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带材边部针孔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3177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薄带材边部针孔的检测装置。一种薄带材边部针孔检测装置,包括光源、光接收单元、遮光板、“C”型安装架、信号采集器和计算机,光源和光接收单元安装在“C”型安装架的两个端部,遮光板位于光源和光接收单元之间,两块遮光板分别紧贴光源和光接收单元,光接收单元的输出通过信号采集器与计算机的输入端相连,计算机的输出端与基础伺服运动单元的输入端相连,基础伺服运动单元的输出端通过丝杠与“C”型安装架相连,丝杠推动“C”型安装架横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基础伺服运动单元和横向驱动机构实现了对薄带材边部进行跟踪,并实现在很小的检测盲区下,精确检测出薄带材上存在的针孔。(*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孔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薄带材边部针孔的检 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薄带材生产过程中,由于受来料、轧制生产线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薄带材 在轧制过程中难免产生针孔,这些针孔缺陷大大降低了产品质量。目前,在薄带材生产线, 采用安装在线针孔检测装置来检测薄带材的针孔缺陷,利用针孔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在线针 孔实时检测,有效的保证了薄带材的生产质量。目前,在线针孔检测装置大多采用光电转换原理,在薄带材上表面安装检测光源, 薄带材下表面安装由光电倍增管等构成的光电接收器,将由针孔透射过来的光信号转化为 电信号,再由信号采集处理装置对这些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从而确定薄带材针孔缺陷的 位置。为了避免环境光的干扰,国内外一些生产厂家生产的边部针孔检测装置都采用 了边部固定式的遮光板,遮光板在生产前被固定在安装架上,薄带材在生产过程中允许出 现一定距离的跑偏,此时的安装架和遮光板不能根据薄带材跑偏的距离来调整遮光板的位 置,造成了较大的检测盲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带材边部针孔检测装置,通过使用该针孔检测 装置,可将薄带材边部针孔检测盲区有效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为生产出高质量薄带材提 供质量保障。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薄带材边部针孔检测装置,包括光源、光接收单 元、遮光板、“C”型安装架、信号采集器和计算机,所述光源和光接收单元分别安装在“C”型 安装架的两个端部,遮光板共有两块安装在“C”型安装架上,遮光板位于光源和光接收单 元之间,两块遮光板分别紧贴光源和光接收单元的工作面,所述光接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 与信号采集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信号采集器输出端与计算机的输入端相连,计算机的信 号输出端与基础伺服运动单元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基础伺服运动单元的输出端通过丝杠与 “C”型安装架相连,丝杠推动“C”型安装架横向移动。所述“C”型安装架上还装有横向驱动机构,所述遮光板与横向驱动机构相连。所述横向驱动机构包括边部检测传感器,电机驱动控制器和步进电机,边部检测 传感器,电机驱动控制器、步进电机和遮光板顺次串联连接。本技术通过使用基础伺服运动单元和横向驱动机构实现了对薄带材边部的 两次跟踪定位。一次跟踪定位物流计算机将下一卷带材宽度信息传送至计算机,若下卷带 材宽度发生较大变化,计算机根据物流计算机发送的带材宽度信息,发送控制指令至基础 伺服运动单元,基础伺服运动单元通过丝杠带动“C”型安装架,“C”型安装架将光源、光接收单元和遮光板移动到带材边部。二次跟踪定位边部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薄带材边部 信息传递给电机驱动控制器,电机驱动控制器判断遮光板是否处在检测盲区小于Imm的位 置,若遮光板检测到的盲区大于1mm,则驱动电机带动遮光板运动,直至遮光板停靠在盲区 小于Imm的位置。并实现在很小的检测盲区下,遮挡住照射在带材边部以外的光线。通过 两次跟踪定位本技术可以在检测盲区小于Imm的情况下,精确检测出薄带材上存在的 针孔,有效保证了薄带材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薄带材边部针孔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光源、2光接收单元、3遮光板、4 “C”型安装架、5基础伺服运动单元、6信 号采集器、7计算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一种薄带材边部针孔检测装置,包括光源1、光接收单元2、遮光板3、“C” 型安装架4、信号采集器6和计算机7,所述光源1和光接收单元2分别安装在“C”型安装 架4的两个端部,遮光板3共有两块安装在“C”型安装架4上,遮光板3位于光源1和光接 收单元2之间,两块遮光板3分别紧贴光源1和光接收单元2的工作面,所述光接收单元2 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采集器6的信号输入端相连,信号采集器6输出端与计算机7的输入 端相连,计算机7的信号输出端与基础伺服运动单元5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基础伺服运动单 元5的输出端通过丝杠与“C”型安装架4相连,丝杠推动“C”型安装架4横向移动。