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断路器单断点静触头灭弧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01044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断路器单断点静触头灭弧模块,包括绝缘壳体、固定触头与灭弧栅片组,灭弧栅片组固定在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绝缘壳体内腔上部,固定触头的一端为U型结构且固定在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绝缘壳体内腔下部,固定触头的另一端延伸于两个绝缘壳体外;固定触头的U型结构上侧面且靠近灭弧栅片组处固定绝缘件,固定触头的U型结构内部固定增磁片;将触头灭弧部件模块化,有利于利用磁吹及气吹等手段熄灭电弧,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在安装触头灭弧部件时仅需把灭弧栅片、静触头等安装入触头灭弧模块中,再将触头灭弧模块装入断路器中即可,简化了固定触头灭弧部件的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压断路器,尤其涉及其固定触头灭弧部件。
技术介绍
目前,塑壳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灭弧部件主要由灭弧部件、触头部件组成。其中,灭 弧部件由若干灭弧栅片及安装灭弧栅片用的隔弧部件组成,而灭弧部件在装入断路器前需 先组装,即把若干灭弧栅片和隔弧部件先装入灭弧室,然后装入断路器中。在灭弧部件安装 时,由于传统的触头部件和灭弧部件相对独立,所以需要先将触头部件装入断路器中,再装 入灭弧室,这种触头部件和灭弧部件在安装时需要经过很多生产工序,使生产效率难以提 升。 此外,在触头灭弧部件安装完成后,触头灭弧部件存在的安装间隙较大,触头灭弧 部件整体的气密性不强,在电弧产生到电弧运动到灭弧栅片熄灭的过程中,电弧运动的速 度得不到提升,导致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分断能力 强的低压断路器单断点静触头灭弧模块。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绝缘壳体、固定触头与灭弧栅片组,灭弧栅片 组固定在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绝缘壳体内腔上部,固定触头的一端为U型结构且固定在左右 对称设置的两绝缘壳体内腔下部,固定触头的另一端延伸于两个绝缘壳体外;固定触头的 U型结构上侧面且靠近灭弧栅片组处固定绝缘件,固定触头的U型结构内部固定增磁片。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将触头灭弧部件模块化,整个触头灭弧部件的气密性相对于传统的开口式触 头灭弧部件得到加强,更有利于利用磁吹及气吹等手段熄灭电弧,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能 力; 2、无需将灭弧部件单独生产安装,也无须在断路器安装时优先装入触头部件,在 安装触头灭弧部件时仅需把灭弧栅片、静触头等安装入触头灭弧模块中,再将触头灭弧模 块装入断路器中即可,简化了固定触头灭弧部件的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去掉位于前面的绝缘壳体3后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绝缘壳体3的结构图; 图3是绝缘件6与固定触头1的安装部件图; 图4是图1中增磁材料5的结构图; 图5是图1中灭弧栅片组2的结构图。3 图中1.静触头;2.灭弧栅片组;3.绝缘壳体;5.增磁板;6.绝缘件;7.栅片限位 结构;8.触头限位结构;9.开口 ;10.开口 ;11.增磁材料限位结构;12.静触头U型部分; 13.紧固孔;15.开槽;16.开槽;17、18. V型开口。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静触头1和灭弧栅片组2安装在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绝缘壳体3 中,灭弧栅片组2固定两绝缘壳体3内腔上部。静触头1的一端为静触头U型部分12,静 触头U型部分12固定在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绝缘壳体3内腔下部,静触头1的另一端延伸于 两个绝缘壳体3外。两绝缘壳体3的上部内侧壁上对称具有栅片限位结构7,栅片限位结构 7与灭弧栅片组2相配,可以使灭弧栅片组2安装在绝缘壳体3中时相对位置固定;灭弧栅 片组2与栅片限位结构7之间有微小间隙,每片灭弧栅片放置在左右对应的栅片限位结构 7形成的凹槽或凸起中。 两绝缘壳体3下部的内侧壁上对称具有触头限位结构8,触头限位结构8与静触头 1相配,当静触头1安装在绝缘壳体3中时,触头限位结构8可以使静触头1在绝缘壳体3 中的位置相对固定,且可以使静触头1不会从绝缘壳体3中脱落。 