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电机直驱式双质体单筒振动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3582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振动电机直驱式双质体单筒振动磨机,属于固体物料的超细粉磨设备。包括有磨筒(1)、上质体(2)、下质体(5)、振动电机(3)、主振弹簧(4)、减振弹簧(6)、底板(7);其中上述磨筒(1)固结于上质体(2)之上;上述上质体(2)与下质体(5)之间依靠主振弹簧(4)及上、下质体上的导柱相联接;上述下质体(5)通过减振弹簧(6)支承在底板(7)上;上述振动电机倒装在上质体(2)的托板下。工作时,上、下质体以不同的振幅和加速度振动,上质体的振幅和加速度较大,可提高磨筒内介质对物料的冲击破碎能力;下质体的振幅和加速度较小,再通过隔振弹簧可大大减小传给基础的动载荷。(*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振动电机直驱式双质体振动磨机,属于固体物料的超细粉磨 设备

技术介绍
振动磨机是一种利用振动原理来进行固体物料粉磨的设备。 现有的振动磨机有单简、双简、三简之分, 一般为单质体,由普通电 动机、联轴器、激振器(偏心重)、磨简、弹簧所组成。也有使用振动电 机为驱动源的,但均为单简结构。上述振动磨机工作运转时,磨介的中高 频冲击和强烈的研磨作用将物料磨细,这个过程主要由于磨简内磨介与物 料的反复碰撞、冲击致使颗粒疲劳破坏而粉碎。正是由于磨介、物料及磨 简间的中高频碰撞、冲击,致使磨机工作时噪声大(90-12 0dB)、功耗大, 轴承等零部件维修频次高、使用寿命短。存在着体积大、效率低、振动强 度低、电机功率大、造价高、噪声大、维修量大等缺点。近年来,新的双质体振动磨开始出现,其特点是磨简分为上磨简和下 磨简两部分,中间用弹性元件联结,工作时分别成为上振动质体和下振动质体;下磨简通过弹性元件支承在基础上,该弹性元件也是振动磨与基础之间的隔振装置。这类振动磨虽噪声有所下降,但其它缺点基本保留,且 激振装置布置在下振动质体上,且通过弹性联轴器与普通电动机相联,使 上、下质体尤其是上质体振动强度有所降低,在粉磨过程中出现不易细化 等问题,不宜用于超细粉磨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实现振动磨与基础之间的隔振,又能 保证或适当提高上质体的振动强度的振动电机直驱式双质体振动磨机。本专利技术包括有磨简、上质体、下质体、振动电机、主振弹簧、减振弹簧、底板;其中上述磨简固结于上质体之上;上述上质体与下质体之间 依靠主振弹簧及上、下质体上的导柱相联接;上述下质体通过减振弹簧支 承在底板上;上述振动电机倒装在上质体的托板下,既是动力源又是激振 源。工作时,上、下质体以不同的振幅和加速度振动。显然,上质体的振 幅和加速度较大,可提高磨简内介质对物料的冲击破碎能力;下质体的振 幅和加速度较小,再通过隔振弹簧可大大减小传给基础的动载荷。振动电机结构简单,可通过调整外偏心重块与内侧固定偏心重块的相对角 度,改变系统的激振力和振动强度的大小。主振系统采用圆柱螺旋弹簧,以 适应系统近共振的工作需求,达到系统稳定工作、节能高效的目的。减振 系统采用环形橡胶弹簧作为减振系统的减振弹簧,弹性模量小,可获得较 大的弹性变形,易实现理想的非线性特性;系统具有高内阻,对突加载荷 的吸收及隔振效果良好。本专利技术作为粗磨,可明显提高粉磨效率;作为细磨, 可显著降低噪声、功耗,减少轴承等零部件维修频次、延长易损件的使用寿命, 实现超细粉碎或达到超微粉碎。附图说明图1为振动电机直驱式双质体振动磨机简图。图中标号名称1.简体2.上质体3.振动电机4.主振弹簧5.下 质体6.减振弹簧7.底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振动磨机由上质体2、下质体5、振动电机3、磨简4、 底板7、主振弹簧4、减振弹簧6所组成。振动磨机的磨介装填系数比较 高。磨介为耐磨钢球、钢棒、钢段、氧化球、瓷球或其它材料的球体,磨 介的直径一般为1—10mm,其磨碎效率也相应较高。振动磨机的振动频率在 1000—1500次/min,其振幅为3—30mm。选择振动频率与振动振幅的大小, 都对磨介的粉碎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图1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釆用的振动电机3,由其偏心块旋转产生激振力,磨碎。振动电机结构简单,可调整外偏心重块与内侧 固定偏心重块的相对角度,这样就可以改变激振力和振动强度的大小。