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永磁偏置式故障电流限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8005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永磁偏置式故障电流限制器。它将永磁偏置饱和技术应用于限制输配电线路的短路电流,使输配电线路中的用电设备安全运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的限流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无需任何附加电源与控制装置,响应时间快且具有自恢复功能,研制成本较其它类型故障电流限制器低廉,其结构为:它包括一对相互配合的铁芯,在铁芯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永磁体,在两铁芯上还分别设有铜线绕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于电力输配电设备保护的短路电流限制技术,特别是一种永磁偏置式故障电流限制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能需求的迅速增长,电网的规模和容量不断扩大,导致电力系统的短路电 流水平日益增高,部分变电站的短路电流已超出现有开关设备的额定开断能力。短路电流 过大,不仅会引起电力系统电压和频率不稳定,而且会产生强烈的热效应和电动力冲击,损 坏电气设备及其绝缘。再者,由此带来的跨步电压、对通讯系统的电磁干扰等问题也日益严 重。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与稳定运行,这就需要更新电网内各种输变电设备以满足 短路电流水平增高所带来的更加苛刻的要求,然而这会大大增加电网投资成本,甚至可能 导致电网无高压断路器可选。因此,限制短路电流已成为当代电网发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 重大技术和经济问题。 传统的短路电流限制措施主要有(l)在电网结构上,考虑提高电压等级、分割母 线或系统以及对大容量机组电厂采用单元接线等方法;(2)在运行方式上,采用变压器中 性点不接地或中性点小电阻接地方式,以及在穿越功率最小处将环形网络解环运行等;(3) 在电气设备上,考虑采用电抗器和高阻抗变压器等措施。 然而,改造电网结构的造价非常高;改变运行方式将导致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 降低;采用高阻抗变压器和串联电抗器将显著增加网络损耗并降低电网运行稳定性。尽管 上述措施可一定程度上解决电网短路电流的抑制问题,但无一例外地将对电网运行的灵活 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为此必须寻求适应电力系统发展、安全可 靠、切实可行的限制电力系统短路电流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永磁偏置式故障电流限制器,它将永磁偏置饱和技术应用于限制输配电线路的短路电流,使输配电线路中的用电设备安全运行。本技术与传统的限流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无需任何附加电源与控制装置,响应时间快且具有自恢复功能,研制成本较其它类型故障电流限制器低廉,是目前最为经济、实用、可靠的故障限流技术之一。随着磁性材料和磁路拓扑研究的不断发展,该故障电流限制器在高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永磁偏置式单相故障电流限制器,它包括一对相互配合的铁芯,在铁芯的两 端分别设有一个永磁体,在两铁芯上还分别设有铜线绕组。 —种永磁偏置式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它包括一对三分叉星形铁芯,在两铁芯的 各个分叉臂的端部及铁芯中部对应的位置夹装有相应的永磁体,同时在各铁芯分叉臂上还 设有铜线绕组,相邻铁芯分叉臂间的夹角为120° ,各铁芯分叉臂与三相交流电的A、B、C三相分别对应。 所述铁芯冷轧硅钢片剪裁叠合而成或采用软磁铁氧体。 所述铜线绕组共有六个,分别绕在横置三分叉星形铁芯的铁芯分叉臂上,每一相的两个铁芯上对应的铜线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然后再分别串接在A、 B、 C三相供电网络中。 所述永磁体由四个,其中三个夹装在铁芯分叉臂端部的永磁体为长方体,夹装在三分叉星形铁芯中部的铁芯为圆柱体。 所述冷轧硅钢片的厚度为0. 30 0. 35毫米。 所述铁芯端部或三分叉星形铁芯处的各永磁体的横截面积相等且均大于铁芯横截面积;三分叉星形铁芯中心处的永磁体的截面积与铁芯的截面积相等。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基于此拓扑的永磁偏置式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响应速度快。无需任何附加电源与控制装置,响应时间快且具有自恢复功能,有多次自启动功能,可用于自动重合闸场合。正常工作状态对系统影响很小,可以忽略,短时状态下可有效实现限流。