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50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27657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50及其应用。通过利用美国农业部水稻种质库中的微型核心种质资源,对大量水稻品种的苗期抗褐飞虱性状进行GWAS分析,筛选出分布于第6号染色体上具有最大抗虫效应的显著位点,并在该位点所在的NLR基因簇中比对候选基因,最终确定了Pi9、920及在日本晴参考基因组中未检测到等位基因的新型NLR基因ORF9作为候选基因。利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发现敲除ORF9基因即可使抗虫品种551失去褐飞虱抗性,从而验证了ORF9在水稻抗褐飞虱中的功能,将ORF9命名为BPH50。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水稻抗虫育种提供了一种新的功能基因资源和分子工具,具有重要的农业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50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水稻(oryzasatival.)作为全球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种植面积直接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之一,年均种植面积高达3000万公顷,占全球水稻种植面积的近四分之一,因此确保水稻稳定高产对于保障国民和全球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然而,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 bph)是最主要且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褐飞虱以其锋利的口针吸取水稻韧皮部汁液,造成植株生长受阻、萎蔫倒伏以及严重的颗粒减产,甚至在部分地区导致全株死亡,从而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损失。此外,长期依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不仅使生产成本显著上升,还带来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及害虫抗药性增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抗虫育种策略显得尤为迫切。

3、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分子育种方法发掘和克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逐渐成为防治该害虫的重要途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50,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50,其特征在于:其cDNA序列如SEQ IDNO.2所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50,其特征在于:其编码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50在降低水稻抗褐飞虱能力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敲除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50,降低水稻抗褐飞虱能力。

>6.权利要求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50,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50,其特征在于:其cdna序列如seq idno.2所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50,其特征在于:其编码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50在降低水稻抗褐飞虱能力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敲除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50,降低水稻抗褐飞虱能力。

6.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50在培育抗褐飞虱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国张帅胡杰朱晓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