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大伟专利>正文

一种模具的调节支撑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6013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的调节支撑定位机构,包括机座(2),机座(2)上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定位模具的支撑定位装置(1)。采用本机构实现对模具的可调支撑,使得在开模和合模的整个过程中模具的动模侧的中心线与定模侧的中心线重合,减轻模具之间的连接机构的磨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的调节支撑定位机构,主要适用于安装在射 出成型机、压铸机及各种使用模具的机台中,对模具起到调节支撑的作用。
技术介绍
专利号为ZL200820024361. χ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简易快速换模装 置,在该装置中对模具的支撑机构是在设备固定板和移动板的下方安装支撑定位块,支撑 定位块的上定位面与模具的下定位面相配合,起到支撑模具的作用。这种支撑方式属于固 定支撑,其缺点是由于机台本身的制造公差或机台使用时间久后若没有定期维修会出现设 备移动板相对于固定板下沉或倾斜,或由于模具本身的定位面加工公差而导致其不在同一 水平面上,会造成某个或某几个支撑定位块的上定位面与模具定位机构的下定位面不能完 全配合,出现间隙,开模时,模具有间隙侧整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导致该侧的连接机构(导 柱或导套)与另一侧的连接机构(导柱或导套)错位,合模时,会造成模具之间的连接机构 的磨损,缩短模具的使用寿命。现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在支撑定位块上方加垫片 来补充间隙,但这种方式操作复杂,而且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已有固定支撑装置及方 式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模具的调节支撑定位机构。应用于换模装置中对模具采取调节支撑 的方式,使得在开模和合模的整个过程中模具的动模侧中心线和定模侧中心线重合,减轻 模具之间的连接机构的磨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具的调节支撑定位机构,包括机座,其特征在于机座上连接有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定位模具的支撑定位装置。所述的支撑定位装置设置在机座的一侧,所述的机座上设置有带有凸台的安装 孔,所述的支撑定位装置设置有凹槽,凸台嵌入凹槽中,安装孔的凸台与支撑定位装置的凹 槽之间有间隙。所述的驱动装置是与机座螺纹连接的螺杆。所述的螺杆带有限位件。所述的机座包括横板和立板,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在机座横板上设置的调整块和 在调整块上设置的用于驱动调整块向内侧或外侧移动的驱动部件;所述的调整块的上、下 端面至少有一个端面为斜面,调整块上端面与支撑定位装置下端面相配合,调整块下端面 与机座横板上端面配合。所述的驱动部件是在调整块上设置的操纵杆,或在调整块内侧设置的弹簧和在调 整块外侧设置的顶杆。 所述的顶杆与汽缸连接,汽缸连接在侧板上,侧板连接在机座上。所述的驱动部件包括在调整块内侧设置的弹簧、在调整块外侧设置的顶杆和在调 整块上设置的操纵杆。所述的调整块上或下端面为斜面时,斜面的角度在自锁角范围之内;调整块上端 面和下端面均为斜面时,至少有一个斜面的角度在自锁角范围之内。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1)、本调节支撑定位机构应用于换模装置中,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支撑定位装置上 下运动,实现对模具可调支撑的目的。本机构与固定支撑装置相比,使得支撑位置可调,避 免了支撑定位装置上定位面与模具的下定位面之间的间隙而造成在开模和合模的整个过 程中模具的动模侧与定模侧的中心线错位,磨损模具之间连接机构的问题发生。而且当不 能通过肉眼观察支撑定位装置上定位面与模具的下定位面之间是否存在间隙时,通过将支 撑定位装置调整至其工作行程的下限位置后再向上移动到与模具的下定位面接触,可以避 免因间隙不被发现而造成的模具的连接机构磨损。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 可靠。(2)、驱动装置采用调整块、弹簧和顶杆的形式,在模具安装之前通过操作顶杆使 支撑定位装置的上定位面处于机构工作行程的下限位置,同时使弹簧受挤压储能,模具移 入设备的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的预留安装空间中后,松开顶杆,弹簧释放弹性势能,驱动调 整块向左侧移动,同时支撑定位装置向上移动到其上定位面与模具的下定位面接触并自 锁,起到可调支撑的目的。(3)、驱动装置采用调整块、弹簧和顶杆以及在调整块上设置的操纵杆两种驱动方 式相结合的目的是当汽缸驱动顶杆失灵或弹簧失效时,可以移动操纵杆,使得调整块向左 或向右侧移动,进而使支撑装置上下移动,达到可调支撑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示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示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采用气缸驱动顶杆方式的剖示结构示意 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剖示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剖示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调节支撑定位机构包括带有安装孔7的机座2,螺钉8安装于安 装孔7中,用于将机座2与设备的固定板或移动板连接。机座2由加工为一体的立板和横 板构成。机座2立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定位装置1,安装孔7内侧带有凸台6,其嵌入支撑 定位装置1的凹槽5中。凸台6与凹槽5之间存在间隙。还包括与机座2螺纹连接的螺杆 3,螺杆3上带有限位件4,螺杆3上端与支撑定位装置1的下端面接触。通过旋转螺杆3实 现支撑定位装置1的上下移动。当旋转螺杆3使得支撑定位装置1向下运动到限位件4与 机座2横板上端面接触时,支撑定位装置1达到其工作行程的下限位置。机座2还可以采 用套筒的形式,支撑定位装置1为可滑动地安装在机座2内的柱状支撑块,在机座2内设置 用于限定支撑定位装置1移动上限和下限的限位机构。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调节支撑定位机构包括机座2和支撑定位装置1,机座2和支撑定 位装置1的结构及位置关系同实施例一,还包括调整块10,调整块10安装在机座2的横板上,横板的左侧设置有侧板9,调整块10上或下端面是斜面,斜面的角度在自锁角范围之 内,采用钢质材料,自锁角为6 8°。调整块10的上端面与支撑定位装置1的下端面相配 合,调整块10下端面与机座2横板上端面配合。调整块10下部连接操纵杆11,通过操纵 杆11驱动调整块10向左或右侧移动,使得支撑定位装置1上、下移动,达到可调支撑目的。 通过操作操纵杆11使调整块10向右运动到其右端与机座2的立板接触时,支撑定位装置 1运动到其工作行程的下限位置。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本调节支撑定位机构包括机座2、支撑定位装置1、调整块10,机座2、 调整块10和支撑定位装置1的结构及位置关系同实施例二,调整块10内侧设置有弹簧13, 外侧设置有顶杆12,如图5所示,顶杆12可采用气缸15驱动,机座2的左侧设置有侧板9, 前后两侧设置有挡板14,气缸15与侧板9连接,侧板9上还安装有定位环,起到对汽缸15 限位的作用。通过汽缸15驱动顶杆12,顶杆12驱动调整块10运动到最右侧与机座2的立 板接触,此时支撑定位装置1位于其工作行程的下限位置。实施例四如图6所示,调整块10的上、下端面均为斜面,上、下端面至少有一个斜面的角度 在自锁角范围之内。支撑定位装置1外侧设置有外挡板17,侧板9上端设置有上盖板16, 使得本装置为密封结构,起到防尘的作用。顶杆12的头端为锥形,相应地,调整块10的外 端面上开设有与顶杆12的头端形状相配合的锥形槽。其他结构同实施例三。由于调整块 10的下端面为斜面,因而选用头端为锥形的顶杆,原因在于如果顶杆12向右侧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的调节支撑定位机构,包括机座(2),其特征在于:机座(2)上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定位模具的支撑定位装置(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大伟尹宏权文敏
申请(专利权)人:徐大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