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6092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导引装置的电连接器,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本体、固持于本体上的数个端子、安置于本体上并在第一、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导引装置及限位装置,导引装置一端具有凸伸出本体的导引部,另一端具有弹性件,限位装置一端具有凸伸出本体的受压部,另一端具有弹性件;导引装置具有导滑部,限位装置设有滑槽,当导引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导滑部位于滑槽外面,当受压部向本体内缩回时,导滑部收容于滑槽内并沿该滑槽运动,同时导引装置向第二位置运动,可使导引装置在第一、第二位置之间顺利运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引功能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请参阅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285092号,其揭示了一种具有导引功能 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纵长本体、固持于本体上的数个端子及安裝于本 体纵长两端的导引装置;所述导引裝置包括有导引柱、位于导引柱一端的弹簧 及安装于该导引枉内的两阶梯件,且该两阶梯件之间具有弹簧,所述导引柱的 主体为环状的側壁,该侧壁上开设有沿垂直于纵长方向的竖直方向延伸且相对 的两收容槽,所述阶梯件收容于收容槽内,并具有凸伸出本体的第一 、第二阶 梯部,其中第二阶梯部比第一阶梯部远离导引柱侧壁。当该现有电连接器与对应的对接连接器对接之前,导引柱抵压于第 一 阶梯 部上,两连接器对接时,对接连接器挤压于导引裝置的阶梯件上,并使该阶梯 件向导引柱内缩回,此时,第一阶梯部缩入导引柱,该导引柱在对接连接器压 力下向本体内收缩并抵压于第二阶梯部上,从而可减小两连接器对接后的整体高度;当两连接器分离时,作用于阶梯件上的压力消失,第一阶梯部沿收容槽 向外弹出,由于该第一阶梯部与导引柱上的收容槽的侧面相互配合,所述第一 阶梯部在弹出时可能与导引柱側面产生刮擦而受到阻力,从而阻碍阶梯件顺利 恢复到原位,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加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电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电连接器釆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 器,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本体、固持于本体上的数个端子、安置于本体 上并在第一 、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导引装置及与导引装置相互配合的限位裝置;所述导引装置一端具有凸伸出本体的导引部,另一端具有弹性件;所述限 位装置一端具有凸伸出本体的受压部,另一端具有弹性件;所述导引裝置具有 导滑部,限位装置设有滑槽,当导引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导滑部位于滑槽外 面,当限位装置的受压部向本体内缩回时,所述导滑部收容于滑槽内并沿该滑4槽运动,同时导引装置向第二位置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导引裝置 设置导滑部,限位装置设有滑槽,当受压部向本体縮回时,可使导滑部从滑槽 外面进入滑槽并沿该滑槽运动,从而可使导引裝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 顺利运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4为图1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并展示了导引裝置与 限位裝置的初始状态。图5为图4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并展示了限 位装置缩回本体的情形。图6为图4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并展示了导 引装置及限位装置缩回本体的情形。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包括沿X方向(即指第一方向) 延伸的本体1 、数个沿X方向固持于本体的端子2 、遮覆于本体外侧的外壳3 、 安置于本体上并在第一 、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导引裝置4及与导引裝置相互配 合的限位装置5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本体l包括有基部ll及自基部沿垂直于X方向的 Y方向(即指第二方向)延伸的对接部12 ,且该对接部12具有对接面101且 凹设有可供相配对的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的对接空间120 ,所述对接部 包括有形成对接空间的沿X方向延伸的两侧壁121及在垂直于X 、 Y方向的Z 方向(即指第三方向)上连接两側壁的端壁122 。