所述 “C”型安装架4上还装有横向驱动机构,所述遮光板3与横向驱动机构相连。所述横向驱 动机构包括边部检测传感器,电机驱动控制器和步进电机,边部检测传感器,电机驱动控制 器、步进电机和遮光板3顺次串联连接。光源1发出的光线照射在带材表面,如有针孔存在,则有光线透过薄带材,被接收 单元2的光电倍增管检测到,并转换为电信号,信号采集器6采集到该针孔电信号并把其转 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计算机7,计算机7对该数字信号进行计算处理和储存,实现对针孔缺 陷的在线检测。若下卷带材发生较大宽度变化,计算机7根据物流计算机发送的带材宽度 信息,发送控制指令至基础伺服运动单元5,基础伺服运动单元5通过丝杠带动“C”型安装 架4,“C”型安装架4将光源1、光接收单元2和遮光板3移动到带材边部,至此实现薄带材 边部针孔检测装置对薄带材的一次跟踪定位。横向驱动机构中的边部检测传感器判定带材边部遮挡盲区是否满足检测要求,若 不满足则对带材边部进行二次精确跟踪定位。二次精确跟踪定位过程边部检测传感器将 检测到的薄带材边部信息传递给电机驱动控制器,电机驱动控制器判断遮光板3是否处在 检测盲区小于Imm的位置,若遮光板3检测到的盲区大于1mm,则驱动电机带动遮光板3运 动,直至遮光板3停靠在盲区小于Imm的位置。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 型的目的,而并非用作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 各种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薄带材边部针孔检测装置,包括光源(1)、光接收单元(2)、遮光板(3)、“C”型安装架(4)、信号采集器(6)和计算机(7),所述光源(1)和光接收单元(2)分别安装在“C”型安装架(4)的两个端部,遮光板(3)共有两块安装在“C”型安装架(4)上,遮光板(3)位于光源(1)和光接收单元(2)之间,两块遮光板(3)分别紧贴光源(1)和光接收单元(2)的工作面,所述光接收单元(2)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采集器(6)的信号输入端相连,信号采集器(6)输出端与计算机(7)的输入端相连,其特征是计算机(7)的信号输出端与基础伺服运动单元(5)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基础伺服运动单元(5)的输出端通过丝杠与“C”型安装架(4)相连,丝杠推动“C”型安装架(4)横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带材边部针孔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C”型安装架(4) 上还装有横向驱动机构,所述遮光板(3)与横向驱动机构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带材边部针孔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横向驱动机构包 括边部检测传感器,电机驱动控制器和步进电机,边部检测传感器,电机驱动控制器、步进 电机和遮光板(3)顺次串联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薄带材边部针孔的检测装置。一种薄带材边部针孔检测装置,包括光源、光接收单元、遮光板、“C”型安装架、信号采集器和计算机,光源和光接收单元安装在“C”型安装架的两个端部,遮光板位于光源和光接收单元之间,两块遮光板分别紧贴光源和光接收单元,光接收单元的输出通过信号采集器与计算机的输入端相连,计算机的输出端与基础伺服运动单元的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带材边部针孔检测装置,包括光源(1)、光接收单元(2)、遮光板(3)、“C”型安装架(4)、信号采集器(6)和计算机(7),所述光源(1)和光接收单元(2)分别安装在“C”型安装架(4)的两个端部,遮光板(3)共有两块安装在“C”型安装架(4)上,遮光板(3)位于光源(1)和光接收单元(2)之间,两块遮光板(3)分别紧贴光源(1)和光接收单元(2)的工作面,所述光接收单元(2)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采集器(6)的信号输入端相连,信号采集器(6)输出端与计算机(7)的输入端相连,其特征是:计算机(7)的信号输出端与基础伺服运动单元(5)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基础伺服运动单元(5)的输出端通过丝杠与“C”型安装架(4)相连,丝杠推动“C”型安装架(4)横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辉王康健石桂芬林秀贞李成彦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