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收坡翻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09412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侧收坡翻模,包括由前后左右四块模板围成的翻模,前后模板为双侧收坡模板且左右模板为不收坡模板(面向桥纵向),当收坡模板为一整块板时,从其左侧或右侧开始依次开设有N1排等间距、平行且与坡度一致的模板连接孔眼;当收坡模板由一梯形主模板和一平行四边形调坡模板拼装组成时,调坡模板由多块平行四边形调坡板拼装组成,在最左侧或最右侧的一个或相邻多个调坡板上开设有一排或多排模板连接孔眼;调坡板的坡度与收坡模板的坡度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翻模工艺所存在的中间模板分块数量多、加工量大、拆卸次数多、费工费时、施工工序繁杂且所成型高墩外观质量差等缺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山区公路、铁路桥梁百米以上高墩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单侧收坡翻模
技术介绍
山区公路、铁路桥梁百米以上高墩施工多采用翻模施工工艺,翻模施工是在塔吊 配合下、由两节或两节以上的钢模板交替上翻,进行墩身砼浇注作业的施工工艺。在实际施 工过程中,等截面施工不存在收坡问题,但对高度百米以上的桥墩,设计往往为单向带坡的 变截面形式,因而施工时存在模板收坡方式的细部结构设计问题。目前,流行的模板变坡处 理方式大多采用"中间抽条,两侧收坡"的方式。 在渝湘高速C20标黄草乌江大桥的施工过程中,其5#主墩高118米,如采 用常规翻模工艺进行高墩施工时,两节模板交替翻升,每翻一板,截面尺寸减少量为"=7^Ix2 = 0.3942m翻升次数"^-mH次次;因而对单个墩身来讲,需要制作 45.66 , ^ ^14X4 = 56块尺寸为0. 394mX4. 5m的小块钢模,各小块钢模彼此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实际施工过程中,每翻一板,需拆除一块小块钢模与其它小块模板间的连接螺栓,并取出该小块钢模,最后再将其它剩余模板联成整体继续进行使用。对于全桥而言,共四个高墩,因而整体需要制作56X4 = 224块小块模板,拆装次数达224次。 由此可见,常规翻模工艺为两侧收坡采用每翻一板且正面尺寸减少量采用从中间 抽取一块模板的工艺,其存在中间模板分块数量多,加工量大,拆卸次数多,费工费时,施工 工序繁杂以及中间模板即小块模板缝多,影响外观质量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单侧 收坡翻模,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翻模工艺所存在的中间 模板分块数量多、加工量大、拆卸次数多、费工费时、施工工序繁杂且所成型高墩外观质量 差等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侧收坡翻模,包括由 前模板、后模板、左模板和右模板四块模板围成的翻模,所述四块模板通过多个连接固定件 组装为一体;所述翻模为前模板和后模板为收坡模板,且左模板和右模板为不收坡模板的 单侧收坡翻模;所述前模板和后模板前后对称,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左右对称,其特征在 于所述收坡模板为一整块板,或者由一梯形主模板和一平行四边形调坡模板拼装组成; 所述调坡模板外侧的坡度与所述收坡模板的坡度一致,组成所述翻模的四块模板的竖向高 度均为h ; 当所述收坡模板为一整块板时,在所述收坡模板上从左侧或右侧开始依次开设 有K排等间距、平行、与该侧坡度一致且相应安装所述不收坡模板的模板连接孔眼,其中,,式中H为需施工高墩的竖向高度;相邻两排模板连接孔眼间的间距d-二x2,式 中n为所述收坡模板的坡比。 当所述收坡模板由一梯形主模板和一平行四边形调坡模板拼装组成时,所述调坡 模板由多块竖向高度均为h且斜边相互平行的平行四边形调坡板拼装组成,调坡板的横向 宽度均等于d的整数倍;所述调坡模板位于主模板左侧或右侧,相应在最左侧或最右侧的 一个或相邻多个调坡板上开设有一排或多排模板连接孔眼;所述调坡板的坡度与所述收坡 模板的坡度一致。 所述四块模板均由两节高度为l的模板连接组成。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及安装固定方 便。2、施工工艺步骤简单、施工速度快,使用操作方便,需加工的中间模板分块数量很少,因 而在大大减少加工量、省工省时并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也能大大节省生产加工成本,减少 模板原材料浪费。3、所成型高墩外观质量好,施工完成后的墩身整体外形较平整。