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式抛物面太阳能集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08420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太阳能发电和供热技术领域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有支架(6),集热管(2)、聚光机构(1)和支撑传动装置(4),支撑传动装置(4)固定安装在支架(6)的上部,支撑传动装置(4)上设有支撑机构(3),支撑传动装置(4)与设在支架(1)上的动力装置(7)相连,聚光机构(1)安装在支架(6)上,集热管(2)通过支撑机构(3)对应设置在聚光机构(1)的集热线上,集热管(2)分别与水箱(9)和水循环驱动装置(10)相连,集热管(2)的下方设有太阳能跟踪传感器(11)。此槽式抛物面集热装置克服了槽型圆弧面反射镜单个单元集热面积小,反射面加工采用表面粘贴、涂覆或安装有高效反光材料等复杂工艺的缺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和供热
,尤其是涉及一种槽式抛物面太阳能集 热装置。技术背景槽式聚光热发电系统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基本形式,是最早实现商业化运行的热 发电技术。其采用的技术方案通常包括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的槽型镜面反射镜、借助支撑 框架固定在槽型镜面反射镜焦线上的真空集热管,以及通过支撑框架驱动槽型曲面反射 镜跟踪太阳的跟踪机构,工作时,槽型镜面反射镜将入射阳光反射聚焦为一条集线,安 置在这条集线上的接收器可以吸收阳光加热工质,产生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组发 电。传统低铁玻璃热弯成型制作抛物面玻璃背面镜的工艺比较复杂、精度要求高,导致 工艺控制十分严格,成本昂贵;同时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因长期经受高温必须经常更换, 而模具本身也造价不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槽式抛物面太阳能集热装 置。通过采用抛物型槽式太阳热能聚热器和高效的集热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 的使用模具复杂工序、工艺和利用玻璃热弯成型成本较高的缺点,在保证集热效果的前 提下,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集热装 置,包括有支架(6),集热管(2)和聚光机构(1),其特点是还包括有支撑传动装置(4), 支撑传动装置(4)固定安装在支架(6)的上部,支撑传动装置(4)上设有支撑机构(3), 支撑传动装置(4)与设在支架(1)上的动力装置(7)相连,聚光机构(1)通过支撑 机构(3)安装在支架(6)上,集热管(2)包括集热部分和循环部分,集热管(2)的 集热部分通过支撑机构(3)对应设置在聚光机构(1)的集热线上,集热管(2)的循环 部分分别与水箱(9)和水循环驱动装置(10)相连,集热管(2)的下方设有太阳能跟踪传感器(11)。所述的集热管(2)的集热部分为表面经喷砂处理的过的直通式金属管,集热管(2) 上设有弯头连接管(2-1)和对接法兰部件(2-2),对接法兰部件(2-2)通过螺栓(2-3) 相连接,集热管(2)的集热部分与循环部分通过柔性金属波纹管(5)相连。所述的聚光结构(1)包括多个支撑筋(1-3),多个支撑筋(1-3)通过钢管(1-1、 1-2)相连构成支撑筋结构,支撑筋结构上固定安装有聚热镜面板(1-4),支撑筋结构的 内曲线与聚热镜面板(1-4)为对应相同的抛物面型,聚光结构(1)设置在端部的调节 板(12)与支撑机构(3)和支撑传动装置(4)相连。所述的支撑传动装置(4)包括支承座(4-4),支承座(4-4)下部与支架(1)固定 连接,传动轴(4-3)通过轴承和压盖(4-9)设置在支承座(4-4)下部,从动小齿轮(4-10) 通过齿轮压盖(4-11)固定安装在传动轴(4-3)的伸出端,从动小齿轮(4-10)分别与 设置在传动轴(4-2)上的从动大齿轮(4-5)和动力装置(7)的动力输出轴上的齿轮相 啮合,传动轴(4-2)通过轴承和轴套(4-6、 4-7)设置在支承座(4-4)上部,传动轴(4-2) 上还设有固定板(4-1)。所述的支撑机构(3)包括上连杆(3-3)和下连杆(3-5),上连杆(3-3)和下连杆 (3-5)通过调节螺母(3-4)相连,上连杆(3-3)上设有上固定座(3-1),下连杆(3-5) 上设有下固定座(3-6),上固定座(3-1)通过上固定螺栓(3-2)与集热管(2)固定相 连,下固定座(3-6)通过下固定螺栓(3-7)与支撑传动装置(4)的传动轴(4-2)固定 相连。所述的支架(1)还设有立式爬梯(8)。