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锅炉排渣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888821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工业锅炉排渣余热利用装置,目的是有效利用锅炉排渣余热、减少炉渣冷却水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炉渣分离板、碎渣机、液压油缸、换热装置、锁气器、导流板、排气管、保温墙和支撑梁;炉渣分离板包括刮渣板和耙形膛,刮渣板上端位于锅炉炉排下方,刮渣板下端与耙形膛连接;刮渣板装在保温墙上;碎渣机包括连杆和渣刀;渣刀为焊接在一根横杆上的若干对铁条;换热装置包括联箱和换热水管,联箱和换热水管连通,联箱固定在保温墙外面,换热水管弯成S状,两层换热水管之间形成一个炉渣通道,换热水管通过支撑梁装在保温墙内部空间;锁气器包括导流板、分隔条和自动密封板;在导流板下方的保温墙上装有排气管。(*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锅炉排渣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大型燃煤工业锅炉被广泛使用,但由于煤源杂、煤质不稳定,灰分含量普遍高,使锅炉排渣量大,排渣温度高达500-800°C,由于普遍采用直接排渣 模式,使炉渣余热得不到有效利用,直接影响锅炉的热效率。高温炉渣目前 普遍采用水冷却,因冷渣水大量汽化,造成耗水量大,而且汽化蒸汽对锅炉 房内的设备和土建结构都有腐蚀,使锅炉的运行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利用锅炉 排渣余热、减少炉渣冷却水用量的工业锅炉排渣余热利用装置。本技术包括炉渣分离板、碎渣机、液压油缸、换热装置、锁气器、 导流板、排气管、保温墙和支撑梁。炉渣分离板包括刮渣板和耙形膛,刮渣 板为弧形板,耙形膛为弯曲的耙钉状;刮渣板上端位于锅炉炉排下方,刮渣 板下端与耙形膛连接;刮渣板装在保温墙上;碎渣机包括连杆和渣刀;渣刀 为焊接在一根横杆上的若干对铁条,每对铁条形成一个剪口状,铁条外端位 置与耙形膛的空隙位置相对应;横杆与连杆连接,连杆中段通过销钉固定在 锅炉运行平台上,连杆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液压缸连接,液压缸底部通过销 钉装在锅炉运行平台上,锅炉运行平台位于保温墙上方;液压缸由电机和液 压泵控制。换热装置包括联箱和换热水管,联箱和换热水管连通,联箱固定 在保温墙外面,换热水管弯成S状,两层换热水管之间形成一个炉渣通道, 换热水管通过支撑梁装在保温墙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换热水管位于锅炉运 行平台的下方,碎渣机和炉渣分离板位于锅炉运行平台的上方;锁气器包括 导流板、分隔条和自动密封板;自动密封板包括密封计重板、转轴、密封箱 体、重锤及连杆;分隔条位于密封计重板上方,分隔条一端装在保温墙上, 另一端与导流板焊接在一起;密封计重板穿过保温墙上的安装孔装在转轴上, 转轴通过轴承装在密封箱体上,在转轴伸出密封箱体的外端焊接有连杆,连 杆上装有重锤;密封箱体装在保温墙上的安装孔外;导流板装在换热水管下端和密封计重板之间,在S状炉渣通道与密封计重板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 的空间。在导流板下方的保温墙上装有排气管,可将渣槽中产生的水蒸气排 出,避免腐蚀设备。换热水管为一排并列的水管,其倾斜角度在23 30°范围内;换热水管背面焊有与支撑梁相连接的定位横梁;并列的换热水管之间焊有扁钢。支撑梁采用可伸縮钢架结构。自动密封板有数个,相互独立并列安装。锅炉炉排尾部排出的热炉渣经过刮渣板流到耙形膛,由碎渣机上的渣刀打碎,落入由两层换热水管形成的s状通道内,灰渣在下滑过程中,高温灰渣与途经的换热水管之间进行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将换热水管内的水加热,然后落在密封计重板上;密封计重板位于渣槽上方,密封计重板上的炉渣汇 集到一定重量后便落下进入渣槽,集中排掉。本技术适合于大型工业锅炉排渣的余热利用。本技术有效利用 锅炉排渣余热加热换热水管中的水,该热水可以用作锅炉补水或一次管网供 水,与现有的供热补水系统进行衔接,使用方便,控制灵活,运行成本低, 节省燃料,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渣冷却水耗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组密封计重板和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余热加热水循环系统水路图。图中1、支撑梁,2、落渣孔,3、联箱,4、换热水管,5、支撑梁,6、 后保温墙,7、定位横梁,8、分隔条,9、密封箱体,10、转轴,11、连杆, 12、重锤,13、安装孔,14、渣槽,15、密封计重板,16、排气管,17、导 流板,18、前保温墙,19、锅炉运转平台,20、销钉,21、液压缸,22、连 接轴,23、销钉,24、连杆,25、横杆,26、铁条,27、耙形膛,28、刮渣 板,29、定压罐,30、软化水储水箱,31、补水箱,32、水循环泵,33、自 动补水泵,34、自动感温阀,35、供水加压泵,36、回水循环泵,37、锅炉。