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系统和用于针织机的针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289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6
针织系统18和针1在针织过程期间显示出更大的稳定性和消耗更少的功率,其包括弯曲部分9,在该弯曲部分9中,至少一个凹部11布置在针1的至少一个侧表面23处,和/或形成为使得在外围方向U上在针1的工作部分10和针1的柄部分8之间存在轴偏移S。之间存在轴偏移S。之间存在轴偏移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针织系统和用于针织机的针

技术介绍

[0001]许多年来,各种各样的针织系统和成圈针已经为人所知。在针织机中,通常使用包括凹槽的针引导装置,成圈针在该凹槽中被引导,并且可在指向工作方向(working direction,有时也称为前进方向)的凹槽的纵向方向上平移地移动。在圆形针织机中,这些针引导装置典型地是其基本形状为圆柱形并且其圆柱轴线指向工作方向的针织圆筒。凹槽因此布置在针织圆筒的圆柱形基部表面上。在扁平针织机中,这些针引导装置典型地是具有基本矩形形状的针床。这种针床中的凹槽布置在针床的平面基部表面上,所述平面基部表面指向高度方向。高度方向与工作方向成直角。针对扁平针织机的针床和针对圆形针织机的针织圆筒两者都构成针引导装置。在它们的前端部处,针大多数具有成圈元件(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形为钩),在针织过程期间可利用该成圈元件形成线圈。针引导装置具有沿着针引导装置的外围方向间隔开限定的距离并排布置的多个凹槽,所述距离对应于节距。在此上下文中,外围方向与工作方向和高度方向成直角,并且沿着针引导装置的基部区域延伸。因此,在针织圆筒的情况下,外围方向总是沿着针织圆筒的圆柱形基部区域切向地延伸。每个针包括至少一个驱动针踵(butt),针可经由所述至少一个驱动针踵平移地移动。为此,针的驱动针踵与凸轮接合,该凸轮在针引导装置的外围方向上具有弯曲轮廓。在凸轮和针引导装置之间在外围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启动在针的驱动针踵中在工作方向上的平移运动。
[0002]WO2012055591A1示出了一种具有针的针织机,该针在向后的柄部分中在滑动凹槽或引导凹槽中被引导,并且在向前的工作部分中在成圈凹槽或边缘凹槽中被引导。引导凹槽和边缘凹槽布置在针织圆筒上,其中相关联的引导凹槽和边缘凹槽在针织圆筒的外围方向上相互偏移。各自在其自己的引导凹槽和其自己的边缘凹槽中被引导的成圈针能够借助于弹性弯曲来补偿这种偏移。以这种方式,最初直的针可在引导凹槽中和边缘凹槽中都被引导,边缘凹槽在外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引导凹槽偏移。然而,具有高针节距的已知成圈针(即具有大柄宽度的针)并不是为这种负载而设计的。因此,它们具有较短的使用寿命,并且比通常的成圈针消耗更多的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现有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针织系统和针,其相比先前已知的针织系统和针显示出更大的稳定性,更不容易磨损,并且需要更少的功率。
[0004]该目的借助于权利要求1和11实现。一种针织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指向高度方向的基部表面的针引导装置以及至少一个引导凹槽,所述至少一个引导凹槽布置在针引导装置的基部表面上并基本上在工作方向上延伸,其中工作方向与高度方向成直角。至少一个边缘凹槽布置在针引导装置的基部表面上,并且在外围方向和工作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引导凹槽偏移,所述外围方向在针引导装置的基部表面上以与工作方向和高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式延伸。至少一个针具有在其指向正工作方向的第一端部处结合有成圈元件的工作部分,以及在其指向负工作方向的第二端部处的柄部分,其中,在所述柄部分和所述工作部分之间插置有弯曲部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针具有在外围方向和工作方向上具有方向分
量的弯曲部。所述至少一个针的工作部分容纳在成圈凹槽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针的柄部分容纳在引导凹槽中。如果在所述至少一个针的弯曲部分中至少一个凹部布置在其指向外围方向或高度方向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处,和/或所述至少一个针的弯曲部分以在外围方向上在工作部分和柄部分之间产生塑性柄偏移的方式塑性地形成,则是有利的。侧表面在这里是在外围方向和高度方向上界定针的表面。特别有利的是,在所述至少一个针的弯曲部分中,至少两个凹部限定在其指向外围方向或高度方向的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多个凹部可限定在相同的侧表面上,或者在两个侧表面上在每种情况下限定一个凹部。在指向外围方向的侧表面上限定至少一个凹部并且在指向高度方向的侧表面上限定至少一个凹部也是可能的。存在于边缘凹槽和引导凹槽之间的在外围方向上的偏移由针借助于其弯曲部分中的弹性或塑性弯曲部来补偿。只有这样,针的柄部分才可能容纳在引导凹槽中,并且其工作部分容纳在边缘凹槽中,该边缘凹槽在外围方向上相对于引导凹槽偏移。在弯曲部分中具有凹部的针的柄部分和工作部分可构造成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而不需要用于在弯曲部分中的弯曲部的更高的弯曲力。例如,针高度可增加。由于撬动效应,在柄部分中增加的针高度使得驱动力(特别是从凸轮传递到针的驱动针踵的驱动力)能够以较低的支撑力更好地支撑在引导通道中。因此,这种类型的针不仅显示出更大的稳定性,而且更不容易磨损,并且需要更少的功率。引导凹槽和边缘凹槽可以不同的方式制造:例如,它们可借助于机加工方法引入针引导装置。凹槽(引导凹槽和边缘凹槽两者)也有可能由插入基部表面中的壁形成,这些壁伸出到基部表面上方并与相邻的壁形成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针织系统可包括通过先前为此目的已知的所有生产和构造方法制成的引导凹槽和边缘凹槽。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针的凹部,以下适用:有利的是通过诸如磨削或铣削的机加工过程和/或诸如轧制的成形过程和/或诸如冲压的分型过程来产生凹部。磨削凹部是特别有利的。通过机加工和成形方法产生的凹部(特别是磨削凹部)可廉价且精确地制造。在凹部的区域中,针的横截面比在周围区域中小。