研制成本较其它类型故障电流限制器低廉,在高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永磁偏置式单相故障电流限制器的拓扑结构; 图2为永磁偏置式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的拓扑结构(正视图); 图3为永磁偏置式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的拓扑结构(俯视图); 图4为永磁偏置式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的拓扑结构(左视图); 图5为永磁偏置式故障电流限制器的W-i曲线。 其中,l.铁芯,2.永磁体,3.铜线绕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 图1为永磁偏置式单相故障电流限制器的拓扑结构图。其中,永磁偏置式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可等效为三个永磁偏置式单相故障电流限制器共用一个永磁体,即一体化后而成。两铁芯1呈横置直线型,两铜线绕组3分别绕在各自横置直线型铁芯1上,两永磁体2分别夹在两铁芯1中间。 实施例2 : 图2、图3和图4给出了一种永磁偏置式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其包括 二个铁芯1呈横置三分叉星形,由冷轧硅钢片剪裁叠合而成; 六个铜线绕组3,分别绕在横置三分叉星形铁芯的分叉臂上,每一相的两个铁芯上对应的铜线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分别串联在A、 B、 C三相供电网络中; 四个永磁体2,其中,有三个永磁体2位于三分叉星形铁芯1分叉臂的端部,并夹在两个铁芯1的中间,均为长方体结构;另外一永磁体2位于三分叉星形铁芯1的中心,并夹在两个铁芯1的中间,为圆柱体结构。 冷轧硅钢片的厚度为O. 30 0. 35毫米。 两个横置三分叉星形铁芯1的外形完全相同。 除中间公用的永磁体外,所述永磁体的横截面积相等且均大于铁芯横截面积;中 心处公用永磁体的截面积与铁芯的截面积相等。 为减小铁芯的损耗,本技术的全部铁芯结构件无闭合电回路,并保证铁芯各 部位的绝缘,以避免由于漏磁穿越结构件所产生的附加损耗和结构件发热。另外,铁芯的压 紧螺杆和拉紧螺杆均采用低导磁不锈钢材料,以减少漏磁切割时产生的附加损耗和发热。 以下结合附图5所示的永磁偏置式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的W-i曲线,进一步说 明本技术限制故障电流的基本原理。具体实施时,需要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永磁偏置 式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串联后,与供电网络串联连接,目的是分别限制故障电流的正、负半 波。由于永磁偏置式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中每一相都具有相同的限流原理,这里以A相单 元为例进行说明,永磁偏置式单相故障电流限制器的限流原理与A相单元相同。如图5所 示,永磁偏置式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中A相单元的对外阻抗可以通过W-i曲线(W代表磁 通链,i代表铜线绕组上的电流)进行说明。其中,无永磁偏置时单个铁芯的磁化曲线,可 用图5中的曲线1表示,中间为饱和区IV其余为线性区V ;当加入永磁偏置时,两个铁芯的 磁化曲线分别如曲线2、3所示,其中曲线2、3与曲线1形状完全相同,且曲线2与3关于W 轴对称;曲线4由曲线2、3叠加而成,是永磁偏置式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对外表现的磁化曲 线。 当系统正常工作时,永磁体产生一很强的直流偏置磁场,使铁芯处于深度饱和状 态。永磁偏置式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工作于其W-i曲线的I段。额定电流通过绕组产生 的交变磁场不足以使铁芯脱离饱和区域,此时该绕组表现为低感抗状态,永磁偏置式三相 故障电流限制器对系统的影响很小。此时1^1《^V永磁偏置式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对 外的电抗很小,即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 式(1)中,L为永磁偏置式三相故障电流限制器的对外电抗,N为铜线绕组的匝数, ^为永磁偏置式三相故障电流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偏置式单相故障电流限制器,其特征是,它包括一对相互配合的铁芯,在铁芯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永磁体,在两铁芯上还分别设有铜线绕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民邹亮刘洪顺娄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