绝缘壳体3下部的内侧壁上对称具有增磁材料限位结构ll,增磁材料限位结构11 与增磁片5相配,增磁材料限位结构11提供了增磁材料5在绝缘壳体3中的安装位置,增 磁材料5通过增磁材料限位结构11的限制安装在静触头1的静触头U型部分12中;位于 静触头U型部分12上侧面且靠近灭弧栅片组2处固定安装绝缘件6,静触头U型部分(2的 宽度方向设置开槽15,绝缘件6上的开槽16与开槽15相配,提供可动触头与静触头1接触 使用。绝缘件6—般由尼龙6、尼龙66等材料制作。 绝缘壳体3上还具有若干紧固孔13,通过紧固孔13采用标准螺栓、铆钉等将两绝 缘壳体3紧固。绝缘壳体3的一侧具有一个开口 9,开口 9提供了可动触头伸入两绝缘壳体 3的空间,可动触头在断路器分闸合闸的过程中在开口 9中运动;绝缘壳体3的相对于开口 9的另一端还具有开口 IO,开口 10提供了绝缘壳体3中电弧产生的高温高压带电气体的排 出通道作用。增磁片)与灭弧栅片组2的中间分别设置V型开口 17、18,V型开口 17和18 可以保证可动触头在触头灭弧模块中运动时,不与灭弧栅片组2和增磁材料5相干涉。 本技术安装时,首先将绝缘件6卡在固定触头1上的开槽15和静触头U型部 分12处,再将二者一起放入一个绝缘壳体3中相应的位置,然后把增磁材料5、灭弧栅片组 2分别安装入一个绝缘壳体3中的相应位置,其次将另外一个绝缘壳体与绝缘壳体3用标准 螺栓或铆钉等紧固手段紧固即可完成本技术模块的安装,安装时将灭弧栅片组2先插 入绝缘壳体3还是先插入另外一个相对的绝缘壳体3的顺序没有影响。 本技术工作时,即当可动触头与静触头1产生短路电流二者分开时,由可动 触头与静触头1的分开产生的电弧使绝缘件6产生大量的气体(尼龙材料特性),由于本实 用新型触头灭弧部件模块的气密性相对较好,故此气体在瞬间会增大触头灭弧模块中的气 体压力,使得触头灭弧模块和模块外的气体压力差急剧增大,电弧被气流向触头灭弧模块 的开口 10方向吹动,电弧到达灭弧栅片组2而熄灭。此外,安装在静触头l的静触头U型 部分12的增磁板5在产生短路电流时,也会产生较大的电磁斥力,使得可动触头的斥开速 度加大,有利于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权利要求一种低压断路器单断点静触头灭弧模块,包括绝缘壳体(3)、静触头(1)与灭弧栅片组(2),其特征是灭弧栅片组(2)固定在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绝缘壳体(3)内腔上部,静触头(1)的一端为静触头U型部分(12)且固定在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绝缘壳体(3)内腔下部,静触头(1)的另一端延伸于两个绝缘壳体(3)外;静触头U型部分(12)上侧面且靠近灭弧栅片组(2)处固定绝缘件(6),静触头U型部分(12)内部固定增磁片(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断路器单断点静触头灭弧模块,其特征是两绝缘 壳体(3)的上部内侧壁上对称具有栅片限位结构(7)与灭弧栅片组(2)相配,下部的内侧 壁上对称具有触头限位结构8(8)与静触头(1)相配,下部的内侧壁上对称具有增磁材料限 位结构(11)与增磁片(5)相配。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低压断路器单断点静触头灭弧模块,其特征是静触头U 型部分(12)的宽度方向设置开槽(15),绝缘件(6)上的开槽(16)与开槽(15)相配。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断路器单断点静触头灭弧模块,其特征是增磁片 (5)与灭弧栅片组(2)的中间分别设置V型开口 (17、18)。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断路器单断点静触头灭弧模块,包括绝缘壳体、固定触头与灭弧栅片组,灭弧栅片组固定在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绝缘壳体内腔上部,固定触头的一端为U型结构且固定在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绝缘壳体内腔下部,固定触头的另一端延伸于两个绝缘壳体外;固定触头的U型结构上侧面且靠近灭弧栅片组处固定绝缘件,固定触头的U型结构内部固定增磁片;将触头灭弧部件模块化,有利于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压断路器单断点静触头灭弧模块,包括绝缘壳体(3)、静触头(1)与灭弧栅片组(2),其特征是:灭弧栅片组(2)固定在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绝缘壳体(3)内腔上部,静触头(1)的一端为静触头U型部分(12)且固定在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绝缘壳体(3)内腔下部,静触头(1)的另一端延伸于两个绝缘壳体(3)外;静触头U型部分(12)上侧面且靠近灭弧栅片组(2)处固定绝缘件(6),静触头U型部分(12)内部固定增磁片(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未东江长生张海燕杨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