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99547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应力不易集中、能够降低产生裂纹的可能性的舌针。在舌针(11)中,贯通针干(13)的表面(13a)侧和背面(13b)之间而形成的针舌槽(13),作为截面形状的长孔的长径长度D在针干(13)内的前端部(13f)和后端部(13g)之间变得最小。开口部(13d、13e)处的长孔的长径长度,由于在表面(13a)侧比在针干(13)的背面(13b)侧长,因而能够在针干(13)的表面(13a)侧确保针舌(14)的摆动位移的范围,在针干(13)的背面(13b)侧形成排出灰尘所需程度的槽,能够确保轴(15)附近的针干(13)的强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作为横机的织针来使用的舌针
技术介绍
以往,如图3 (a)及图3 (b)所示的舌针1广泛地作为用于在横 机中编织针织物的织针来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3 (a)表示 舌针1的针钩2附近的结构;在图3 (b)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图3 (a) 的部分的状态。舌针1,在前端形成有针钩2的针干3收容在针床的针槽来使用。 舌针1在针槽内沿针干3的长度方向移动。针干3的表面3a侧与针槽 的开口侧相对,针干3的背面3b侧沿着针槽的底部滑动。针钩2的前 端侧在针干3的表面3a侧弯曲成钩形。在图示的状态下,用针舌4关 闭针钩2弯曲成钩形而打开的部分。针舌4的基端4b侧以形成在针干 3上的针舌槽3c内的轴5作为支点摆动位移,以使其前端4a侧能够与 针钩2的钩形的前端接触。打开针钩2钩形弯曲的部分时,针舌4的 前端4a向远离针钩2的一侧摆动。针舌槽3c,在针干3的表面3a侧 具有长径长度较大的开口部3d,以能够使针舌4摆动。针舌槽3c,在针干3的背面3b侧也具有开口部3e。即,针舌槽 3c贯通针干3的表面3a侧和背面3b侧之间。针舌槽3c贯通针干3, 从而能够排出灰尘等以防留在针舌槽3c内。如图3 (a)所示,所贯通 的针舌槽3c的截面,在针干3的长度方向上具有作为长径长度D的长 孔而延伸的形状。这种针舌槽3c,可从表面3a侧通过利用切削等的镗 孔加工形成。由这种镗孔加工形成的针舌槽3c,在针干3内部,越远 离表面3a,作为截面形状的长孔的长径长度D变得越短,但倾斜变得缓慢,内表面成为弧状。背面3b侧的开口部3e,形成在针干3内的针 舌槽3c到达背面3b的部分上,针干3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成为前端部 3f和后端部3g,尖锐化而形成楔形。图4 (a)表示在横机中使用舌针1的状态。舌针l,使针钩2和 针舌4向齿口进退而进行编织动作。在针干3上远离针钩2的一侧, 设有移圈用叶片6。舌针1以针床7的表面作为针槽的底面而滑动。针 槽的侧面由在针床7上以一定的节距直立设置的针板8形成。在舌针1 的前端附近插入隔距块9,用隔距块9的压针部9a限制针干3的顶面。 通过沿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贯通的板捆束金属丝10a固定针床7和针板 8。隔距块9分别通过沿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贯通的金属带10b和隔距块 定位金属丝10c防止从针槽脱落并进行定位。为了使插入隔距块9的部 分的针板8薄壁化并装入可动沉降片而使用这种结构。在使用固定沉 降片的情况下,金属带10b还兼作限制针干3的顶面的压针部9a的功 能。使三角作用于与针干3连续地设置的挺针片等的片踵la而进行舌 针1的驱动。图4 (b)及图4 (c)简化并且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夸张表示对舌针 1进行驱动的状态。图4 (a)的针床7的表面和压针部9a的表面之间 的间隔仅稍微大于针干3的高度。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这微小的间隙, 舌针l就不能在针槽内滑动。在图4(b)中,表示使前进驱动力1F作 用于片踵la以使舌针1进入齿口的状态。舌针1,在前端附近与针床7 的表面抵接,在中间与压针部9a的后端抵接。因此,在压针部9a和针 床7之间的舌针1上施加有弯矩1M。在图4(c)中,表示使后退驱动 力1B作用于片踵lb以使舌针1从齿口后退的状态。舌针1的前端附 近从针床7的表面浮起,不会施加与压针部9a的抵接引起的弯曲1M。 但是,在舌针1拉入针织纱的情况下,因针织纱而对针钩施加向齿口 侧、齿口下方侧拽拉的力。专利文献l:日本实开昭63 — 154693号公报在图3 (a)及图3 (b)所示的现有的舌针1中,在背面3b侧的 开口部3e,作为针舌槽3c的截面形状的长孔的长径长度变得最短。