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式蜗形蓄热通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4280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呼吸式蜗形蓄热通风器,涉及通风装置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现有通风装置换气过程中能量损耗大及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该通风器包括外壳、蓄热器、双向换风扇和温差换向驱动控制器;所述蓄热器由至少两个通过绝热密封圈级联的蜗形蓄热单元组成,其两端各用一绝热密封件盖封,而且至少有一端装有滤网;所述外壳两端各设有一进出气口,每个进出气口上各设一个通气的端盖和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蓄热器套设于外壳中,所述双向换风扇安装于外壳的一个进出气口上;所述温差换向驱动控制器的信号输出口连接并控制双向换风扇运行,两个信号输入口分别连接外壳两端的进出气口上的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通风器,能量损耗小且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风装置的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呼吸式蜗形蓄热通风器的技 术。
技术介绍
目前的建筑物中普遍存在着室内新风量不足的缺陷,这种缺陷在高温、寒冷季节 特别明显。增加室内新风量的方法主要有打开门窗透气,安装空调循环风机加新风口、新风 机、全换热新风机、换气扇等。现有的增加室内新风量的方法具有以下缺陷1)打开门窗透气会影响室内环境 温度,进而影响环境舒适度,而且室外空气中往往夹带有大量尘埃,会影响室内清洁卫生; 2)采用空调循环风机加新风口、新风机、全换热新风机、换气扇等设备的方式在使用时需要 人工干预,使用极其不便,而且在换气过程中室外空气是直接引入室内的,由于室外空气与 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较大,因此这种方式的能量损耗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 换气过程中能量损耗很小,而且使用方便的呼吸式蜗形蓄热通风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呼吸式蜗形蓄热通风器,其特 征在于包括外壳、蓄热器、双向换风扇和温差换向驱动控制器;所述蓄热器由至少两个通过绝热密封圈级联的蜗形蓄热单元组成,其两端各用一 绝热密封件盖封,而且至少有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呼吸式蜗形蓄热通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蓄热器、双向换风扇和温差换向驱动控制器;所述蓄热器由至少两个通过绝热密封圈级联的蜗形蓄热单元组成,其两端各用一绝热密封件盖封,而且至少有一端装有滤网;所述外壳是一桶体,其两端各设有一进出气口,每个进出气口上各设一个通气的端盖和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蓄热器套设于外壳中,其两端分别对向外壳的两端,所述双向换风扇安装于外壳的一个进出气口上;所述温差换向驱动控制器设有两个信号输入口和一个信号输出口,其信号输出口连接并控制双向换风扇运行,两个信号输入口分别连接外壳两端的进出气口上的温度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呼吸式蜗形蓄热通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蓄热器、双向换风扇和温差换向驱动控制器;所述蓄热器由至少两个通过绝热密封圈级联的蜗形蓄热单元组成,其两端各用一绝热密封件盖封,而且至少有一端装有滤网;所述外壳是一桶体,其两端各设有一进出气口,每个进出气口上各设一个通气的端盖和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蓄热器套设于外壳中,其两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科建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