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同塔四回路塔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77961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同塔四回路塔头结构,其包括有塔身、塔头、及三层导线横担,每层导线横担挂四相导线。该塔头具有二分支塔头,每个分支塔头分别位于该塔的左、右两对回路导线的中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塔头结构不仅克服了故障回路检修时使非故障回路导线停电的缺点,且不增加塔头结构的高度,塔重轻,工程投资低,经济性好,同时又降低了雷击跳闸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塔头结构,尤其是指一种新型同塔四回路塔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电网建设不断发展,架设送电线路走廊占用土地的矛盾 日益突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线路设计时办理路径协议十分困难,有时即使同意线 路通过,也需拆迁大量民房或占用规划、开发区的用地,工程拆迁赔偿费用巨大,因此研究 和设计同塔多回路线路,提高送电线路单位面积走廊的输送能力,是设计单位非常紧迫的 任务。在现有技术一中,IlOkV 500kV同塔四回路线路的塔头布置主要采用同塔四个 回路导线3a、3b、3c、3d水平排列,铁塔下半部分采用一个塔身2,该塔型的塔头1采用三层 导线横担4布置,每层导线横担4挂四相导线,如图1所示。当导线3a或3d回路停电维修 而其他三个回路带电时,检修作业人员需带工具穿越带电导线3b或3c的回路至停电导线 3a或3d的回路,极为危险,为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检修期间需要将导线3b或3c的回 路同时停电,故增加了同塔停电回路数,影响了电力系统的电能传输及可靠性。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二中另一种同塔四回路线路的塔头结构,采用同塔四回路 导线垂直排列,塔头采用六层导线横担布置(不包括一层地线横担),每层导线横担左、右 两侧各挂一相导线。该种塔头结构虽解决了检修维护不便的缺点,但又出现了新的技术问 题,塔头结构增加了三层导线横担,故铁塔全高比现有技术的塔头结构约高32m,塔重增加 约50%,工程投资大。因铁塔全高增加较高,从而使得被雷击次数增多,同时上层导线横担 雷击时的电位值也增高,故雷击跳闸率增大。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同塔四回路塔头结构,其不仅避免了故障回路检 修时使非故障回路导线同时停电的缺点,同时改善了线路的防雷性能,减少了雷击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同塔四回路塔头结构,其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且避免 了检修时非故障回路的停电,同时又具有较高的耐雷击能力。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同塔四回路塔头结构,其包括有塔身、塔头、及三层导线横担,每层导线 横担挂四相导线。该塔头具有二分支塔头,每个分支塔头分别位于该塔的左、右两对回路导 线的中间。各个回路导线都与该分支塔头相邻,在检修时可通过相应的分支塔头直接进入 相应回路的导线。优选的是,其更包括地线支架,其与最上层的导线横担及每个分支塔头连接,地线 支架与塔头连接,降低了雷击地线时雷击电流所产生的电位值,减小绝缘子串闪络的概率, 从而降低了雷击跳闸率,改善了线路的防雷性能。为了更优化该塔头的结构,该分支塔头具有塔头身部和连接部,该塔头的身部通过连接部与铁塔塔身连接,而塔头身部位于左、右两对回路导线的中间,检修时,依次通过 铁塔塔身、连接部、塔头身部再进入相应回路的导线。本技术的同塔四回路塔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塔重和塔高不变的条件 下,将铁塔上部的塔头身部一分为二分别布置在左右两个双回路的中间,这样由塔头 身部 可直接进入停电检修的任何一个回路,而不需穿越其它带电回路,极大地方便同塔四回路 线路的运行维护,不仅克服了检修时的非故障回路导线停电的问题,且不增加塔头结构的 高度,塔重轻,工程投资低,经济性好;同时,将地线支架直接与塔头身部连接,降低雷击地 线时雷电流所产生的电位值,减小绝缘子串闪络的概率,降低了雷击跳闸率,改善了线路的 防雷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图3及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同塔四回路塔头结构,其包括有塔身10、塔头20、及四个回路导线 30a、30b、30c、30d,三层导线横担40a、40b、40c。其中,该导线横担40a、40b、40c挂四个回 路导线30a、30b、30c、30d,该塔头20具有二个分支塔头20a、20b,其中分支塔头20a位于两 个回路导线30a及30b之间,而分支塔头20b位于另两个回路导线30c及30d之间,在检修 时,可通过塔身10、分支塔头20a或20b,即可直接进入各个回路导线30a、30b、30c、30d。该分支塔头20a、20b还分别具有塔头身部20la、201b,及连接部202a、202b,该塔 头身部201a位于回路导线30a及30b之间,而该201b位于回路导线30c及30d之间,该连 接部202a、202b分别将塔头身部201a、201b与塔身10连接。通过塔身10、连接部202a或 202b、塔头身部201a或201b,可直接进入任何一回路导线30a、30b、30c、30d。该塔头结构更包括地线支架50,其与最上层的导线横担40a及每分支塔头20a、 20b连接,使得地线支架与塔头处A与塔头的顶端B重合,当雷击地线时,因雷电流在B点所 产生的电位值低于A点所产生的电位值,造成绝缘子串闪络的概率减小,从而降低了雷击 跳闸率,改善了线路的防雷性能。以上所述者,仅为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之范围, 即大凡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专利技术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所作出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 属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涵盖范围之内。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 用,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之权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同塔四回路塔头结构,其包括有:塔身、塔头、及三层导线横担,每层导线横担挂四相导线,其特征在于,该塔头具有二分支塔头,每个分支塔头分别位于该塔的左、右两对回路导线的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新型同塔四回路塔头结构,其包括有塔身、塔头、及三层导线横担,每层导线横担挂四相导线,其特征在于,该塔头具有二分支塔头,每个分支塔头分别位于该塔的左、右两对回路导线的中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同塔四回路塔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春平黎景辉熊静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