请再参阅图l所示,所述端子2包括有沿X方向固持于侧壁121上的第一 端子21 、第二端子22及第三端子23 ,且第三端子是固持于端壁122上,可减 小电连接器在第一方向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子22是排列于第一 端子21的两端,且第一 、第二及第三端子均设有向对接空间120凸伸的接触 部及延伸出本体1外的焊接部。请再参阅图2及图3所示,所述本体1沿X方向的外端设有收容部123 , 导引裝置4具有凸伸出本体的导引部41 、自导引部向收容部延伸的安装部42及连接于该安裝部末端的弹性件43 ,其中导引部41具有顶端410 ,弹性件43 位于收容部123内,所述导引裝置4可通过该弹性件43的弹性变形沿收容部 123在Y方向上往复移动,当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导引裝置可顶推对接连接 器的防尘门(未图示),并使该防尘门沿Y方向在打开、关闭位置之间平移运 动,所迷防尘门在打开位置时可实现两连接器的电性连接,在关闭位置时,该 防尘门可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空间内。所述限位裝置5是安 裝于本体在X方向上的两側,本体1对应地具有收容该限位装置5的开槽124 , 且该限位裝置两端分别具有凸伸出本体的受压部51及弹性件52 ,所述开槽内 具有可导引限位装置在X方向上运动的轨道1241 。请参阅图2及图4所示,所述导引装置4具有导滑部44 ,本体1设有与 该导滑部相钩扣配合的凹口 125 ,且限位裝置5设有滑槽53 ,在本实施方式中, 导滑部44是自导引部41向本体側延伸设置,滑槽53沿Y方向延伸;在两连 接器对接之前,限位裝置5位于初始位置,凹口 125与滑槽相错开,与凹口相 钩扣配合的导滑部44是抵压于该限位装置5上側,使导引裝置4处于第一位 置上,此时导引装置的导引部41凸伸出本体的对接面101 ,从而可顶推于对 接连接器的防尘门上;另外,所述导滑部44与凹口 125相互钩扣配合,可防 止导引裝置4在X方向上向外翻转,且导滑部44是向端子側凸伸设置且位于 两导引裝置之间,减少了电连接器在X方向的长度,从而可减小电连接器的体 积及节省材料,有利于小型化。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两连接器对接之前,所迷导引装置4是分别安置 于本体两端的收容部123内,该导引裝置4内側(靠近本体一侧)设有沿Y方 向延伸的导滑槽45 ,本体具有与该导滑槽相配合的凸部126 ,可有利于导引所 述导引装置4在Y方向上往复运动,并可防止导引裝置在Z方向上晃动。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当两连接器对接时,限位裝置5的受压部51受 到对接连接器X方向上的压力Fl ,且通过弹性件52的压缩,所述限位裝置5 向本体l内缩回,所述滑槽53与凹口 125相连通,且在对接连接器Y方向上 的压力F2的作用下,导引裝置的导滑部44可沿所述凹口 125向滑槽53内滑 动,并向本体l内运动至第二位置,从而可降低两连接器对接后沿Y方向的整 体高度,有利于电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另外,请结合参阅图3所示,所述导 引装置设有抵压部46 ,限位裝置5设有与该抵压部相对应的凹槽54 ,当对接 完成后,导引裝置4缩向本体至第二位置,所述抵压部46即收容于凹槽54内, 可降低导引裝置与限位裝置配合后的高度,有利于小型化。请依次参阅图6 、图5及图4所示,在两连接器分开的过程中,首先所述 导引裝置4的导滑部44沿凹口 125与滑槽53连成的通道退回凹口 125内,直 至该导引装置4位于第一位置上,然后,随着两连接器的分开,对接连接器作 用于限位装置5上的压力Fl也逐渐减小,限位装置5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 回复到初始位置,由于导滑部44在复位过程中是沿滑槽53运动至与该滑槽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本体、固持于本体上的数个端子、安置于本体上并在第一、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导引装置及与导引装置相互配合的限位装置;所述导引装置一端具有凸伸出本体的导引部,另一端具有弹性件;所述限位装置一端具有凸伸出本体的受压部,另一端具有弹性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装置具有导滑部,限位装置设有滑槽,当导引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导滑部位于滑槽外面,当限位装置的受压部向本体内缩回时,所述导滑部收容于滑槽内并沿该滑槽运动,同时导引装置向第二位置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玉华方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