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色荧光银纳米簇的检测饲料中卡那霉素与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29579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8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双色荧光银纳米簇检测饲料中卡那霉素与黄曲霉毒素B1的双色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利用不同DNA模板合成双色银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其具有在530 nm和630 nm的两种不同荧光颜色。并以富含鸟嘌呤的序列作为捕获探针,起到了对于两种荧光的信号的放大作用。当KAN或AFB1存在时,相应目标物选择性结合其适配体片段,形成“适配体‑目标物‑适配体”三明治夹心结构,通过富G序列和碱基配对诱导银纳米簇荧光强度增强。这种“点亮”型双色荧光适配体传感器方法展现出优异的检测性能,KAN检测限达0.86 nM,AFB1检测限达0.71 nM,可用于饲料样本中卡那霉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突显了其在饲料样品中多重检测抗生素和毒素的可靠性与应用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双色荧光银纳米簇的检测饲料中卡那霉素与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传感器,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下的纳米生物传感器领域。


技术介绍

1、黄曲霉毒素b1(afb1)和卡那霉素(kan)是两类在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领域备受关注的物质。kan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其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和强大的抗菌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奶牛乳腺炎及各类细菌感染的治疗;而afb1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见于谷物、油料作物等农产品中,具有强烈的毒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然而,部分违法的饲养者会以投喂的方式将kan加入饲料中喂养治疗,同时农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易受污染而产生afb1残留,这些残留进入人体后,kan会造成耳毒性、肾毒性以及神经肌肉阻滞等危害,afb1则会严重威胁人体的肝脏健康,增加患肝癌等疾病的风险。

2、目前,对于kan和afb1的传统检测方法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等。这些传统方法虽然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但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如操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所使用的仪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双色荧光银纳米簇的检测饲料中卡那霉素与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利用卡那霉素、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片段链接到双色银纳米簇模板序列与模板还原法合成了具有双色荧光特性的银纳米簇构建了一种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可用于饲料中卡那霉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色荧光银纳米簇的检测饲料中卡那霉素与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富G序列通过调控还原性,激活暗态银纳米簇的荧光发射,实现荧光信号的点亮。同时利用靶标与多适配体识别作用形成“适配体-目标物-适配体”三明治结构,这使得富G序列可成功作用于较暗的AgNCs,放大其荧光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色荧光银纳米簇的检测饲料中卡那霉素与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利用卡那霉素、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片段链接到双色银纳米簇模板序列与模板还原法合成了具有双色荧光特性的银纳米簇构建了一种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可用于饲料中卡那霉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色荧光银纳米簇的检测饲料中卡那霉素与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富g序列通过调控还原性,激活暗态银纳米簇的荧光发射,实现荧光信号的点亮。同时利用靶标与多适配体识别作用形成“适配体-目标物-适配体”三明治结构,这使得富g序列可成功作用于较暗的agncs,放大其荧光强度,为多信号传感提供了保障。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色荧光银纳米簇的检测牛奶中卡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发兰尹艳皓孙霞郭业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