开的钩子,所述针舌在靠近所述头部处、绕基本上垂直于所述针杆的纵向轴线的枢转轴线 铰接至所述针杆,且可绕所述枢转轴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包 括至少一个薄片,所述薄片连接至所述针杆且在所述针杆的相反两侧面中的每一侧面上、 在所述针舌下方具有部分,所述部分可从不工作位置弹性弯曲至工作位置,在所述不工作 位置,所述部分接近所述针杆的对应侧面,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部分与所述针杆的对应侧 面隔开;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薄片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对装配在所述针杆上、所述薄片 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处的针织环进行加宽,并且相邻针的头部可插入在处于所述工作位 置的所述薄片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与所述针杆的对应侧面之间所包含的空间中,以借助 所述相邻针拾取所述针织环;所述薄片具有至少一个致动区域,所述致动区域可被致动装 置配合以将所述薄片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转移至或保持在所述不工作位置,或者将所述 薄片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转移至或保持在所述工作位置。附图说明从本专利技术的针的一较佳的但非排它性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借助附图中的非限制性 例子来示例,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针的立体图,其中薄片的可弹性弯曲部分处于工作位置;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针的立体图,其中薄片的可弹性弯曲部分处于不工作位置;图3是圆型针织机的针筒的一部分的示意图,该针筒展平且配备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针;图4是针织环从一个针到相邻针的释放过程的立体图;图5是针织环从一个针到相邻针的释放过程的前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针总地用附图标记1标示,该针包括针杆2、头部3和针 舌4,针杆2具有细长的形状。头部3设置在针杆2的纵向端或上端,且成形为类似朝向针杆2的前侧敞开的钩 子,其方式类似于已知类型的针。针舌4在靠近头部3处、绕基本上垂直于针杆2纵向轴线的枢转轴线4a铰接至针 杆2,并且绕该枢转轴线4a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头部3,就如已知类型的针那样。针杆2沿其延伸范围在其前侧上且靠近其定位成与头部3相反的纵向端或下端处6具有至少一个踵部5,该踵部从其前侧突出,且可以本身已知的方式配合针致动凸轮,该针 致动凸轮设置在装配针1的袜类针织机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针包括至少一个薄片6a、6b,该薄片连接至针杆2且在针杆2的相反 两侧面7a、7b中的每一侧面上、在针舌4下方具有部分8a、8b,该部分可从不工作位置弹性 弯曲至工作位置,在不工作位置,该部分接近针杆2的对应侧面7a或7b,如图2具体所示, 在工作位置,该部分与针杆2的对应侧面7a或7b隔开,如图1具体所示。在工作位置,所 述部分8a、8b对装配在针杆2上、薄片6a、6b的所述部分8a、8b处的针织环9进行加宽,并 且在薄片6a、6b的部分8a、8b与针杆2的对应侧面7a、7b之间所包含的空间中,当部分8a、 8b处于工作位置时,可以插入相邻针Ib的头部3以借助所述相邻针Ib拾取针织环9,这将 在下文变得更加显而易见。薄片6a、6b具有至少一个致动区域31a、31b,该致动区域可被致动装置配合以将 薄片6a、6b的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转移至或保持在不工作位置,或者将薄片6a、6b的可 弹性弯曲部分8a、8b转移至或保持在工作位置。更具体地说,薄片6a、6b较佳地借助其设置在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之外的部分 固定至针杆2,致动区域31a、31b可相对于针杆2移动以致动或允许薄片6a、6b的可弹性弯 曲部分8a、8b从工作位置转移至不工作位置或反之。较佳的是,薄片6a、6b在其指向头部3的纵向端固定至针杆2,致动区域31a、31b 可沿着平行于针杆2的纵向轴线的方向相对于针杆2移动,以致动薄片6a、6b的可弹性弯 曲部分8a、8b从工作位置转移至不工作位置或反之。适宜的是,薄片6a、6b的指向头部3的纵向端在位于头部3前方的区域固定至针 杆2。基本上,薄片6a、6b的上端在相对于头部3的位置向前偏移的区域固定至针杆2。致动区域31a、31b包括至少一个踵部32a、32b,该踵部靠近薄片6a、6b的与固定至 针杆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袜类针织机的针,用于将针织组织从所述针转移至相邻针,所述针包括针杆(2)、头部(3)和针舌(4),所述头部(3)设置在所述针杆(2)的纵向端或上端且构型为类似朝向所述针杆(2)的前侧敞开的钩子,所述针舌(4)在靠近所述头部(3)处、绕基本上垂直于所述针杆(2)的纵向轴线的枢转轴线(4a)铰接至所述针杆(2),且绕所述枢转轴线(4a)可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头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包括至少一个薄片(6a、6b),所述薄片连接至所述针杆(2)且在所述针杆(2)的相反两侧面(7a、7b)中的每一侧面上、在所述针舌(4)下方具有部分(8a、8b),所述部分可从不工作位置弹性弯曲至工作位置,在所述不工作位置,所述部分接近所述针杆(2)的对应侧面(7a、7b),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部分与所述针杆(2)的对应侧面(7a、7b)隔开;