4、不仅 能适用于单侧收坡,同样可以适用于双侧收坡,只需相应将单侧收坡翻模中的收坡模板参 照不收坡模板相应进行改造并加工模板连接孔眼即可,其施工工序与单侧收坡翻模工序相 同,综上,本技术采用单侧收坡翻模工序解决了现有双侧收坡的施工难题,即采用单侧 收坡翻模施工工序实现了双侧收坡结果,其操作方便,快速,减少了抽条现象,加快了施工 进度并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 能有效解决现有翻模工艺所存在的中间模板分块数量多、加工量大、拆卸次数多、费工费 时、施工工序繁杂且所成型高墩外观质量差等缺点,最终实现高墩翻模快速拼装,并且能确 保施工人员高空作业安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前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第二具体实施方式中前模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l-前模板; 2-调坡板; 3-主模板; 4-模板连接孔眼。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 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由前模板1、后模板、左模板和右模板四块模板围成 的翻模,所述四块模板通过多个连接固定件组装为一体;所述翻模为前模板1和后模板为 收坡模板,且左模板和右模板为不收坡模板的单侧收坡翻模,所述前模板1和后模板前后 对称,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左右对称。所述收坡模板为一整块板,或者由一梯形主模板3和 一平行四边形调坡模板拼装组成。所述调坡模板位于主模板3左侧或右侧,所述调坡模板 外侧的坡度与所述收坡模板的坡度一致。组成所述翻模的四块模板的竖向高度均为h。并且所述四块模板均由两节高度为l的模板连接组成。本实施例中,采用角钢对所述四块模板 进行组装固定。 当所述收坡模板为一整块板时,在所述收坡模板上从左侧或右侧开始依次开设有 K排等间距、平行、与该侧坡度一致且相应安装所述不收坡模板的模板连接孔眼4,其中,N1 =IT,式中H为需施工高墩的竖向高度c相邻两排模板连接孔眼4间的间距^/ = 二><2 , 式中n为所述收坡模板的坡比。 本实施例中,所需施工的高墩为黄草乌江大桥的主桥墩身且其墩身为左右侧 单侧收坡的主墩,且左右侧收坡的坡比n = 45.66 : l,主墩高度为118m,下口尺寸为 13mX11.868m。采用本技术对所述主墩进行施工时,所述前模板1和后模板为横桥向 模板且为收坡模板,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为顺桥向模板且为不收坡模板。所述前模板1和 后模板均为等腰梯形模板且二者均为一整块板。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横桥向模板(即 前模板1和后模板)包顺桥向模板(即左模板和右模板)的方式对所述四块模板进行组 装。另外,所用四块模板均由两节高度为4. 5m的模板连接组成,则所述四块模板即所述翻 模的高度h = 2X4.5 = 9. Om,首先计算每翻升一板模板,前模板1和后模板内收的尺寸9w 45.66x 2 = 0.394 m ,需翻模的次数N =H118_ 9 .的翻模次数,得出所钻模板连接孔眼4的排数N,==讧3.111」=13次。根据需要=N +1 = 14 ,即在所述收坡模板即前模板1和后模板的模板面及组装用角钢的竖向钢带上,从右至左依次钻有14排、等间距且 平行且收坡方向与右模板的坡度一致的模板连接孔眼4,并且相邻两排模板连接孔眼4间的间距为"一x2:^^ w 45.66x 2 = 0.394 m。实际翻模施工过程中,所述翻模每翻一板其前模板1和后模板均向内收0. 394m,即每翻一板时,前模板1和后模板与左模板间的安装位置均不 动,只需将所述右模板向内移动至下一排模板连接孔眼4进行安装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侧收坡翻模,包括由前模板(1)、后模板、左模板和右模板四块模板围成的翻模,所述四块模板通过多个连接固定件组装为一体;所述翻模为前模板和后模板为收坡模板,且左模板和右模板为不收坡模板的单侧收坡翻模;所述前模板(1)和后模板前后对称,所述左模板和右模板左右对称,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坡模板为一整块板,或者由一梯形主模板(3)和一平行四边形调坡模板拼装组成;所述调坡模板外侧的坡度与所述收坡模板的坡度一致,组成所述翻模的四块模板的竖向高度均为h;当所述收坡模板为一整块板时,在所述收坡模板上从左侧或右侧开始依次开设有N1排等间距、平行、与该侧坡度一致且相应安装所述不收坡模板的模板连接孔眼(4),其中,N↓[1]=[H/h],式中H为需施工高墩的竖向高度;相邻两排模板连接孔眼(4)间的间距d=h/n×2,式中n为所述收坡模板的坡比;当所述收坡模板由一梯形主模板(3)和一平行四边形调坡模板拼装组成时,所述调坡模板由多块竖向高度均为h且斜边相互平行的平行四边形调坡板(2)拼装组成,调坡板(2)的横向宽度均等于d的整数倍;所述调坡模板位于主模板(3)左侧或右侧,相应在最左侧或最右侧的一个或相邻多个调坡板(2)上开设有一排或多排模板连接孔眼(4);所述调坡板(2)的坡度与所述收坡模板的坡度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军陈学文沈勇军隆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