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的加工制造技术,具体是一种“外钢内碳”混合材料b柱总成的低应力装配粘接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在节能减排需求驱动下,汽车轻量化与安全性设计已成行业发展的显著趋势。目前车身结构的多材料混合设计已成为轻量化、安全性与低成本的最优妥协解。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性优异等突出特性,近年来在汽车关键承载构件中的应用逐步拓展;但是因为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高强钢虽具备优异的强度与抗冲击性能,但其较高的密度难以满足整车轻量化目标。以汽车b柱为例,侧碰安全性与轻量化矛盾突出。因此,设计出高强钢外板-碳纤维复合材料内板b柱总成方案,“外钢内碳”混合结构b柱成为主流解决方案——外板采用高强钢保障碰撞吸能、降低成本,内板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大幅减重、保障乘员空间。
2、然而,正如多材料车身一样,金属-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异种材料的可靠性连接,在当前还存在严峻的技术挑战。一方面,两类材料在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及表面能等物理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制造过程的温度循环及服役载荷作用下,极易产生界面应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钢内碳”混合材料B柱总成的低应力装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B柱高强钢材质的外板、碳纤维材质的内板及粘接剂的结构特性和热膨胀系数,建立汽车B柱总成的热力学模型并计算不同区域胶层的有效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钢内碳”混合材料B柱总成的低应力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3具体如下:对外板和内板的接触面进行喷砂处理,清洗去除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钢内碳”混合材料B柱总成的低应力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4中,当外板放置在下吸附平台预设的放置区域且下吸附平台预设的放置区域中的多个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钢内碳”混合材料b柱总成的低应力装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b柱高强钢材质的外板、碳纤维材质的内板及粘接剂的结构特性和热膨胀系数,建立汽车b柱总成的热力学模型并计算不同区域胶层的有效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钢内碳”混合材料b柱总成的低应力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3具体如下:对外板和内板的接触面进行喷砂处理,清洗去除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钢内碳”混合材料b柱总成的低应力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4中,当外板放置在下吸附平台预设的放置区域且下吸附平台预设的放置区域中的多个吸附头b吸附并固定外板后,采用红外摄像机监测外板位置与姿态,红外摄像机通过捕捉内板四角端点与设定放置区域四角端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通过对外板特征轮廓的连续扫描生成姿态数据,实时向控制平台反馈外板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偏移与角度误差;若外板存在位置偏移或角度误差,控制平台根据偏差信号控制下吸附平台预设的放置区域中的多个吸附头b启动微调动作,使外板姿态符合设定的姿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钢内碳”混合材料b柱总成的低应力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5采用航空用ab结构胶,ab结构胶的a组分与b组分的配比为3:7,胶水加热前搅拌均匀,并排出气泡;喷涂胶水时,目标胶层厚度控制在0.2~1.0mm,胶水覆盖率满足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钢内碳”混合材料b柱总成的低应力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6中,当内板放置在上吸附平台预设的放置区域,上吸附平台预设的放置区域中的多个吸附头a吸附并固定内板后,采用红外摄像机监测内板位置与姿态,红外摄像机通过捕捉内板四角端点与设定放置区域四角端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通过对内板特征轮廓的连续扫描生成姿态数据,实时向控制平台反馈内板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偏移与角度误差;若内板存在位置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奥鹏,王迪,郑文举,曹原,袁世新,刘怡含,冯江怡,栗旭阳,任依婷,叶佳茵,黄映竹,郭彦霆,曹国语,尹俊博,赵羿博,董字恒,徐立友,张帅,张亮亮,许文超,杨亚锋,耿永璐,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