[0005]如果在指向外围方向的侧表面处的至少一个凹部具有10μm至100μm、有利地30μm至70μm的凹部深度,和/或在指向高度方向的侧表面处的至少一个凹部具有150μm至500μm、有利地200μm至400μm的凹部深度,则获得进一步的优点。这里的凹部深度是凹部表面下沉到限定凹部的侧表面之下的深度。因此,在指向外围方向的侧表面上的凹部的情况下,凹部表面也指向外围方向,并且在指向高度方向的侧表面上的凹部的情况下,凹部表面也指向高度方向。如果凹部太深,则针在弯曲部分中会被弱化太多。这然后将阻止利用由于驱动力而改进的针的支撑所产生的优点,特别是在柄部分中。另一方面,如果凹部不够深,则不能充分地提高针在柄部分和工作部分中的稳定性。上面提及的选择范围对于小于0.6mm的通常针宽度和小于4mm的针高度已被证明是有利的。
[0006]如果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在与工作方向和外围方向成直角的高度方向上在整个针高度上延伸,则是有利的。在整个针高度上延伸的凹部比仅在针高度的一部分上延伸的凹部需要较不复杂的生产方法。然而,在针高度的最大90%、优选地最大80%上延伸的凹部也是有利的。针的弯曲性质也可通过不在整个针高度上延伸的凹部来优化。
[0007]如果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在工作方向上在针的整个弯曲部分上延伸,则是有利的。因此,弯曲部分在工作方向上的长度与对应于凹部在工作方向上的延伸的凹部长度相同。如果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在工作方向上在弯曲部分的最大80%、优选地最大50%上延伸,则
获得额外的优点。因此,凹部长度小于在工作方向上弯曲部分的长度。特别地,针也可在没有凹部的地方弯曲。如果在指向外围方向的针的侧表面中的一个上限定至少两个凹部,则是特别有利的。因此,多个凹部限定在相同的侧表面上。在多个侧表面上在每种情况下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具有以下特征的针织系统(18):
·
至少一个针引导装置(3),其具有指向高度方向(H)的基部表面(12),
·
至少一个引导凹槽(4),其布置在所述针引导装置(3)的所述基部表面(12)上并基本上在工作方向(A)上延伸,其中,所述工作方向(A)与所述高度方向(H)成直角,
·
至少一个边缘凹槽(6),其布置在所述针引导装置(3)的所述基部表面(12)上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引导凹槽(4)在外围方向(U)和工作方向(A)上偏移,其中,所述外围方向(U)与所述工作方向(A)和所述高度方向(H)成直角,
·
至少一个针(1),其包括在其指向正工作方向(A)的第一端部处结合有成圈元件(2)的工作部分(10)和在其指向负工作方向(A)的第二端部处的柄部分(8),
·
其中,在所述柄部分(8)和所述工作部分(10)之间插置有弯曲部分(9),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针(1)具有在外围方向(U)和工作方向(A)上具有方向分量的弯曲部,
·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针(1)的所述工作部分(10)容纳在边缘凹槽(6)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针(1)的所述柄部分(8)容纳在引导凹槽(4)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针(1)的所述弯曲部分(9)中,至少一个凹部(11)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针(1)指向外围方向(U)或高度方向(H)的侧表面(23)中的至少一个处,和/或所述至少一个针(1)的所述弯曲部分(9)以在外围方向(U)上在所述工作部分(10)和所述柄部分(8)之间产生塑性柄偏移S
PL
的方式塑性地形成。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针织系统(18),其特征在于在指向外围方向(U)的基部表面(23)处的至少一个凹部(11)具有10μm至100μm、有利地30μm至70μm的凹部深度(22),和/或在指向高度方向(H)的基部表面(23)处的至少一个凹部(11)具有150μm至500μm、有利地200μm至400μm的凹部深度(2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系统(18),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1)在高度方向(H)上在整个针高度(13)上延伸。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系统(18),其特征在于处于伸出状态和/或缩回状态的所述至少一个针(1)的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1)完全在所述至少一个边缘凹槽(6)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引导凹槽(4)外部。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系统(18),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所述至少一个针(1)的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1)在所述至少一个引导凹槽(4)外部的程度为所述凹部长度(24)的至少60%,然而优选地为80%,所述凹部长度(24)对应于所述凹部(11)在工作方向(A)上的延伸量,和/或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所述至少一个针(1)的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1)在所述至少一个边缘凹槽(6)外部的程度为所述凹部长度(24)的至少60%,然而优选地为80%。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系统(18),其特征在于
·
至少一个驱动针踵(16),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针(1)的所述柄部分(8)中并在高度方向(H)上伸出到周围的柄部分(8)上方,
·
以及弯曲部分间隙(19),其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驱动针踵(16)和所述弯曲部分(9)之间在工作方向(A)上的距离,其中,所述弯曲部分间隙(19)至少与对应于在所述缩回状态和所述伸出状态之间的所述针(1)在工作方向(A)上的路径的延伸长度(25)一样大。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系统(18),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针(1)的所述工作部分(10)和所述柄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山德霓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