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建新专利>正文

一种生产硅胶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38231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生产硅胶的模具结构,其结构包括容纳硅胶产品的硅胶型腔,及与硅胶型腔相连通的、用于供液态硅胶流动的流道,所述硅胶从Y字形流道从横平面向上或下射入硅胶型腔成型产品,为点式胶口,即硅胶以点射入型腔,作用在模具成型改善排气,不会产生气泡,缺料,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产硅胶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生产硅胶的模具结构,其结构一般包括容纳硅胶产品的硅胶 型腔,及与硅胶型腔相连通的、用于供液态硅胶流动的流道,所述流道从上 向下与硅胶型腔相连接,且连接处为面连接。然而,这种连接方式在生产硅 胶时,其排气不顺畅,底部易产生气泡,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会产生气泡、产品质量好的 生产硅胶的模具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生产硅胶的模具结构,其结构包括容纳硅胶产品的硅 胶型腔,及与硅胶型腔相连通的、用于供液态硅胶流动的流道,所述硅胶从 Y字形流道从横平面向上或下射入硅胶型腔成型产品,为点式胶口,即硅胶 以点射入型腔。作为改进,所述流道在靠近硅胶型腔处设置有二个进胶点。 作为改进,所述硅胶型腔与流道分布在模具前后模。本技术的生产硅胶的模具结构,所述硅胶从Y字形流道从横平面向 上或下射入硅胶型腔成型产品,为点式胶口,即硅胶以点射入型腔,在模具 成型时改善排气,不会产生气泡,缺料,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好。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是本技术生产硅胶模具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l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生产硅胶的模具结构,其结构包括容纳硅胶产品1的硅胶型腔2 ,及与硅胶型腔2相连通的、用于供液态硅胶 流动的流道3,所述流道3呈Y字形结构,流道从横平面向上或下射入硅胶 型腔成型产品,其为点式胶口,即硅胶以点射入型腔,在模具成型时改善排 气,不会产生气泡,缺料,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好。其中,所述流道3在靠近硅胶型腔2处设置有二个注胶点30,当液态硅 胶流入硅胶型腔2成型后,由于硅胶产品1与废料之间是点连接的,因此射 料方便容易。所述硅胶型腔2与流道3分布在模具的前后模, 一次可成型二 个硅胶产品。本技术的生产硅胶的模具结构,所述硅胶从Y字形流道从横平面向 上或下射入硅胶型腔以成型产品,为点式胶口,即硅胶以点射入型腔,在模 具成型时改善排气,不会产生气泡,缺料,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好。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个实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技术 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依据本技术申请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制作工艺方 法所作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生产硅胶的模具结构,其结构包括容纳硅胶产品的硅胶型腔,及与硅胶型腔相连通的、用于供液态硅胶流动的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呈Y字形结构,所述流道与硅胶型腔以点连通,所述流道从横平面向上或下与硅胶型腔相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生产硅胶的模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流道 在靠近硅胶型腔处设置有二个进胶点。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生产硅胶的模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硅胶 型腔与流道分布在模具前后模。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生产硅胶的模具结构,其结构包括容纳硅胶产品的硅胶型腔,及与硅胶型腔相连通的、用于供液态硅胶流动的流道,所述硅胶从Y字形流道从横平面向上或下射入硅胶型腔成型产品,为点式胶口,即硅胶以点射入型腔,作用在模具成型改善排气,不会产生气泡,缺料,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好。文档编号B29C45/26GK201399873SQ20092005514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2日专利技术者李建新 申请人:李建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硅胶的模具结构,其结构包括容纳硅胶产品的硅胶型腔,及与硅胶型腔相连通的、用于供液态硅胶流动的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呈Y字形结构,所述流道与硅胶型腔以点连通,所述流道从横平面向上或下与硅胶型腔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李建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