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层析式检测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24994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层析式检测卡,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腔室内的试纸,所述试纸由引液试纸、接收垫、反应试纸和显色试纸组成;所述壳体由上盖和下盖配合组成,所述上盖上设有采样孔和试纸观测窗;所述试纸设于壳体腔室内的一侧,所述引液试纸与反应试纸之间的壳体腔室内的另一侧设有采样部,采样部对应于上盖的位置开有所述采样孔,该采样孔的下方、壳体内设有一滑动结构;所述壳体的尾端构成引液腔体,引液试纸的尾端位于引液腔体内;所述上盖尾端远离试纸的一侧设有溶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检测卡与溶液包分开设置,因而其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制备,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检测仪器,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层析式检测卡
技术介绍
目前,血液分析是医疗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常规测试之一,其中,血浆总胆固醇测定 和血清甘油三酯(TG)测定都是重要的临床血脂常规测定指标。对于血浆总胆固醇的测定而言,目前国内大多数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有酶法、硫 酸-磷酸-高铁显色法、硫酸_醋酐直接显色法、硫酸_醋酐煮沸显色法及邻苯二甲醛_硫 酸显色法等。主要方法如下第一步是使胆固醇酯在胆固醇酯化酶(CE)的作用下释放出游 离的胆固醇;第二步是使游离的胆固醇在胆固醇氧化酶(CO)的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生成 的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HPR)的作用下跟显色剂反应产生颜色的变化,根据颜色的变化 来判断总胆固醇值。对于血清甘油三酯(TG)的测定而言,目前几乎所有的临床实验室都用酶法进行 检测,其一般都包括以下基本步骤先用最合适的LPL水解TG生成甘油和FFA ;接着是转 化,该步骤一般只用一种酶,例如甘油激酶,将甘油磷酸化,然后进行下一步反应生成中间 待测物(如过氧化氢),最后在酶的作用下跟显色剂反应产生颜色的变化,根据颜色的变化 来判断相应的TG浓度。上述利用酶促显色反应原理的快速检测方法,符合POCT (point of caretesting, 即时检测)的应用趋势,因而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相应的检测仪,如中国专利技术专 利申请CN101509925A公开了一种层析式总胆固醇自测仪,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腔室内的 反应试纸与显色试纸,对应显色试纸处的上壳体上开有观测孔;所述壳体底端设有针刺部,该处的壳体上开有贯穿壳体内腔的透孔,对应于透孔 处的壳体腔室内设有引液试纸;所述引液试纸与反应试纸之间的壳体向外突出,构成采样部,采样部对应上壳体 上开有贯通壳体内腔的采血孔,该采血孔的下方、壳体内设有一滑片,对应采血孔侧的滑片 上设有下凹的承载盘,滑片的另一侧设有拨块,该拨块穿过位于下壳体上与壳体延伸方向 相垂直开设的滑道孔,所述拨块滑移的距离与承载盘自采血孔下方移至试纸处的距离相配 合;还包括一层析帽,该层析帽一端为插接口,该插接口与所述壳体的顶端与底端均 卡插配合,层析帽另一端设有容纳腔,腔内设有溶液包,当层析帽卡插于壳体底端时,针刺 部位于容纳腔内,当卡插于壳体顶端时,端部位于容纳腔外。然而,上述结构的自测仪存在如下问题(1)仪器部件繁多,结构复杂,制作成本 较高;(2)为了装配溶液,还另设了层析帽,其内设有溶液包,并且壳体的两端设置了与层 析帽配合的卡插结构,进一步提高了仪器自身的复杂程度,不利于低成本的快速化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即时检测的医用层析式检测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层析式检测卡,包括壳 体和设于壳体腔室内的试纸,所述试纸由引液试纸、接收垫、反应试纸和显色试纸组成;所 述壳体由上盖和下盖配合组成,所述上盖上设有采样孔和试纸观测窗;所述试纸设于壳体腔室内的一侧,所述引液试纸与反应试纸之间的壳体腔室内的 另一侧设有采样部,采样部对应于上盖的位置开有所述采样孔,该采样孔的下方、壳体内设 有一滑动结构;所述接收垫位于滑动结构中; 所述壳体的尾端构成引液腔体,引液试纸的尾端位于引液腔体内;所述上盖尾端 远离试纸的一侧设有溶液孔。上文中,所述引液试纸、反应试纸和显色试纸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类试纸,并可 以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设置不同的反应物或酶;引液试纸、采样部上的接收垫、反应试纸和 显色试纸依次相接组成,在壳体内形成沿壳体纵方向延伸的试纸通道。所述试纸观观测窗 均位于显色试纸的正上方。所述壳体的尾端构成引液腔体,其上盖上设有溶液孔,因而溶液可以通过该溶液 孔注入引液腔体内,并与其内的引液试纸接触。所述溶液是现有技术,可以采用外置的溶液 管进行封装。