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对智能输送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66272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轮对智能输送车,包括:底盘,设置为扁平型,作为输送车机械部件和电器元件的安装基础;外壳,设置为四条与铁轨同方向的立方形体,安装在底盘上;传感器及电控部分,设置在输送车的一端,安装在底盘上;行走机构,安装在底盘上,作为输送车的动力机构;导向轴、套,安装在底盘的两侧,其上安装有拖动轮,使拖动轮随导向套在导向轴上做左右运动;绳轮机构,安装在输送车的前端,用于拉动拖动轮做张合运动,使拖动轮抱住不同直径的列车轮对。该输送车节约人力,只需要1人遥控操作;在架高的整体车厢下输送时,不需人员钻入车厢底部,使用安全;满足目前动车的轮对底部空间尺寸非常狭小的需要,实现智能输送轮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客车的轮对检修线,是沿轨道输送动车轮对的移动装置,其 作用是取代远距离用人工推送轮对的输送的牵引输送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传统的客/货车轮对检修线上移动轮对,采用人工推送,其最大的缺 点是长距离输送效率低,在架高的整体车厢下输送作业时,对人员存在不安全因素。由于动车检修在我国尚属于新事物,动车是集多种高科技的尖端产品。目前我国 引进开发了 3种类型动车(CRH1\CRH2\CRH3),动车逐步进入到检修保养阶段。所以铁道部 对动车检修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检修过程中不能对检修对象造成任何损伤。国内在建 的动车检修基地都非常大,动车采用8-16节编组,轮对与转向架拆卸分离位置到转向架检 修位置的距离有几百米,3种动车的转向架底部空间尺寸非常狭小,输送路线过程中存在多 种路况高低不平。轮对作为直接关系行车安全的核心部件,在其检修和物流过程中必须保 证避免冲击、表面伤害。所以以前的人工输送方式对这种长距离和多辆编组的状况已经不 适应,而目前在动车检修领域还没有一种能适应上述要求的轮对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轮对输送装置来解决现有人工输送方式因长距离输送效率低,对人员存 在不安全因素。( 二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轮对智能输送车,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盘,设置为扁平型,作为所述输送车机械部件和电器元件的安装基础;外壳,设置为四条与铁轨同方向的立方形体,安装在所述底盘上,用于罩在所述输 送车的内部结构外面;传感器及电控部分,设置在所述输送车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盘上,用于对所述输 送车进行操作控制;行走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作为所述输送车的动力机构;导向轴套,安装在所述底盘的两侧,其上安装有拖动轮,使拖动轮随导向套在导向 轴上做左右运动;绳轮机构,安装在所述输送车的前端,用于拉动所述拖动轮做张合运动,使所述拖 动轮抱住不同直径的列车轮对。其中,所述输送车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光电探测和机械接触的安全装置。其中,所述底盘上安装有四个轮子,使其可行走在轻型轨道上。其中,所述底盘设置为双凹型、斜坡口形状。其中,所述外壳前后两端设置为铸铝结构,中间段设置为钣金壳体。其中,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从动轮,安装在底盘上,其上设置有从动轮浮动机构;主 动轮,安装在底盘上,其连接有力矩电机,通过力矩电机带动主动轮运动。 其中,所述导向轴、套采用伸臂旋转的复合动作。其中,所述拖动轮与列车轮对接触,输送车利用拖动轮拖动轮对达到与轮对的联 挂拖动。其中,所述绳轮机构包括钢丝绳、绳轮、电动推杆和导绳支架,组合成绳轮张紧机 构。其中,所述绳轮机构采用绳轮长度互补机构,采用电动推杆作为驱动使其运行。(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计一种轮对智能输送装置,解决现有输送方 式因长距离输送浪费人力,只需要1人遥控操作;在架高的整体车厢下输送时,不需要人员 钻入车厢底部,不存在不安全因素;满足目前3种类型动车的轮对底部空间尺寸非常狭小 的需要,实现智能输送轮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轮对智能输送车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轮对智能输送车外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轮对智能输送车中导向片的两种安装方式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轮对智能输送车的底盘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轮对智能输送车行走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轮对智能输送车绳轮张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轮对智能输送车的内部安装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轮对智能输送车的实际效果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轮对智能输送车拖动轮捕捉列车轮缘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轮对智能输送车的拖动轮伸出和隐藏的示意图;图11是俯视输送车捕捉列车轮全过程的过程示意,显示导向片的作用。