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死角流水孵化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96908 阅读:4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死角流水的鱼苗孵化桶装置,包括孵化桶体、溢水管、出水套管、增氧管、进水管、微孔增氧管、冲水口和阀门控制出水口,孵化桶体底部呈锥形;溢水管、出水套管、增氧管和进水管竖直布置在孵化桶体内,溢水管下端穿过孵化桶体底部,出水套管装在溢水管内,出水套管下端与阀门控制出水管连通;所述溢水管壁上开设有小孔,溢水管外套有筛绢;增氧管上端连通增氧机,下端与微孔增氧管相连通,微孔增氧管上开设有微孔,并紧贴孵化桶体桶底布置;进水管上端外接水泵或控温设备,下端为冲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滤水高度面积可调控,孵化率高,适用范围广且无需繁重洗罩管理。(*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鱼类人工繁殖孵化设备,具体是一种无死角流水的鱼苗孵化桶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四大家鱼"人工繁殖中形成的一套孵化设备已成为我国鱼类史上的里程碑。多年以来,各种型号的孵化桶、孵化环道不断更新发展。现在被广泛采用的是一种在孵化桶底部直接连接水泵进水,上端罩网罩溢水的装置。 但生产实践证明,由于水压的影响,水流的流速难以控制,对水泵要求高;也容易造成溶解氧不足而导致孵化率低下的弊端,弧形滤水网罩不易制作,同时又易吸、贴卵苗,需经常性人工洗网罩,还易出现死角。尽管后来采用气石等措施增加了溶解氧,但没根本性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滤水高度面积可调控,孵化率高,适用范围广且无需繁重洗罩管理的无死角流水的鱼苗孵化桶装置。 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无死角流水孵化桶装置包括孵化桶体、溢水管、出水套管、增氧管、进水管、微孔增氧管、冲水口和阀门控制出水口,孵化桶体底部呈锥形;溢水管、出水套管、增氧管和进水管竖直布置在孵化桶体内,溢水管下端穿过孵化桶体底部,出水套管装在溢水管内,出水套管下端与阀门控制出水管连通;所述溢水管壁上开设有小孔,溢水管外套有筛绢;增氧管上端连通增氧机,下端与微孔增氧管相连通,微孔增氧管上开设有微孔,并紧贴孵化桶体桶底布置;进水管上端外接水泵或控温设备,下端为冲水口 。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孔增氧管为环形。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孵化桶体采用塑料材料制作。 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采取水泵从上部进水、锥形底中部出水,用筛絹制作带孔溢水管使孵化桶在孵化过程中自始至终不显死角,不需繁重洗罩。 2、使原来滤水的高度、面积可调可控,使卵、苗孵化在任何阶段都保持进、出水平衡,也不需繁重的洗罩管理。 3、卵、苗不会贴窗,能安全孵化,并可外接控温设备,增加了微孔增氧,使得鱼苗孵化率达到90%以上。 4、适宜"四大家鱼"等产半浮性卵鱼类孵化,也适宜鲤、鲫、团头鲂等产粘性卵鱼类的脱粘孵化,还适宜美洲鲥等产沉性卵鱼类孵化,适用范围更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中增氧管与微孔增氧管的结构及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溢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_孵化桶体、2-溢水管、3-出水套管、4-增氧管、5-进水管、6-微孔增氧管、7-冲水口、8_阀门控制出水口、9_小孔、10_筛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主要由孵化桶体1、溢水管2、出水套管3、增氧管4、进水管5、微孔增氧管6、冲水口 7和阀门控制出水口 8组成。 如图1 图3所示,孵化桶体1采用塑料材料制作,其底部呈锥形,以使死角不容易产生;溢水管2、出水套管3、增氧管4和进水管5竖直布置在孵化桶体1内,装有,溢水管2下端穿过孵化桶体1底部,出水套管3装在溢水管2内,出水套管3下端与阀门控制出水管8连通,溢水管2与孵化桶体1之间密封;所述溢水管2壁上开设有小孔9,溢水管2外套有筛绢10 ;增氧管4上端连通增氧机,下端与微孔增氧管6相连通,微孔增氧管6为环形,其紧贴孵化桶体1桶底布置,氧气经由增氧管4通入,并从微孔增氧管6上开设的微孔逸出,气泡很小,既有利于增氧又不至于损伤鱼苗;进水管5上端外接水泵或控温设备,下端为冲水口 7,为提高冲水效率,冲水口 7与桶底呈45。角。权利要求一种无死角流水孵化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桶体(1)、溢水管(2)、出水套管(3)、增氧管(4)、进水管(5)、微孔增氧管(6)、冲水口(7)和阀门控制出水口(8),孵化桶体(1)底部呈锥形;溢水管(2)、出水套管(3)、增氧管(4)和进水管(5)竖直布置在孵化桶体(1)内,溢水管(2)下端穿过孵化桶体(1)底部,出水套管(3)装在溢水管(2)内,出水套管(3)下端与阀门控制出水管(8)连通;所述溢水管(2)壁上开设有小孔(9),溢水管(2)外套有筛绢(10);增氧管(4)上端连通增氧机,下端与微孔增氧管(6)相连通,微孔增氧管(6)紧贴孵化桶体(1)桶底布置;进水管(5)上端外接水泵或控温设备,下端为冲水口(7)。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流水孵化桶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微孔增氧管(6)为环形,其上开设有微孔。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死角流水孵化桶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孵化桶体(1)采用塑料材料制作。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无死角流水的鱼苗孵化桶装置,包括孵化桶体、溢水管、出水套管、增氧管、进水管、微孔增氧管、冲水口和阀门控制出水口,孵化桶体底部呈锥形;溢水管、出水套管、增氧管和进水管竖直布置在孵化桶体内,溢水管下端穿过孵化桶体底部,出水套管装在溢水管内,出水套管下端与阀门控制出水管连通;所述溢水管壁上开设有小孔,溢水管外套有筛绢;增氧管上端连通增氧机,下端与微孔增氧管相连通,微孔增氧管上开设有微孔,并紧贴孵化桶体桶底布置;进水管上端外接水泵或控温设备,下端为冲水口。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滤水高度面积可调控,孵化率高,适用范围广且无需繁重洗罩管理。文档编号A01K61/00GK201528584SQ2009200478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1日专利技术者张呈祥, 张宪中, 徐跑, 徐钢春, 郑金良, 顾若波 申请人: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死角流水孵化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桶体(1)、溢水管(2)、出水套管(3)、增氧管(4)、进水管(5)、微孔增氧管(6)、冲水口(7)和阀门控制出水口(8),孵化桶体(1)底部呈锥形;溢水管(2)、出水套管(3)、增氧管(4)和进水管(5)竖直布置在孵化桶体(1)内,溢水管(2)下端穿过孵化桶体(1)底部,出水套管(3)装在溢水管(2)内,出水套管(3)下端与阀门控制出水管(8)连通;所述溢水管(2)壁上开设有小孔(9),溢水管(2)外套有筛绢(10);增氧管(4)上端连通增氧机,下端与微孔增氧管(6)相连通,微孔增氧管(6)紧贴孵化桶体(1)桶底布置;进水管(5)上端外接水泵或控温设备,下端为冲水口(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呈祥郑金良顾若波徐钢春徐跑张宪中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