所述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集热装置,其有益效果包括,其是将多个槽型抛物面聚光 集热器经过串联收集到较高温度的热能,加热介质产生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或直 接供暖等。其真空集热管之间因受温度的影响不易连接,且连接的长度也不宜过长,而 此装置采用经特殊处理过的不锈钢管,不仅可以用法兰直接连接,易于加工、经济实用。 此槽式抛物面集热装置克服了槽型圆弧面反射镜单个单元集热面积小,反射面加工采用 表面粘贴、涂覆或安装有高效反光材料等复杂工艺的缺点。该装置单个单元不仅有多达 107m2的反射面积,且反射镜面板采用高科技加工工艺在0.5mm厚的不锈钢板上经研 磨后真空条件下分别镀一层反射膜和保护膜,反射率可达94%以上,且不宜被腐蚀氧化, 此做法打破了常规,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槽式抛物面集热发电装置可在太阳能跟踪机构 的驱动下达到最佳的集热效果实现全天侯工作,其聚光部分可360°旋转,应天气变化而 转动不同角度,以减少风、雨的损害,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的左视结构示意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的集热管2结构示意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的聚光机构1结构示意图5为本技术的图1中的支撑传动装置4结构示意图6为本技术的图1中的支撑机构3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见图l、 2、 3、 4、 5、 6,所述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有支架6,集热 管2和聚光机构1,其特点是还包括有支撑传动装置4,支撑传动装置4固定安装在支架 6的上部,支撑传动装置4上设有支撑机构3,支撑传动装置4与设在支架1上的动力装 置7相连,聚光机构1通过支撑机构3安装在支架6上,集热管2包括集热部分和循环 部分,集热管2的集热部分通过支撑机构3对应设置在聚光机构1的集热线上,集热管 2的循环部分分别与水箱9和水循环驱动装置10相连,集热管2的下方设有太阳能跟踪 传感器11。所述的支架1还设有立式爬梯8。所述的集热管2的集热部分为直通式表面经过喷砂处理的过的金属管,集热管2上 设有弯头连接管2-1和对接法兰部件2-2,对接法兰部件2-2通过螺栓2-3相连接,集热 管2的集热部分与循环部分通过柔性金属波纹管5相连。所述的聚光机构1包括多个支撑筋1-3,多个支撑筋1-3通过钢管1-1、 1-2相连构 成支撑筋机构,支撑筋机构上固定安装有聚热镜面板1-4,支撑筋机构的内曲线为与抛 物线型面得聚热镜面板1-4对应的抛物面型,聚光机构1设置在端部的调节板12与支撑 机构3和支撑传动装置4相连。所述的支撑传动装置4包括支承座4-4,支承座44下部与支架1固定连接,传动轴 4-3通过轴承和压盖4-9设置在支承座44下部,从动小齿轮4-10通过齿轮压盖4-11固 定安装在传动轴4-3的伸出端,从动小齿轮4-10分别与设置在传动轴4-2上的从动大齿 轮4-5和动力装置7的动力输出轴上的齿轮相啮合,传动轴4-2通过轴承和轴套4-6、 4-7 设置在支承座4-4上部,传动轴4-2上还设有固定板4-l。所述的支撑机构3包括上连杆3-3和下连杆3-5,上连杆3-3和下连杆3-5通过调节 螺母3-4相连,上连杆3-3上设有上固定座3-1,下连杆3-5上设有下固定座3-6,上固定座3-1通过上固定螺栓3-2与集热管2固定相连,下固定座3-6通过下固定螺栓3-7与 支撑传动装置4的传动轴4-2固定相连。所述的槽式抛物面太阳能集热装置,其工作时,聚光机构1将接受到的大面积太阳 光聚交成一条约50 70mm宽的高温光带,集热管2置于此光带中间吸收热量,集热管 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槽式抛物面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有支架(6),集热管(2)和聚光机构(1),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支撑传动装置(4),支撑传动装置(4)固定安装在支架(6)的上部,支撑传动装置(4)上设有支撑机构(3),支撑传动装置(4)与设在支架(1)上的动力装置(7)相连,聚光机构(1)通过支撑机构(3)安装在支架(6)上,集热管(2)包括集热部分和循环部分,集热管(2)的集热部分通过支撑机构(3)对应设置在聚光机构(1)的集热线上,集热管(2)的循环部分分别与水箱(9)和水循环驱动装置(10)相连,集热管(2)的下方设有太阳能跟踪传感器(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多旺范多进王成龙马海林李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成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