其中,1、车体;2、列车轨道;3、输送车轨道;4、地面;5、外壳;6、传感器及电控部 分;7、行走机构;8、底盘;9、绳轮机构;10、导向轴、套;11、第一种安装方式;12、第二种安 装方式;13、从动轮;14、从动轮浮动机构;15、力矩电机;16、主动轮;17、原点处拖动轮组 件;18、到位点处拖动轮组件;19、力矩电动机;20、复合运动机构;21、双凹型斜坡口底板; 22、弹性浮动轮轴;23、底板;24、列车轮;25、导轴;26、导套;27、拖动轮隐藏;28、拖动轮伸 臂;29、拖动轮;30、导向片;31、导向螺栓;32、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 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人工输送方式因长距离输送效率低,对人员存在不安全因素。本实 用新型在于针对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轮对的输送装置,该装置为轮对智能输送车,用来解决现有输送方式的不足以及满足动车的检修要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轮对智能输送车主要由操作人 员使用无线遥控器,操纵输送车的行走。当轮对需要输送时,操作人员使用遥控器操纵输送车从待机工位驶向目标轮对。 输送车接近目标轮对时,它会自动减速,并以智能的方式在轮对下方往复对位,最终停在轮 对的正下方。对位结束后,输送车的两侧面同时伸出四个拖动小轮,抱住轮对的轮缘,到此 为止,智能捕捉结束。操作人员用遥控器操纵输送车,带着轮对一起驶向目的地工位,到达 目的地后,操作人员用遥控器操纵输送车与轮对脱离,并将输送车开回待机工位。如图1所示,为轮对智能输送车装置的原理示意图,由图可知,轮对智能输送车主 要包括扁矮型车体、力矩电动机、绳、轮、轴复合运动机构、双凹型斜坡口底板、弹性浮动轮 轴ο 因为输送车体矮、扁,可以穿梭运行在各种轮对之下。输送轮对时,力矩电动机加 电运转,接近轮对。输送车以智能的方式在轮对下对位。如遇带齿轮箱的轮对,齿轮箱的支 撑轮从双凹型的坡口底板上越过,输送车最终停在轮对的正下方。此时,输送车的绳、轮、轴 复合运动机构,伸出四个拖动轮,抱住轮对的轮缘。操作人员操纵输送车,带着轮对一起驶 向目的地工位,为了克服轨道不平产生的打滑现象,输送车轮设计成弹性浮动轮轴的状态, 可有效保证驱动轮与轨道始终处于紧密接触状态。图2为轮对智能输送车外形示意图,输送车设计为如图所示的几部分,主要包括 导向轴、套,底盘,行走机构,绳轮机构和外壳。图3为导向轴、套装置中导向片的两种安装 方式俯视示意图,导向轴、套机构采用伸臂旋转的复合动作,是为了适应不同直径轮对。图4 为轮对智能输送车的底盘示意图,由于由于轮对下方空间狭小,输送车采用扁平的底盘。底 板厚度为15mm。底板侧边与轮对内侧尺寸(1353mm)对位,输送轮对时,输送车与轮对动态对位。 四个凹形开口,使齿轮箱支撑轮越过输送车时,车体只瞬间承重,支撑轮过后,输送车车体 并不负重,齿轮箱支撑轮正巧落在凹形开口之内。底板的凹形开口开成斜坡,齿轮箱支撑轮 可顺利越过。图5为输送车行走机构示意图,输送车设计了独立运行轨道,从动轮采用了弹性 浮动的方式,克服了轨道不平带来的影响。选用两轮独立驱动,不刻意追求同步,两驱动轮 动力互补,使驱动的动力强劲。输送车满载行走速度为0. 42米/秒,空载巡航速度可大于 0. 6米/秒,有效的提高输送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对智能输送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8);外壳(5),设置为四条与铁轨同方向的立方形体,安装在所述底盘(8)上,用于罩在所述输送车的内部结构外面;传感器及电控部分(6),设置在所述输送车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盘(8)上,用于对所述输送车进行操作控制;行走机构(7),安装在所述底盘(8)上,作为所述输送车的动力机构;导向轴套(10),安装在所述底盘(8)的两侧,其上安装有拖动轮(29),使拖动轮(29)可随导向套在导向轴上做左右运动;绳轮机构(9),安装在所述输送车的前端,用于拉动所述拖动轮(29)做张合运动,使所述拖动轮(29)可抱住不同直径的列车轮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轮对智能输送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8);外壳(5),设置为四条与铁轨同方向的立方形体,安装在所述底盘(8)上,用于罩在所述输送车的内部结构外面;传感器及电控部分(6),设置在所述输送车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盘(8)上,用于对所述输送车进行操作控制;行走机构(7),安装在所述底盘(8)上,作为所述输送车的动力机构;导向轴套(10),安装在所述底盘(8)的两侧,其上安装有拖动轮(29),使拖动轮(29)可随导向套在导向轴上做左右运动;绳轮机构(9),安装在所述输送车的前端,用于拉动所述拖动轮(29)做张合运动,使所述拖动轮(29)可抱住不同直径的列车轮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智能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车的前后两端分别设 置有光电探测和机械接触的安全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智能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8)上安装有四个轮 子,使其可行走在轻型轨道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智能输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8)设置为双凹型、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联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