因而,这种外置溶液包的检测卡结构简单,易于制备。所述采样孔中有复数层血细胞过滤膜。所述滑动结构应当具有定位功能,即在采样位置(采样孔的正下方)时能定位,不 会乱动移到其他位置,且在检测位置时(接收垫位于引液试纸和反应试纸之间)也能定位, 从而保证其正常检测。当然,该结构应是现有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引液腔体的底面为一倾斜面,倾斜面的靠近引液试纸的 一侧低于其另一侧。这是为了便于溶液流向弓I液试纸。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结构为在采样孔的下方、壳体内设有一滑片,对应采 样孔侧的滑片上设有下凹的承载盘,滑片的另一侧设有拨块,该拨块从壳体的侧面凸出;所 述滑片的底部还设有卡块,下盖上设有配合的定位块,使滑片滑移的距离与承载盘自采样 孔下方移至试纸处的距离相配合。与之相应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滑动结构为在采样孔的下方、壳体内设有一滑 片,对应采样孔侧的滑片上设有下凹的承载盘,接收垫位于承载盘中,滑片的一侧沿壳体延 伸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拨块,该拨块穿过位于壳体尾端侧面上的滑道孔,所述拨块滑移的距 离与承载盘自采样孔下方移至试纸处的距离相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上下内侧壁上分别设有复数个定位试纸的凸起。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试纸观测窗两侧的上壳体上标设有刻度线。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盖近顶端处设有一结束指示孔。对应该结束指示孔处的 壳体内腔可设有指示剂,当显色试纸显色完毕后,剩余溶液层析至结束指示孔处,结束指示 孔处将出现指示剂颜色,表明测试反应已经结束。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1、由于本技术的检测卡与溶液包分开设置,因而其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制备, 成本较低。2、本技术的检测卡配合外置的溶液管即可使用,便于现场操作,且检测快速、 灵敏度和稳定性都较高。3、本技术的引液腔体的底面设置成倾斜面,便于溶液流向引液试纸,操作非 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5是图2的A-A放大剖视图;图6是图2的B-B放大剖视图;图7是图2的C-C放大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去除上盖后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滑动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图12是图10的仰视图;图13是图10的主视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仰视图;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主视图;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侧视图;图19是图15的B-B放大剖视图;图20是图15的A-A放大剖视图;图21是图19的C部放大图;图2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去除上盖后的立体图;图23是图22的俯视图;图2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滑动结构的立体图;图25是图24的俯视图;图26是图24的主视图。其中1、引液试纸;2、显色试纸;3、上盖;4、下盖;5、反应试纸;6、采样孔;7、试纸 观测窗;8、引液腔体;9、溶液孔;10、结束指示孔;11、滑片;12、拨块;13、卡块;14、定位块; 15、滑道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 13所示,一种医用层析式检测卡,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腔室内的试纸, 所述试纸由引液试纸1、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层析式检测卡,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腔室内的试纸,所述试纸由引液试纸(1)、接收垫、反应试纸(5)和显色试纸(2)组成;所述壳体由上盖(3)和下盖(4)配合组成,所述上盖(3)上设有采样孔(6)和试纸观测窗(7);所述试纸设于壳体腔室内的一侧,所述引液试纸(1)与反应试纸(5)之间的壳体腔室内的另一侧设有采样部,采样部对应于上盖的位置开有所述采样孔(6),该采样孔的下方、壳体内设有一滑动结构;所述接收垫位于滑动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尾端构成引液腔体(8),引液试纸(1)的尾端位于引液腔体内;所述上盖(3)尾端远离试纸的一侧设有溶液孔(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丽萍顾瑜徐华良肖洁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玮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