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定高专利>正文

特异性针对病因治疗各类感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2472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将安全消毒剂直接作用在宿主的易感部位的表面上,能对品种繁多、变异性大的各种类型的感冒进行特异性的针对病因的治疗。作用机制是将感冒病毒、病菌的蛋白质变性、沉淀、凝固、去除包膜脂类和干扰代谢、氧化、渗透的作用。对病因的治疗具有快速显效,对人体基本上不产生副作用、携带使用方便,能在易感部位产生相应快的局部免疫功效,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产品具有换接的长杆定向喷嘴便于针对病因治疗。(*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是介绍使用安全消毒剂,直接作用在宿主易感部位上呼吸道的表面,使各类普通、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和病菌的蛋白质变性、沉淀、凝固、去除包膜脂类和干扰代谢、氧化、渗透作用来特异性针对病因,进行快速有效的治疗。感冒是人类最常见的多发性疾病。病毒传播能力很强,在短期内就能造成流行甚至大流行,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由于感冒病毒种类繁多,变异大,特异性免疫不巩固,故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具有特殊疗效的疫苗和药物,在治疗方面仍处于“对症”治疗阶段,故一个人可能在短期内反复发生感冒,众所周知感冒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现已发现感冒的感染中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感冒病毒是进入宿主易感细胞内增殖后引起感染的结果,取决于病毒于宿主两者力量的对比。感冒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细胞破坏、死亡达到一定数量因而产生组织损伤或在毒性产物积累达一定程度时,机体就将出现症状。感冒病毒吸附宿主易感部位是上呼吸道的粘膜细胞,病毒仅在此局部增殖,一般不侵入血流,也不感染其他器官,因而这些呼吸道感染亦称表面感染。参考资料主要是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学微生物学”。所以说人类只要在宿主易感部位上呼吸道的粘膜细胞上阻止、破坏、灭活感冒病毒增殖,就能特异性针对病因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感冒病毒的增殖复制周期主要包括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四个步骤,只要破坏任何一个步骤,病毒就难易在宿主易感细胞中增殖。吸附和穿入由于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且只能在宿主易感细胞内复制,而且病毒侵入宿主机体后,首先是特异性地吸附至易感细胞表面。吸附是特异的,是不可逆的。病毒体表面位点与敏感细胞上受体特异性就决定了病毒嗜组织的特征,所以感冒病毒仅在上呼吸道局部吸附和穿入。病毒体主要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核心为核酸,是构成病毒的基因组,为病毒的增殖、遗传和变异等功能提供遗传信息。蛋白质约占病毒体总重量的70%,病毒蛋白质构成全部衣壳成分和包膜的主要成分,衣壳蛋白具有对病毒核酸保护功能。免受环境中核酸酶或其他影响因素的破坏,吸附信息来源于病毒衣壳和包膜的蛋白质,如果针对病因直接破坏包膜脂蛋白和衣壳蛋白质的结构,应该说是可以使感冒病毒失去吸附和侵入宿主易感细胞的作用而丧失其感染性,至少也能减少病毒的增殖,增强宿主易感细胞的免疫功能,减轻感冒病因症状。包膜脂蛋白也是引起机体发热,中毒症状的主要原因,也是感冒病毒吸附易感部位的表面粘膜细胞的信息来源。脱壳病毒体必须脱去蛋白衣壳后,核酸才能发挥增殖指令作用,如果把病毒的衣壳进行蛋白变性、沉淀、凝固,应该说核酸就难易脱壳,何况又有干扰代谢、渗透、氧化作用。根据常理虾蟹在脱壳时,必须寻找安全隐藏地点,因为此时对外界的因素侵害,其抵抗力是最薄弱的。而且由于安全消毒剂直接的作用,病毒周围的客观环境也趋于相对恶劣的境地。所以说只要破坏蛋白衣壳和核酸,使其难于发挥基因和增殖指令,即使感冒病毒的变异最大,品种再繁多,也可根据本专利技术“不变应万变”应答各类感冒病毒类型的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生物合成和组装、成熟与释放由于上述病毒的吸附、穿入和脱壳应答,已造成生物合成和组装所必需的复制酶和一些仰制蛋白,以及脂、糖类已处于不易获得的境地,即使有少量病毒成熟与释放,其侵占的面积也相对减小,周围易感粘膜细胞已产生了相应的免疫功能,该面积的病毒由于病因的条件反射也易发现进行治疗应答。