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具体的说是一种减振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减振器的动态特性对车辆的平顺性和操控性至关重要,传统模型辨识方法主要基于物理模型和经验模型,随着智能驾驶和个性化驾乘体验需求的提升,传统方法存在以下不足:验证数据局限性:标准测试工况基于理想化工况设计,实验室测试成本高、周期长,样本量不足(<50组有效工况),无法全面反映真实道路的复杂激励特性,这导致建立的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出现“实验室优异,实车欠佳”的情况;模型适应性不足:传统物理模型需要精确的减振器结构参数,计算复杂度高且难以适应实际道路的变工况特性;而经验模型虽然简化了计算,但在复杂工况下的预测误差可达15%-20%,无法准确表征减振器的非线性滞回特性和时变特性;效率与精度矛盾:复杂模型在小样本条件下容易过拟合,简化模型又难以满足精度要求,现有技术缺乏动态调整机制,无法根据工况特点智能平衡模型复杂度与计算效率。这些局限性直接影响减振器性能优化,导致整车平顺性和操控性无法满足用户期望,降低了驾乘体验和满意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
8.一种减振器动态特性辨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动态特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南,刘玮,李论,王晓燕,杨一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