具体实施方式保温墙包括前保温墙18、后保温墙6和两侧保温墙,保温墙采用高温耐 火砖砌筑,墙内设有工字钢梁。换热水管4为一排并列的水管,其背面焊有与支撑梁5相连接的定位横梁7,换热水管4的倾斜角度应不小于23。, 一 般在23 30°范围,便于炉渣顺利滑落。并列的换热水管4之间焊有扁钢, 使换热水管4之间受热更均匀。换热水管4表面喷涂有高温耐磨涂料,起到 防磨损和不易积灰的作用。支撑梁5釆用可伸縮钢架结构,可以固定换热水 管4并增强其抗落渣冲击能力,减小换热水管4受热时对墙体的拉压应力。分隔条8 —端与导流板17焊接在一起,另一端与保温墙内工字钢梁焊接。 刮渣板28通过支撑梁1装在后保温墙6上。自动密封板有数个,相互独立并列安装;当炉渣落到其中任意一个密封 计重板15上的炉渣超过一定重量时,该密封计重板15以转轴10为中心向下 转动,炉渣迅速下落到渣槽14中,然后该密封计重板15在重锤12作用下恢 复到原位置,从而阻挡渣槽14中产生的水蒸气进入换热装置。排气管16将 渣槽14中产生的水蒸气排到室外,可消除对设备的腐蚀,改善工作环境,延 长设备使用寿命。排气管16布置数量根据炉排宽度决定。重锤12的位置可 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重锤12上装有计数器,可以用来计算落渣次数,达到 计重的效果。补水经过定压罐29、软化水储水箱30输到补水箱31内,经过水循环泵 32从补水箱自下向上逆流通过换热水管4后由联箱3回到补水箱31,通过水 循环泵32连续不断地循环加热,加热后的水进入自动补水泵33,当水温高于 9(TC时通过自动感温阀34送入供水管网,经过供水加压泵35送入一次管网; 当水温低于9(TC时,经过自动感温阀34、回水循环泵36向锅炉37补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业锅炉排渣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炉渣分离板、碎渣机、液压油缸、换热装置、锁气器、导流板、排气管、保温墙和支撑梁;炉渣分离板包括刮渣板和耙形膛,刮渣板为弧形板,耙形膛为弯曲的耙钉状;刮渣板上端位于锅炉炉排下方,刮渣板下端与耙形膛连接;刮渣板装在保温墙上;碎渣机包括连杆和渣刀;渣刀为焊接在一根横杆上的若干对铁条,每对铁条形成一个剪口状,铁条外端位置与耙形膛的空隙位置相对应;横杆与连杆连接,连杆中段通过销钉固定在锅炉运行平台上,连杆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液压缸连接,液压缸底部通过销钉装在锅炉运行平台上,锅炉运行平台位于保温墙上方;液压缸由电机和液压泵控制;换热装置包括联箱和换热水管,联箱和换热水管连通,联箱固定在保温墙外面,换热水管弯成S状,两层换热水管之间形成一个炉渣通道,换热水管通过支撑梁装在保温墙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换热水管位于锅炉运行平台的下方,碎渣机和炉渣分离板位于锅炉运行平台的上方;锁气器包括导流板、分隔条和自动密封板;自动密封板包括密封计重板、转轴、密封箱体、重锤及连杆;分隔条位于密封计重板上方,分隔条一端装在保温墙上,另一端与导流板焊接在一起;密封计重板穿过保温墙上的安装孔装在转轴上,转轴通过轴承装在密封箱体上,在转轴伸出密封箱体的外端焊接有连杆,连杆上装有重锤;密封箱体装在保温墙上的安装孔外;导流板装在换热水管下端和密封计重板之间,在S状炉渣通道与密封计重板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在导流板下方的保温墙上装有排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锅炉排渣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炉渣分离板、碎渣机、液压油缸、换热装置、锁气器、导流板、排气管、保温墙和支撑梁;炉渣分离板包括刮渣板和耙形膛,刮渣板为弧形板,耙形膛为弯曲的耙钉状;刮渣板上端位于锅炉炉排下方,刮渣板下端与耙形膛连接;刮渣板装在保温墙上;碎渣机包括连杆和渣刀;渣刀为焊接在一根横杆上的若干对铁条,每对铁条形成一个剪口状,铁条外端位置与耙形膛的空隙位置相对应;横杆与连杆连接,连杆中段通过销钉固定在锅炉运行平台上,连杆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液压缸连接,液压缸底部通过销钉装在锅炉运行平台上,锅炉运行平台位于保温墙上方;液压缸由电机和液压泵控制;换热装置包括联箱和换热水管,联箱和换热水管连通,联箱固定在保温墙外面,换热水管弯成S状,两层换热水管之间形成一个炉渣通道,换热水管通过支撑梁装在保温墙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换热水管位于锅炉运行平台的下方,碎渣机和炉渣分离板位于锅炉运行平台的上方;锁气器包括导流板、分隔条和自动密封板;自动密封板包括密封计重板、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雄李锦蓉邢德山徐鸿恩康红燕武振华刘永军高俊张宇鹏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