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机械,具体涉及一种超宽特厚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冷却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由于超宽(一般宽度大于2500mm)、特厚(一般厚度大于350mm)板坯连铸机拉速低,铸坯冷却制度为弱冷,铸坯对扇形段的辊子和轴承的传导、辐射热很大,对扇形段的辊子和轴承的寿命提出很高的要求,设备的冷却必须是高效快速冷却,这样才能快速带走扇形段每个辊子位置的热量,从而提高辊子和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针对超宽、特厚板坯连铸机扇形段,专门开发一种高效冷却系统非常必要。
2、公开号为cn11217079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应用在连铸机中的最后一个扇形段,冷却装置包括:机架,沿板坯运行的方向间隔均布有多组相互配合的上传送辊和下传送辊;机架位于每组上传送辊及下传送辊的两侧的位置均设置有一排喷嘴杆件,一排喷嘴杆件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喷嘴杆件;喷嘴杆件的喷嘴用于朝板坯上、下表面喷射冷却水柱,冷却水柱为具有预设角度的扇形面;一排喷嘴杆件中,相邻两个喷嘴杆件喷射形成的冷却水柱的扇形面存在交叠,该冷却装置能够对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宽特厚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机冷管(1)、下框架机冷管(2)、上框架辊组(3)、下框架辊组(4)、左侧接水盘装配(5)、右侧接水盘装配(6)和中间连结管(7),上框架辊组(3)和下框架辊组(4)自上向下间隔设置,上框架辊组(3)的上面连接上框架机冷管(1),下框架辊组(4)的下面连接下框架机冷管(2),下框架机冷管(2)的左侧连接左侧接水盘装配(5),下框架机冷管(2)的右侧连接右侧接水盘装配(6),左侧接水盘装配(5)的进水口通过中间连结管(7)分别连接上框架机冷管(1)的进水口和下框架机冷管(2)的进水口,上框架机冷管(1)的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宽特厚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机冷管(1)、下框架机冷管(2)、上框架辊组(3)、下框架辊组(4)、左侧接水盘装配(5)、右侧接水盘装配(6)和中间连结管(7),上框架辊组(3)和下框架辊组(4)自上向下间隔设置,上框架辊组(3)的上面连接上框架机冷管(1),下框架辊组(4)的下面连接下框架机冷管(2),下框架机冷管(2)的左侧连接左侧接水盘装配(5),下框架机冷管(2)的右侧连接右侧接水盘装配(6),左侧接水盘装配(5)的进水口通过中间连结管(7)分别连接上框架机冷管(1)的进水口和下框架机冷管(2)的进水口,上框架机冷管(1)的出水口和下框架机冷管(2)的出水口通过中间连结管(7)均连接右侧接水盘装配(6)的出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特厚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辊组(3)包括多个自由辊一(3.1)和1个活动梁驱动辊(3.2),多个自由辊一(3.1)按数量均分为两组,两组自由辊一(3.1)和1个活动梁驱动辊(3.2)并排串联连接,且活动梁驱动辊(3.2)位于两组自由辊一(3.1)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宽特厚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辊组(4)包括多个自由辊二(4.1)和1个冷却驱动辊(4.2),多个自由辊二(4.1)按数量均分为两组,两组自由辊二(4.1)和1个冷却驱动辊(4.2)并排串联连接,且冷却驱动辊(4.2)位于两组自由辊二(4.1)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宽特厚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辊一(3.1)、活动梁驱动辊(3.2)、自由辊二(4.1)和冷却驱动辊(4.2)均为四分节辊,四分节辊中的左边两节辊串联,四分节辊中的右边两节辊串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宽特厚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辊组(3)和下框架辊组(4)均包括轴承和轴承座(3.3),四分节辊中每节辊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轴承座(3.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宽特厚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机冷管(1)包括左侧辊子冷却进水方管一(1.2)、左侧辊子冷却回水方管一(1.3)、轴承冷却进水方管一(1.4)、右侧辊子冷却进水方管一(1.5)、右侧辊子冷却回水方管一(1.6)、轴承冷却回水方管一(1.7)、多组横向管一(1.1)、多组左侧辊子冷却进回水竖管单元一(1.8)、多组轴承冷却进水竖管一(1.9)、多组右侧辊子冷却进回水竖管单元一(1.10)、多组轴承冷却回水竖管一(1.11)和活动梁机冷管;左侧辊子冷却进回水竖管单元一(1.8)包括左侧辊子冷却进水竖管一(1.81)和左侧辊子冷却回水竖管一(1.82);右侧辊子冷却进回水竖管单元一(1.10)包括右侧辊子冷却进水竖管一(1.101)和右侧辊子冷却回水竖管一(1.102);自由辊一(3.1)和活动梁驱动辊(3.2)中相邻两个轴承座(3.3)之间均连接一组横向管一(1.1);左侧接水盘装配(5)的进水口通过中间连结管(7)分别连接左侧辊子冷却进水方管一(1.2)的进水口和轴承冷却进水方管一(1.4)的进水口,左侧辊子冷却进水方管一(1.2)的出水口通过左侧辊子冷却进水竖管一(1.81)连接自由辊一(3.1)左端的轴承座(3.3)的辊子进水口,自由辊一(3.1)左端的轴承座(3.3)的辊子回水口通过左侧辊子冷却回水竖管一(1.82)连接左侧辊子冷却回水方管一(1.3)的进水口,左侧辊子冷却回水方管一(1.3)的出水口通过管线连接右侧辊子冷却进水方管一(1.5)的进水口,右侧辊子冷却进水方管一(1.5)的出水口通过右侧辊子冷却进水竖管一(1.101)连接自由辊一(3.1)右端的轴承座(3.3)的辊子进水口,自由辊一(3.1)右端的轴承座(3.3)的辊子回水口通过右侧辊子冷却回水竖管一(1.102)连接右侧辊子冷却回水方管一(1.6)的进水口,右侧辊子冷却回水方管一(1.6)的出水口连接右侧接水盘装配(6)的出水口;轴承冷却进水方管一(1.4)的出水口通过轴承冷却进水竖管一(1.9)连接自由辊一(3.1)左端节辊上的横向管一(1.1)的进水口,自由辊一(3.1)右端节辊上的横向管一(1.1)的回水口通过轴承冷却回水竖管一(1.11)连接轴承冷却回水方管一(1.7)的进水口,轴承冷却回水方管一(1.7)的出水口连接右侧接水盘装配(6)的出水口;活动梁驱动辊(3.2)上连接活动梁机冷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宽特厚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梁机冷管包括轴承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成功,李武红,李新强,曾晶,何博,王文学,张西锋,侯凯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