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对装配在所述针杆(2)上的、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处的针织环(9)进行加宽,并且相邻针(1b)的头部(3)可插入在处于所述工作位置的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与所述针杆(2)的对应侧面(7a、7b)之间所包含的空间中,以借助所述相邻针(1b)拾取所述针织环(9);所述薄片(6a、6b)具有至少一个致动区域(31a、31b),所述致动区域可被致动装置配合以将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转移至或保持在所述不工作位置,或者将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转移至或保持在所述工作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IT 2008-1-28 MI2008A000123一种用于袜类针织机的针,用于将针织组织从所述针转移至相邻针,所述针包括针杆(2)、头部(3)和针舌(4),所述头部(3)设置在所述针杆(2)的纵向端或上端且构型为类似朝向所述针杆(2)的前侧敞开的钩子,所述针舌(4)在靠近所述头部(3)处、绕基本上垂直于所述针杆(2)的纵向轴线的枢转轴线(4a)铰接至所述针杆(2),且绕所述枢转轴线(4a)可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头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包括至少一个薄片(6a、6b),所述薄片连接至所述针杆(2)且在所述针杆(2)的相反两侧面(7a、7b)中的每一侧面上、在所述针舌(4)下方具有部分(8a、8b),所述部分可从不工作位置弹性弯曲至工作位置,在所述不工作位置,所述部分接近所述针杆(2)的对应侧面(7a、7b),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部分与所述针杆(2)的对应侧面(7a、7b)隔开;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对装配在所述针杆(2)上的、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处的针织环(9)进行加宽,并且相邻针(1b)的头部(3)可插入在处于所述工作位置的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与所述针杆(2)的对应侧面(7a、7b)之间所包含的空间中,以借助所述相邻针(1b)拾取所述针织环(9);所述薄片(6a、6b)具有至少一个致动区域(31a、31b),所述致动区域可被致动装置配合以将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转移至或保持在所述不工作位置,或者将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转移至或保持在所述工作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薄片(6a、6b)以其设置在所述可 弹性弯曲部分(8a、8b)外侧的部分固定至所述针杆(2);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区域(31a、31b) 可相对于所述针杆(2)移动,从而将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从 所述工作位置转移至所述不工作位置或反之。3.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6a,6b)在其指向所述头部(3) 的纵向端中的一个纵向端处固定至所述针杆(2);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区域(31a、31b)可相 对于所述针杆(2)平行于所述针杆的纵向轴线而移动,从而将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 弹性弯曲部分(8a、8b)从所述工作位置转移至所述不工作位置或反之。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6a、6b)的指向所 述头部(3)的纵向端在位于所述头部(3)前方的区域固定至所述针杆(2)。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区域 (31a、31b)包括至少一个踵部(32a、32b),所述踵部在靠近所述薄片(6a、6b)的与固定至所 述针杆(2)的纵向端相反的纵向端处突出,并从所述针杆(2)的前侧突出;所述致动装置 包括至少一个凸轮(33),所述凸轮面向所述针织机的针筒(40)且形成用于所述踵部(32a、 32b)的路径;所述路径构型成使所述踵部(32a、32b)相对于所述针杆(2)平行于所述针杆 (2)的纵向轴线而移动。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所述针杆(2)的对 应侧面的相反侧面上,所述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具有可侧向叠置 在所述相邻针(la、lb)的头部(3)上的区域,所述相邻针插入在处于所述工作位置的所述 薄片(6a、6b)的所述可弹性弯曲部分(8a、8b)与所述针杆(2)的对应侧面(7a、7b)之间所 包含的空间中。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薄片(6a、6b) 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薄片,每个薄片具有可弹性弯向或弯离所述针杆(2)的对应侧面(7a、7b)的对应部分;所述两个薄片(6a、6b)中的每个薄片在其指向所述头部(3)的端部处固 定至所述针杆(2),并且在靠近其相反纵向端处具有对应踵部(32a、32b),所述踵部从所述 针杆(2)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罗那迪T罗那迪F罗那迪
申请(专利权)人:山德霓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