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54495 阅读:5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包括:旋转主体,围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旋转主体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部件;第一转接件,穿设在旋转主体的第二端,可相对所述旋转主体转动并用于与旋转主体外的第二待连接部件固定连接;第二转接件,设置在旋转主体内部,并与第一转接件可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与旋转主体在垂直于轴线(A1)的方向上定位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拆卸,方便维修、更换,维护成本低,外表美观,转动角度可控制,定位准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旋转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讯终端,例如USb数据卡等,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其中具有旋转功能的终端设备在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当前使用具有旋转功能的终端设备一般是使用一个外接在旋转主体上的具有旋 转功能的转接件来实现。目前这种结构有以下问题1、转接件的外观尺寸都较大,对于旋转部件装配转接件处需要的空间也相应较 大。2、转接件内的各部件不易拆卸,转接件中的一个小零件坏了,整个转轴就报废。针对相关技术中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旋转的连接结构,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包括旋转主体,围 绕第一旋转轴线Al旋转,旋转主体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部件;第一转接件,穿设 在旋转主体的第二端,可相对所述旋转主体转动并用于与旋转主体外的第二待连接部件固 定连接;第二转接件,设置在旋转主体内部,并与第一转接件可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与旋 转主体在垂直于第一旋转轴线Al的方向上定位配合。进一步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安装孔,设置在旋转主体上,安装孔的轴线 与第一旋转轴线Al相同;导向筋,沿第一旋转轴线Al方向设置在旋转主体中;第一转接件 包括凸台和与凸台连接的第一咬合部,凸台穿设在安装孔中并用与旋转主体外的第二待 连接部件固定连接;第二转接件具有适合与第一咬合部相配合的第二咬合部,第二转接件 还具有适合与导向筋配合的导槽,第二咬合部通过导槽与第一咬合部离合;压紧装置,沿第 一旋转轴线Al的方向设置在第二转接件与旋转主体之间,用于将第二转接件压紧在第一 转接件上。进一步的,压紧装置为弹簧。进一步的,安装孔为对所述凸台径向限位的圆形孔。进一步的,第一咬合部为鼓形齿的形状。进一步的,第一咬合部上设有沿第一旋转轴线Al的方向设置的定位轴,第二转接 件上设有适合与定位轴配合的轴套。进一步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外盖,盖在旋转主体外。进一步的,旋转主体与外盖形成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或圆形的结构。进一步的,旋转主体还具有第二旋转轴线Bi,第二旋转轴线Bl与第一旋转轴线Al垂直。进一步的,鼓形齿的齿形为沿第一咬合部呈间隔30度或45度或60度或90度均 勻分布。本技术的第一转接件,设置在旋转主体的另一端,并用与旋转主体外的第二 待连接部件固定连接,并第二转接件与第一转接件可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与旋转主体在 垂直第一旋转轴线Al的方向上定位配合,所以旋转主体转动就能带动第二转接件转动,从 而相对于第一转接件以及和第一转接件固定连接的第二待连接部件转动,实现了旋转主体 的转动,同时,由于本技术的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设置在旋转主体中或穿设在旋 转主体中,无需另外连接外接的转接件,因而克服了现有的具有旋转功能的终端设备外观 尺寸都较大,对于旋转部件装配转接件处需要的空间也相应较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结构 简单、紧凑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 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的装配结构;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的爆炸结构;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转接件的装配顺序和过程;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转接件的装配顺序和过程;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紧装置的装配顺序和过程;以及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外盖50的装配顺序和过程;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的两端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 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包括旋转主体 10,其可以根据需要具有各种合适的形状,用来连接USb数据卡或其他通讯终端,具体连接 方式可以采用各种连接部件进行连接,由于该具体连接方式并不是本专利的关注重点,所 以在此不再赘述;旋转主体10围绕第一旋转轴线Al旋转,旋转主体1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待连 接部件80,例如,箱体、壳体等,旋转主体10可相对于第一待连接部件沿第一旋转轴线Al转 动;旋转主体10内设有安装相关各部件(如下面描述的第一转接件20、第二转接件30等) 的腔体;第一转接件20,如图2所示,穿设在旋转主体10的第二端,可相对所述旋转主体 10转动并用与旋转主体10外的第二待连接部件70,例如,箱体、壳体等固定连接,旋转主体 10可相对于第二待连接部件沿第一旋转轴线Al转动;第二转接件30,如图2所示,设置在 旋转主体10内部,并与第一转接件20可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30与旋转主体10在垂直第 一旋转轴线Al的方向上定位配合,以便第二转接件30与旋转主体10 —起转动。本技术的第一转接件20,用与旋转主体外的第二待连接部件固定连接,并第 二转接件30与第一转接件20可转动连接,由于第二转接件30与旋转主体10在垂直第一 旋转轴线Al的方向上定位配合,所以旋转主体10转动就能带动第二转接件30转动,从而 相对于第一转接件20以及和第一转接件固定连接的第二待连接部件转动,实现了旋转主 体10的转动,同时,由于本技术的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设置在旋转主体10中或穿 设在旋转主体10中,充分利用了旋转主体10的内部空间,无需另外连接外接的转接件,因 而克服了现有的具有旋转功能的终端设备外观尺寸都较大,对于旋转部件装配转接件处需 要的空间也相应较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结构简单、紧凑的效果。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可旋转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安装孔103,例如为圆孔,设置 在旋转主体10上,安装孔103的轴线与第一旋转轴线Al相同或平行;导向筋101,例如为 条状,块状,沿平行第一旋转轴线Al方向设置在旋转主体10中;第一转接件20包括凸台201和与凸台201连接的第一咬合部203,凸台201,例 如为方形或长方形,穿设在安装孔103中并用与旋转主体10外的第二待连接部件固定连 接,第一咬合部203例如具有咬合齿或便于咬合的突出部;第二转接件30具有适合与第一 咬合部203相配合的第二咬合部303,例如,为对应的咬合齿或凹陷部;第二转接件30还具有适合与导向筋101配合的导槽301,旋转主体10设有便于第 二转接件30安装在导向筋101上的安装槽105,第二咬合部303通过导槽301与第一咬合 部203离合,在不转动时,第二咬合部303通过导槽301与第一咬合部203咬合在一起,形成 稳定的配合定位;在转动时,第二咬合部303通过导槽301与第一咬合部203逐渐远离,并 且,第二转接件30可以沿导向筋101滑动,从而使第二转接件30相对于第一转接件20既 沿第一旋转轴线Al滑动,又相对于第一转接件20沿第一旋转轴线Al转动,压紧装置40,例 如为弹性装置,沿第一旋转轴线Al的方向设置在第二转接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主体(10),围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所述旋转主体(1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部件;第一转接件(20),穿设在所述旋转主体(10)的第二端,可相对所述旋转主体(10)转动,并用于与所述旋转主体(10)外的第二待连接部件固定连接;第二转接件(30),设置在所述旋转主体(10)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转接件(20)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30)与所述旋转主体(1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1)的方向上定位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芳员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