因 此,前端部3f和后端部3g的前端尖锐化。在舌针1的编织动作中,用针舌4开闭针钩2的同时形成线圈。 在针干3上,施加有如图4 (b)所示的向齿口进入时的弯矩1M、如图 4 (c)所示的拉入针织纱时的针织纱引起的弯矩,与弯矩对应地产生弯 曲应力。弯曲应力在针干3的表面3a侧、背面3b侧较大。背面3b侧 的开口部3e的前端部3f和后端部3g由于尖锐化,因而容易产生特别 大的应力。由于针干3的背面3b侧沿着针槽的底部滑动,因而在开口部3e 的前端部3f、后端部3g上还容易产生磨损引起的应力集中。特别是, 为了提高生产率,提高编织速度时,磨损量也变大。在尖锐化的前端部3f和后端部3g上施加较大的应力时,有可能 产生裂纹,导致针干3的破损。特别是,在提高编织速度以提高生产 率的情况下,舌针1等织针还高速地在针槽内滑动,需要在针钩2捕 捉针织纱而重复编织动作。但是,使织针的滑动高速化时,在前端部 3f、后端部3g还容易施加冲击,产生裂纹的可能性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应力不易集中,能够降低产生裂纹的 可能性的舌针。本技术是一种舌针,在针干的前端针钩开口的表面侧和相对 的背面侧之间,贯通形成有截面形状为沿着针干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 孔的针舌槽,开闭针钩的针舌的基端侧可摆动地支撑在针舌槽内,其 特征在于,作为针舌槽的截面形状的长孔的长径长度,在针干的表面5侧和背面侧之间比向表面侧和背面侧的开口部变短。并且在本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孔的长径长度变短的 位置,比将上述针舌的基端侧可摆动地支撑在上述针舌槽内的支点的 位置靠近上述背面侧。并且在本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处的长孔的长径 长度,在上述表面侧比在上述背面侧长。并且在本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针舌槽,分别从上述针 干的表面侧和背面侧以弧状进行槽加工而形成。根据本技术,针舌槽形成为在针干的前端贯通针钩开口的表 面侧和相对的背面侧之间。针舌槽的截面形状为在针干的长度方向上 延伸的长孔。作为针舌槽的截面形状的长孔的长径长度,在针干的表 面侧和背面侧之间,与朝向表面侧和背面侧的开口部相比变短。因此, 能够防止针干的表面侧、背面侧的开口部的端部尖锐化,不容易产生 应力集中引起的裂纹。并且根据本技术,由于长孔的长径长度变短的位置,比将针 舌的基端侧可摆动地支撑在针舌槽内的支点的位置靠近背面侧,因而 能够在表面侧大范围地确保针舌的摆动位移的余地。并且根据本技术,由于开口部处的长孔的长径长度,在表面 侧比在针干的背面侧长,因而能够在针干的表面侧确保针舌的摆动位 移的范围,在针干的背面侧形成排出灰尘所需程度的槽,能够防止强 度的降低。并且根据本技术,通过从针干的表面侧和背面侧双方进行的 槽加工,能够容易地在中间使作为截面形状的长孔的长径长度变短。附图说明图1 (a)是表示作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舌针11的前端附 近的结构的部分主视图。图1 (b)是表示作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舌针11的前端 附近的结构的部分后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舌针11的包含从针干13的针钩12离开的肩部 13j的结构的主视图。图3 (a)是表示以往的舌针1的前端附近的结构的部分主视图。 图3 (b)是表示以往的舌针1的前端附近的结构的部分后视图。 图4 (a)是表示在横机中使用图3的舌针1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 图4 (b)是简化表示对图3的舌针1进行驱动的状态的图。 图4 (c)是简化表示对图3的舌针1进行驱动的状态的图。标号说明 11舌针 12针钩 13针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舌针,在针干的前端针钩开口的表面侧和相对的背面侧之间,贯通形成有截面形状为沿着针干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的针舌槽,开闭针钩的针舌的基端侧可摆动地支撑在针舌槽内,其特征在于, 作为针舌槽的截面形状的长孔的长径长度在针干的表面侧和背面侧 之间比向表面侧和背面侧的开口部变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原健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