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安全消毒剂直接作用在宿主易感部位的表面上,对各类感冒进行特异性的针对病因治疗的产品。产品有喷雾型的。本专利技术专利介绍的喷雾安全消毒剂主要配方比例1、在每L/75%乙醇中加入碘伏200mg/L。2、在每L/75%乙醇中加入碘10mg/L、碘化钾8mg/L。在上述主要配方中也可加入适量薄荷香精,乙醇也可采用食用乙醇。如采用氟利昂作为抛射剂,其含量也应以少为好。由于作用直接,起效迅速,常在数分钟内起效,碘的含量是野外处理消毒饮用水范围,与食用乙醇配方在易感部位直接作用,所以安全范围更大,加上定量喷射,几乎无全身副作用。使用方法有清水鼻涕尽量排出体外,并再用消毒巾纸卷成适应鼻孔状进入鼻腔内进一步吸干和减薄病毒粘液层,口腔内进行多次吞咽,舌头可以帮助动作,尽可能使口腔、咽喉较干,同时充分摇匀小型携带式喷雾器的气雾剂,取下喷嘴盖,将喷嘴接近口腔,在口腔吸气的同时按压气雾剂顶部使之喷入安全消毒剂,然后尽可能屏住呼吸,最好10秒以上,以后慢慢呼气,也可不吸气对准咽喉再喷一次。吸气的功能使部分安全消毒剂气雾进入下呼吸道,对止咳和防止肺炎并发症有功效,一般情况咽喉的不适和疼痛可立即生效,并在数分钟可在咽喉部位建立相应的免疫功能。在鼻腔吸气时,分别在二鼻孔内进行喷射,如果鼻塞可以在喷嘴上换接长杆喷嘴,此长杆喷嘴的头部具有一定角度,可以确定喷射角度方向,便于伸入口、二鼻孔中进行口和鼻在不能直接看到的腔通道内喷射,喷雾剂可设有定量装置可定量使用,在喷雾器上换接长杆喷嘴前先在其上喷射消毒一下,以免交叉感染,次序为先口部后二鼻孔伸入喷射,口内也可对镜确定伸入部位,喷雾器的雾滴为5~40雾滴,一般通常情况下,在数分钟内对流清水鼻涕和鼻塞的病因具有功疗。在上述宿主进行治疗中,随时随地尽可能进行人工自我清除粘液,即使有粘液咽入食道也无所谓,因为各类感冒病毒不感染其他器官。在通常情况下各类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产生的病因症状,具有快速特效的功能,在治疗过程中使易感部位趋向正常的粘膜细胞局部会相应的产生免疫应答,对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起始端部位上的其他病毒、病菌同样具有部份杀灭的功效,并且具有减少并发症发生。如果发现过一段时间,上述某一些部位的病因症状出现,例如一只鼻孔正常,而另一只鼻孔又流清水鼻涕和鼻塞,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主要在上呼吸道的口与鼻相连接的隐藏通道腔,某些局部未喷到;二是由于感冒严重,病毒的增殖数量多,病因粘膜层厚喷剂作用未到达底部,三是清洁工作不彻底。此时局部病因也易发现,可以针对性进行处理,其他已正常的部位也可以不处理,该部位已产生相应的免疫功能,某些部位也可以结合塑料杆棉签蘸喷液处理。本专利技术在深入临床针对病因的治疗,试验研究中发现以下几个论点;1、根据安全消毒剂直接作用的部位,在宿主易感局部进行临床免疫试验观察中,发现可以使一只鼻孔腔正常,另一只保持流清水鼻涕和鼻塞,也可以使咽喉正常,鼻腔保持病因等,发现在相邻的局部上呼吸道的易感粘膜细胞病因治疗一旦正常,在数分钟内就能立即产生局部免疫应答;2、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的最易感部位,主要是二个部位,一是咽喉部,二是鼻与口相通的隐藏腔道部位,也就是直接不能观察到的部位,该部位是针对病因的主要关键解决部位,相对来说较难处理,咽喉部的病因是较易处理的。3、医学微生物学,认为“感冒病毒一般不侵入血流”,本人认为在感冒病因症状严重的中后期,病毒在易感部位长期侵犯粘膜细胞,促使粘膜保护屏障的减薄和炎症,部分感冒病毒体包括脱壳后的衣壳蛋白、包膜脂蛋白的毒素和部分死亡细胞,在该处炎症的毛细管中侵入或随血液流通,从客观现象分析是极有可能部分侵入血液,病毒体被血液中的免疫系统杀灭,存留的毒素特别是包膜脂蛋白积存一定数量后引起宿主机体发热的主要根源,引发机体的致中性粒细胞或单核一巨噬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感冒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将安全消毒剂直接作用在宿主易感部位的表面上,对各类感冒进行特异性的针对病因的治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感冒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将安全消毒剂直接作用在宿主易感部位的表面上,对各类感冒进行特异性的针对病因的治疗。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消毒剂,其配方的主要成份是含有乙醇和碘。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全消毒剂可以直接针对病因进行喷射,其主要配方比例是在每L/75%醇中加入碘伏200mg/L,或在每L/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定高
申请(专利权)人:翁定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