如图所示,振动电机通过偏心块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带动上质体运 动,动力直接驱动磨简,磨简内装有直径不同的介质和粉料,这样磨简产 生强烈的圆振动,从而使磨简内的钢球等磨介对物料产生碰撞、冲击和搓 磨,达到对物料进行粉碎和细磨的目的。通过调节偏心块的偏心量、改变 磨介的级配选择等,可以达到控制产品粒度和生产率的目的。振动磨机工作运转时,磨介的高频冲击和强烈的研磨作用将物料磨 细,这个过程主要由于磨体内磨介与磨料的反复冲击致使颗粒产生裂紋。 在固体发生变形时,新的表面就以这些裂紋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卸载后, 在分子力的作用下,它们又重新"愈合",当个别最薄弱的地方也就是缺 陷最大的地方发生突变时,固体就会产生宏观的破坏。而振动磨内磨介对 磨料高频的冲击作用,使这些显微裂缝来不及"愈合"就受到连续不断的 冲击,迅速扩大微细裂缝,裂紋的不断扩展以至粉碎,因此用此振动、碰 撞、冲击来进行固体材料的细磨是有效的。由工程现场情况知,由于随机最大载荷的影响,若不采取适当的隔振 措施,会将很大的动载荷传给基础,使地基和建筑物产生有害的振动,不 仅产生噪音污染环境,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机器损坏而停产,且长期连续 的运行,不仅本机寿命大大缩短,还会对周边设备和建筑物产生影响。鉴之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为双质体振动磨机,不仅有主振模态,而且有隔 振模态。设计时采用大小适宜的主振动模态的频率,以满足振动机在接近共振 状态下工作的需要,使机械产生振动所需的驱动力,较远离共振状态下工 作的振动磨机显著减少,以实现系统节能,达到小功率大驱动的目的。隔振模态的频率,通常远较主振动模态的频率为小,这时机器传给基 础的动载荷降低,机器工作时传给基础或地板的振动也将随着大副减少, 使系统产生的噪声大大减小,提高粉磨效率,改善工作环境。权利要求1、一种振动电机直驱式双质体单筒振动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磨筒(1)、上质体(2)、下质体(5)、振动电机(3)、主振弹簧(4)、减振弹簧(6)、底板(7);其中上述磨筒(1)固结于上质体(2)之上;上述上质体(2)与下质体(5)之间依靠主振弹簧(4)及上、下质体上的导柱相联接;上述下质体(5)通过减振弹簧(6)支承在底板(7)上;上述振动电机倒装在上质体(2)的托板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电机直驱式双质体单简振动磨机,其 特征在于所述主振弹簧(4)为圆柱螺旋弹簧。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电机直驱式双质体单简振动磨机,其 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弹簧(6)为环形橡胶弹簧。专利摘要一种振动电机直驱式双质体单筒振动磨机,属于固体物料的超细粉磨设备。包括有磨筒(1)、上质体(2)、下质体(5)、振动电机(3)、主振弹簧(4)、减振弹簧(6)、底板(7);其中上述磨筒(1)固结于上质体(2)之上;上述上质体(2)与下质体(5)之间依靠主振弹簧(4)及上、下质体上的导柱相联接;上述下质体(5)通过减振弹簧(6)支承在底板(7)上;上述振动电机倒装在上质体(2)的托板下。工作时,上、下质体以不同的振幅和加速度振动,上质体的振幅和加速度较大,可提高磨筒内介质对物料的冲击破碎能力;下质体的振幅和加速度较小,再通过隔振弹簧可大大减小传给基础的动载荷。文档编号B02C17/00GK201357094SQ2009200375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0日专利技术者刘极峰, 杨小兰, 肖增文 申请人:南京工程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电机直驱式双质体单筒振动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磨筒(1)、上质体(2)、下质体(5)、振动电机(3)、主振弹簧(4)、减振弹簧(6)、底板(7);其中上述磨筒(1)固结于上质体(2)之上;上述上质体(2)与下质体(5)之间依靠主振弹簧(4)及上、下质体上的导柱相联接;上述下质体(5)通过减振弹簧(6)支承在底板(7)上;上述振动电机倒装在上质体(2)的托板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极峰杨小兰肖增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